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铜离子对鲫鱼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旭阳 《江西科学》2002,20(1):38-41
研究了铜离子对鲫鱼的生理毒害性。测试显示:铜离子对鲫鱼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均有一定的影响。所有处理组的白细胞数均比清水对照组高,而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较低浓度时,大多数铜离子处理组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比对照组低,而随后逐渐回升;而所有染毒8d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均急骤下降。  相似文献   

2.
铜及其配合物对鲫鱼肝脏谷胱甘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在低浓度长期(40d)暴露条件下,不同形态铜(cu^2 及cu-EDTA)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脏中谷胱甘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Cu^2 对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低浓度有轻微诱导,最终表现为抑制作用;cu-EDTA对GR则始终表现为抑制.Cu^2 对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影响是:低浓度显诱导,高浓度时抑制.Cu-EDTA则对GSSG是诱导作用,诱导程度随浓度增大而不同.Cu^2 及Cu-EDTA对鱼体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产生激活作用,Cu^2 对GSH的激活率相对高于Cu-EDTA处理.这表明不同形态的铜离子对鲫鱼肝脏谷胱甘肽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铬离子对鲫鱼的毒害性,结果显示铬离子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及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多数指标都比对照组高,而且在较高浓度时影响更大;并发现铬对鲫鱼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数的影响比对微核率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铜离子对鲫鱼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旭阳 《河南科学》2002,20(1):42-46
研究了铜离子对鲫鱼的遗传毒害性。结果显示 :铜离子对鲫鱼的毒性是比较大的。在用不同的铜离子浓度处理相同时间或用同一浓度处理不同时间后 ,鲫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与总核异常率都明显上升。微核率与浓度之间 ,以及与处理时间之间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即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除个别组外 ,也都出现了同样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用线性电位扫描法研究了在准稳态条件下,As5+、Sb3+、Bi3+离子对酸性硫酸铜体系中阴极铜沉积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s5+可以增大铜沉积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i0,对铜沉积过程起去极化作用;Sb3+和Bi3+均使铜沉积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i0减小,对铜沉积过程起极化作用;当As5+、Sb3+、Bi3+共存于电解液中时,对铜沉积反应亦起一定的极化作用,使铜沉积反应速度减缓,交换电流密度i0降低。但是As5+、Sb3+、Bi3+对铜沉积反应的电荷传递系数α几乎无影响,因而它们存在于电解液中时,不会改变铜沉积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镉离子对红鲫鱼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镉对鲫鱼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会对鲫鱼的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新型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结构经。HNMR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探针分子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表明,该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加入铜离子后,该探针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减弱,并且荧光发射强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通过荧光离子滴定实验对其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加入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如Al^3+、Ca^2+、Co^2+、Cr^3+、Fe^3+、K^+、Mg^2+、Na^+、Ni^2+、Zn^2+等),荧光强度没有发生变化,并且上述各种离子分别与铜离子共存时,对其没有干扰.结果表明,香豆素水合肼希夫碱荧光探针对铜离子具有较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十字花科植物二月兰对土壤中铜离子的吸收和耐受性,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其种子萌发阶段和生长阶段进行处理,测定了二月兰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铜离子溶液处理15 d后会对二月兰的萌发率产生影响.当铜离子质量分数为35,100 mg∙kg-1时,均能促进二月兰种子的萌发,而400 mg∙kg-1处理组则导致萌发率显著下降,发芽率仅为对照组的41%;土壤栽培处理,35,100 mg∙kg-1均能促进二月兰生长,而400 mg∙kg-1处理组则导致生长幅度减小,叶片数量和株高也显著少于前两组实验.同时,400 mg∙kg-1处理组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铜离子对二月兰造成一定生长胁迫.铜离子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分别为0.56和0.52,说明二月兰对铜离子的富集能力表现优良,尚未造成毒害.进一步分析铜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外源施加铜离子,导致体内OvCOPT1基因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显著降低.本研究揭示了二月兰对于土壤中铜离子污染具有吸收和富集作用,为治理土壤中铜离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证明二月兰可作为优良的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硅藻土对Cu^2+进行静态吸附的吸附平衡等温式。研究表明:它符合兰缪尔吸附等温式,而且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为3h;通过实验绘制出了硅藻土吸附铜离子的穿透曲线,开始穿透时间是5min,完全穿透的时间为15min;无论是静态吸附或动态吸附,硅藻土对Cu^2+的吸附都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铜离子为模板,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纳米TiO2/SiO2为载体,利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纳米TiO2/SiO2表面聚合形成了铜离子印迹聚合物.详细研究了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较,铜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铜离子具有较好的识别性和选择性.铜离子印迹聚合物与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分别是36.51mg g-1和11.79mg g-1.该法的检出限为0.17ng 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97%.将该印迹聚合物用于自来水、青海湖水和扎陵湖水中的铜离子的分离富集和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Fe~(2+)、Cu~(2+)、Zn~(2+)喂养鲫鱼(Carassius auratus),以血清抗菌活力、溶菌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为指标,分析了Fe~(2+)、Cu~(2+)、Zn~(2+)对鲫鱼生长和非特异免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Fe~(2+)250 mg/kg或者Cu~(2+)5 mg/kg或者Zn~(2+)15 mg/kg能促进鲫鱼的生长;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对鲫鱼非特异免疫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Cu~(2+)15 mg/kg、Zn~(2+)15 mg/kg时鲫鱼血清抗菌活力最强;分别添加Fe~(2+)150 mg/kg、Cu~(2+)5 mg/kg、Zn~(2+)15 mg/kg时鲫鱼血清的溶菌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添加Fe~(2+)250 mg/kg或者Cu~(2+)5 mg/kg或者Zn~(2+)15 mg/kg鲫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力最强;适量添加Fe~(2+)、Cu~(2+)、Zn~(2+)能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醋酸酮、醋酸汞和醋酸银溶液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鲤鱼(Cyprinus Carpio)呼吸运动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含重金属离子的溶液.其浓度在0.1,0.3,0.5,1.0mg/l范围内,均能迅速地引起鲫鱼和鲤鱼呼吸运动机能的改变.随着离子浓度的增高,这两种鱼的鳃盖运动频率有些减慢,但清除污物的洗涤运动(Clean-ing movement,又称Cough response)频率则急剧地增加.同一种重金属离子对不同鱼类的呼吸运动机能有不同的影响.Cu~(2+)对鲫鱼的作用大于鲤鱼;相反,Hg~(2+)对鲤鱼的作用大于鲫鱼,而Ag~+对这两种鱼类的作用都特别明显.在这三种重金属离子中,Ag~+对鱼类的呼吸运动机能的影响最大.鲫鱼和鲤鱼对重金属离子具有相当高的敏感性,而且其洗涤运动与重金属离子密切相关,这提示有可能利用这两种淡水养殖鱼类的呼吸运动对重金属离子这种反应特性作为水质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红河州大屯海中的鲫鱼为研究对象,对鱼体的组织采用微波消解法及对水体中的水样利用湿法消解法进行消解,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鱼体组织器官内的锌、铜两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鲫鱼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别为(10.9±3.4)mg/kg、(3.51±0.25)mg/kg;大屯海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分别为(13.4±2.28)mg/kg、(9.8±0.72)mg/kg。  相似文献   

14.
有机物对苏州河,黄浦江重金属离子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从理论上解释了苏州河、黄浦江重金属离子迁移规律的二个问题。吸附实验表明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抑制了重金属离子进入固相。所以苏州河底泥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小于黄浦江。另外,光解实验表明有机物对Cu(Ⅱ)的络合能力远大于对Zn(Ⅱ)的络合能力。故黄浦江和苏州河底泥对重金属的相对富集系数以Zn(Ⅱ)为最小。  相似文献   

15.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4、0.8、1.5和3.0 mg/L的Cd2+,对鲫鱼进行24、48、72和96 h的急性染毒实验.取鲫鱼尾部血液制作血涂片,镜检并统计分析细胞凋亡率,研究Cd2+胁迫诱导红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在Cd2+浓度为0.4~3.0 mg/L的环境下,鲫鱼红细胞的凋亡率与Cd2+浓度、染毒时间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鲫鱼红细胞对Cd2+的最大耐受浓度:染毒24 h时,为1.5 mg/L,48 h为0.4 mg/L.说明Cd2+对鲫鱼红细胞的凋亡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圆盘电泳,研究了异育银鲫、鲫和白鲫的肌浆蛋白,酯酶(Est)同工酶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同工酶类不仅具有种间特异性,而且具有器官特异性,为异育银鲫、鲫和白鲫的分类提供了生化依据。还表明异育银鲫和鲫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白鲫与异育银鲫和鲫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7.
采用SPSS软件Logistic曲线拟合、Logistic非线性拟合和Asymptotic渐进回归3种模型对淇河鲫早期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拟合度较低(R~2=0.885);非线性渐进回归模型拟合度最高(R~2=0.982).根据模型计算出的早期生长拐点为出生后第5周.淇河鲫早期生长与其他一些鱼类生长模式相似,但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生长模式.探讨了淇河鲫早期生长模式的生物学意义,为淇河鲫科学养殖、增殖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8.
壬基酚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巨噬细胞的免疫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鲫鱼(Carassius auratus)头肾中分离巨噬细胞,体外暴露雌二醇和壬基酚后,用MTT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评价壬基酚的免疫毒性,并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效应相比较.结果表明,雌二醇对鲫鱼巨噬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在低浓度表现为诱导作用,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雌二醇、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有明显的诱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对鲫鱼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作用效应比较,进一步证明了壬基酚的弱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