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糯扎渡水电站截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验证了糯扎渡水电站设计的戗堤位置布置,研究确定了截流流量、预进占长度,并对在截流流量1220m3/s下,戗堤进占各区段的龙口水力特性和抛投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截流施工方案的决策和施工组织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糯扎渡水电站具有截流流量大、流速大、落差大、龙口水力学指标高、截流规模大、抛投强度高、陡峭狭窄河床截流施工道路布置困难等诸多特点;计算流量(Q=1 815 m3/s、Q=3 205m3/s)及相应的上游水位与导流洞分流情况,利用立堵截流龙口水力计算公式计算不同龙口宽度下的泄流量;同时实时监测堤头龙口进占情况,实时调度全盘指挥截流施工,实现了截流过程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溪洛渡水电站是在金沙江拟建的最大水电站,为直观准确地描述其施工总布置设计所涉及的各施工环节之间复杂的动态空间关系,将施工总布置系统分为若干子系统,对整个设计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可视化图形仿真研究。设计3维动态图形仿真数据流向,将溪洛渡施工总布置动态图形仿真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GIS为平台组织数据结构,构造施工总布置3维动态可视化数字模型;在3维动态可视化数字基础上实现施工总布置3维动态可视化图形仿真演示和动态图形仿真数据可视化查询,给施工总布置设计与决策提供一个科学、直观的可视化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4.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综合水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过程中,其龙口水力参数的变化不仅与被截河段的地形条件、来流条件及导流建筑物的泄流能力等有关,而且与两道戗堤所处的位置及其布置形式有关。本文通过对各种戗堤布置形式龙口水力特性的分析,推导出各种布置形式的水力参数计算公式,并经模型试验验证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三峡—葛洲坝区间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三峡——葛洲坝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在分析系统数据源的基础上,利用GIS进行数据组织,探讨了系统结构的设计、系统集成与开发的模式,联合应用GIS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开发出一个实用的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大江截流前后的数据管理、查询及水环境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6.
郭习葵 《科技信息》2012,(31):412-413,436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大江截流,通过分析水文资料和水下地形条件,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制定了详细的截流施工方案,针对导流洞分流条件恶化的前提下截流,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克服了龙口流速大、单宽流量大、单宽功率大等难度,使截流一举成功。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某水电站枢纽具体工程案例,论述枢纽施工导流中河道截流的设计过程,并对水力参数进行详细计算.工程采用立堵法截流,自左岸向右岸进占,预留龙口宽度为45m,龙口最大截流流速为4.73m/s,最大单宽流量为21.45m3/(s·m),截流采用石渣、块石截流和3 t块石串,平均抛投强度为446 m3/h,最高抛投强度为580 m3/h.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填方工程由于其超大土石方量、复杂地质条件和恶劣气候条件,导致施工过程十分艰难。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黄土高填方工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直观展示、管理和分析黄土高填方工程监测数据。针对GIS平台对土体内部信息和时间动态数据分析不足的缺陷,该系统引入OpenGL和MSChart进行监测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作为对GIS可视化平台的补充。该系统为黄土高填方工程建设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监测和分析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传统横道图与网络图已成为施工管理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将面向对象的复杂工程系统仿真方法与CAD数字建模方法相结合,将桥梁的3D整体模型和施工进度相链接,提出了基于4D CAD的桥梁施工系统仿真思想,使施工过程的动态可视化与直观分析优化后的施工进度成为可能。以Visual C++作为仿真平台,设计编制了桥梁施工4D CAD可视化仿真软件。研究成果在某斜拉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得到成功应用,验证了基于4D CAD的大型桥梁可视化仿真方法在斜拉桥施工进度分析与优化方面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坝浇筑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集成化方法来研究混凝土坝浇筑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讨论了仿真计算系统与三维动态可视化系统(GIS系统)的建模及系统可视化问题,设计了仿真系统与可视化系统的集成模式,实现了系统的界面可视化、过程与结果的可视化和真三维地形环境的大坝三维动态可视化,并具体介绍了仿真系统及三维动态可视化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一个混凝土坝仿真研究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动力特性的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以往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水利设计和景观设计缺乏融合性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水文条件下河道水动力特性对景观设计的控制性指标要求;研究了基于丰、枯水期水位变化的滨河造景对策;指出水动力特性对护岸形式选择的影响;论述了不同水深下水生植物适宜品种及营造手法;提出河道水动力特性及景观要求双重作用下河道断面的优化策略.对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优化设计有重要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围海工程堵口水力仿真计算中,设计潮型插值问题较为突出,影响计算结果.采用抛物插值和3次样条插值法,对同一组堵口设计潮型进行插值,对比拟合效果.结果表明,抛物插值有明显间断,3次样条插值则能较好地模拟出堵口设计潮型的连续波动过程,提高了围海堵口水力仿真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铰接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液压控制理论和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软件,以DQ-18型地下运矿卡车(地下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为例,计算并仿真铰接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为设计液压动力转向机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负载质量决定液压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响应速度与负载质量成反比.为改善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应减少转向油缸负载质量,同时缩短转向系统液压管路的长度以减少液压管路中油液质量;液压系统的有效液体体积弹性模数对液压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影响很大,严格控制液压系统中空气的含量,同时液压管路采用钢管以及缩短液压胶管的长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该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的液压转向系统,只需改变个别参数,就可对液压转向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数值求解二维浅水方程组,模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过程中的流场,可快速获得任一口门宽度下的全域流场信息,计算结果合理,可为截流方案和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功能破拆机器人危险工况作业与远程工具头换装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可视化换装方法。该方法可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工具头位姿检测、机器人运动状态三维可视化、数据处理与存储等功能。首先分析可视化平台的组成及基本原理,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简述运动学理论、液压缸与关节角的换算关系,给出机器人运动状态的可视化;然后分析工具头位姿获取及可视化,以Apriltags作为视觉基准系统,利用视觉检测实现工具头定位完成工具头的可视化;最后搭建实验平台测试可视化平台的实用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可视化平台能够有效地完成危险工况作业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机器人远程工具头换装任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程序设计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采用可视化技术,但是它们基本上只是采用了可视化编程,在软件开发阶段进行可视化,并未采用可视化动态运行程序,为此,我们进行了程序可视化运行的相关研究,设计出一个实现CASL语言可视化运行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数据的智能表现需要,将传统的可视化技术与柔性化动态思想相结合,提出柔性动态可视化创新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中的0/1背包问题的柔性动态可视化中。实验证明,柔性动态可视化技术在0/1背包问题上的应用实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电液锤液压控制系统 C A D 软件的环境及特点,并用该软件对0 .5 吨电液锤液压系统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和 C A D 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深海作业型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ROV)液压推进器控制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特性,建立了一种考虑螺旋桨动态负载影响的伺服阀控制液压推进器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伺服阀控制液压推进器的马达流量、压力、扭矩、转速、螺旋桨转矩和推力的求解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控制电压下伺服阀、液压马达和螺旋桨的动态响应过程及特点,建立了推力分配方法中推力简化约束模型,并得到了期望推力和推进器控制电压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与推进器水池试验结果相比,本文仿真结果准确可信.这种完整和准确的液压推进器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实际水下机器人和动力定位船舶的运动控制方法、推力分配策略及推进器控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引江济太虚拟景观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系统场景可视化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开发了引江济太三维虚拟景观原型系统(YJJT3D系统),用OpenGL作为底层图形驱动程序,以VC 6.0为开发工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三维图形技术,实现了对大规模地形场景的实时动态显示、信息查询以及空间分析,并提出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快速显示的算法,将地物在地形中进行显示.该系统能在PC机上流畅地运行,图形的生成速度和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