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教学“期待视野”的角度,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本质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期待视野”和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学融合的框架图,以及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期待视野”和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学融合协调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学阅读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期待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在证实和打破读者"期待视野"转换上的灵活性,从而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实现阅读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吴勇 《奇闻怪事》2005,(1):11-13
接受美学认为:作为文学文本,它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固定不变的框架结构,但它不是一种封闭的完整形态,而是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的形态,一种期待形态,其中还有许多意义未定的点和空白点召唤着读者,期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他们具体化、现实化。小学语文教材,尽管它不能侪身于“文学文本”的范畴,但是它仍然属于阅读文本,因此它同样具备“开放”、“期待”的形态,这为“童化”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以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和重要原则“视野融合”为理论依据和出发点,融合体育课程教学与“期待视野”的关系,从教学中“期待视野”角度透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基于从“期待视野”角度提出以“内容”为关键、以“教法”为基础、以“效果”为保证、以“氛围”为动力从四个方面构建了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对话。对于进入阅读状态的学生来讲,文本是对话的另一方,其提供的是一个包含着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召唤着学生做出回答,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作品意义的生成与构建。  相似文献   

6.
作为接受美学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本文从期待视野的历史性出发,结合文本的召唤结构,对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做出新的阐释,揭示作品人物的传统命运是如何在接受美学的角度下被再定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南京鼓楼医院持续设计实践,阐述了“悟”与“变”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建筑师提出的必要要求,“悟”是对场所的感知和对社会“期待视野”的把握;“变”是在考察场所意义基础上满足社会“期待视野”的创作手段,“悟”与“变”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以设计中不切实际的突出自我的浮夸或形而上学的静止设计的僵化,在持续设计进程中遵循整体设计的原则,树立城市观念发挥业主与建筑师的主观能性,有助于双方建立起性的互动关系,形成宽松,民主的设计氛围,对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位读者接触读物时,都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阅读期待。这是由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驱使的一种心理指向。这种指向使人们面对读物时会因熟悉的召唤或陌生的诱惑而产生一种阅读的冲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是“阅读学”中的名词,课标将它们纳入小语阅读课堂的环节,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阅读理论并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  相似文献   

9.
以“感伤”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感伤美的不能长终,感伤梦的不能永恒;长恨美好存在的毁灭,长恨破坏美的外在力量,从而抒发作者红颜薄命与历史无情的深沉慨叹。而这样一个主题的确立,更适合于这篇长叙事诗伸缩自如,异彩纷呈,变化灵活的歌行体艺术结构。其感伤的内容和对象的情感化、写意化处理形成了巨大的艺术潜势,召唤后世文人对它进行再吸收、再创造、这便是“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10.
借助伊瑟尔现象学阅读理论分析波特《假日》的"召唤结构"和潜在意义。波特通过运用场景、人物性格、语言、习俗等多种"错层"和象征、对比、"通感"等多种修辞在文本的各个层面留下诸多"空白",使文本语言产生召唤性,读者主动朝文本暗示的方向进行"想象性连接"和"创造性填补",最终使文本的潜在意义"华彩化"。  相似文献   

11.
彭晖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9M):117-121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观照探究性阅读教学,并以此构建起三个层阶的阅读教学流程。即一级阅读:审美感知的理解阅读阶段;二级阅读:意义反思的阐释阅读阶段;三级阅读:意义融合的历史重建阅读阶段。这种教学流程不仅吸收了他人在阅读教学研究中获得的经验,还将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深层的历史视野中,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意义作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观照探究性阅读教学,并以此构建起三个层阶的阅读教学流程.即一级阅读:审美感知的理解阅读阶段;二级阅读:意义反思的阐释阅读阶段;三级阅读:意义融合的历史重建阅读阶段.这种教学流程不仅吸收了他人在阅读教学研究中获得的经验,还将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深层的历史视野中,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意义作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雅文学从繁荣走向低谷,俗文学却掀起了一股热潮。到九十年代,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对自身作了调整后,均呈现出相互影响的趋势。本文试图对新时期雅文学和俗文学的思潮的演变发展作梳理,并运用尧斯接受美学论中的“期待视野”的改变来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剖析、阐述,揭示出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是新时期雅俗文学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张敏 《科技信息》2012,(35):20-I0020
耀斯的“期待视野”理论从接受的角度论证了读者接受过程的关键因素,这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理论借鉴意义。将“期待视野”理论中的“期待”、“隋感”等概念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来,推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通俗性、情感认同以及艺术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期待视野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重点指阅读)中,读者原先各种理想、经验、趣味、素养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的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德国的接受美学家尧斯认为,在文学史上,所有的“文学事件”,它们的“相关性”“基本上是以当代和其后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资讯日益发达的时代里 ,地球已变得越来越小 ,“地域性”这个传统命题已在人们的生活视野中飞速消逝。然而 ,艺术却依旧如此顽强地扎根于“大地”(海德格尔意义上的 )——这个以地域为依托的沉重字眼召唤着我们 ,在我们尝试着向创作“自由”飞跃时不断提示着我们的限制。地域性首先是贯穿在艺术史、尤其是中国画史中的一个现实。本文试图从历史心理、传统风格的延续和发展等角度解析此概念在中国绘画史中的涵义和价值。另外 ,“地域性”在今天最显著地表现为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汇与冲突。于是 ,它又指示着当今艺术家最为关心的“身份——差异”问题 ,本文最后一部分对之进行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关注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认为只有当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视野"相融合,才能产生接受和理解。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翻译要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和其阅读接受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创作出易被儿童接受的译作。  相似文献   

19.
阅读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召唤结构",不同读者会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从美学角度说,每一部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点,它形成的"召唤结构"因读者在经历、文化修养与性格气质上的差异而形成认识上的区别。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和赫塔.米勒的《狐狸那时便是猎手》《心兽》《今天并未遇见我》三部曲就是论证和分析此理论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诠释学认为,在诠释者与被诠释文本的理解之间会产生“视野融合”,在这一观点下使用“诠释熵”理论来分析诗歌诠释中的过度诠释现象,能更有助于我们对哲学诠释学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述,也能对诗歌过度诠释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