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代古文运动,不仅在于变骈为散,恢复了古文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在经过了一次反复之后,确立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评判标准,即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变骈为散,是文学史上散文观念确立之际由失败而成功的历程表现。二者在散文文体自觉的母体中具有一脉相承的孪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思想、人格、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不同时代 ,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子形象进行改变塑造 ,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论语》是一部以孔子为中心收集的言行材料 ,为我们客观地把握孔子的形象提供了依据。笔者通过《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 ,为孔子素描了四张画像 ,以求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3.
叙述视角的选择在散文的叙述模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提性意义的存在。瞿秋白散文运用非常态的叙述视角制造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塑造叛逆者形象、暗示复杂的性格特征,以至抵达超拔的人生境界,从而建构了独特的散文美。  相似文献   

4.
论辩是我国古代散文中最常见的内容,是一种说理的艺术,而以喻论理是最重要论辩技巧之一,这种借助形象、喻理交融的论辩手法,具有历久不衰的独特艺术魅力,纵观我国古代散文中以喻论理的运用,其技巧主要表现于勾勒形象,遗貌取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照鲜明,不言而喻;寓庄于谐,增强趣味等四个方面,它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使论辩形象化,更具说服力,其效果是空泛议论所不能替代的,它也是许多古代散文不因时过境迁而丧失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进入90年代,当代散文呈现出新的景观:十分关注当代人的精神与灵魂现状,构建新的人文精神;文化日渐对散文进行强烈渗透,使之显示出深厚的火化底蕴;散文的体裁疆域大大拓宽,散文家族中不时出现新的面孔;体闲散文的繁荣表明散文更进一步走向世俗生活,贴近民众。这反映了社会转型期文学发展的某些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虹 《科技信息》2012,(20):30+32-30,32
本文从晁错政论散文的保存、创作、继承发展和影响四个方面论述晁错政论散文,通过对晁错政论散文的论述,大家对晁错及晁错政论散文有所了解,从而肯定了晁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狭义的散文(又称“艺术性散文”)的特性在于创造作者的主体形象,其含义有三:自我性、向内性和表现性;这可以从散文创造艺术形象的特点以及散文自身的历史发展动向上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的散文独具个性,在风趣、雅致的背后,存在着作家的快乐人生哲学。本文从散文的文体性质出发,论述了梁实秋快乐哲学的内涵及其在散文中的表现、对散文创作的影响和意义,并探讨了快乐哲学赋与梁实秋散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姚燧的散文创作从一开始就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在他的文章中,无论写景、叙事,还是人物品评,最基本的特质就是理性化。姚燧散文的理性特质,对元代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姚隧因之被称为“一代之宗工”;元代散文大家多承继此风,主张“文以明道”,并最终形成元文“偏于经世致用,而乏抒发情性;偏于纪事明道,而乏绘句搞章”的普遍特点。  相似文献   

10.
苗莉为邢台文坛有成就的女性散文作家,她的用文充满了“情”味,亲情,友情,对祖国河山之情,对人民之情,表现得淋li尽致,这种情,空灵,柔软,细腻,如云似水,如歌如泣,她的写法是传统的,却创造了优美的散文意境,其散文的可贵,在于她写了人性,人生,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她的特点是把散文的意境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在以蒙田散文精神为内核的"自我表现"审美理念的导引下,现当代散文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生着种种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蒙田散文观念的先天性缺失。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诗意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卓尔不群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充分显示出现代语言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语言的情感、形象、意蕴、乐感四个方面对朱自清散文语言的诗意美由表及里地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骈文理论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骈文理论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萌芽期、隋唐五代的骈散相争期、宋代的兴起发展期、清代的形成期以及清末民国初的兴盛期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骈文理论都对骈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骈文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又重新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代赋各有特点,各有擅场。宋赋各体(骚体赋、大赋、骈赋、文赋)兼备,而文赋则是最能体现宋人赋体新变之艺术成就的赋体。宋代文赋作家远绍古赋,力求创新,选材较前代更广泛,往往以文为赋,好为议论,语言散文化,由艰深华丽而变为平易流畅,追求理趣。本文对文赋在北宋阶段的产生、定型、发展过程作了概括性的梳理,并对各个文赋作家的文赋风格予以探析,也对文赋产生的原因及在赋史上的定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力探讨王禹偁的四六文创作及其特色问题。认为王禹偁的四六文创作追求是远溯三代、两汉文风、直接贞元、元和风格的,上承元、白,可谓开宋四六之先。王禹偁制诰类四六文以得体庄重、宏丽典赡为主,而表启类四六文则工对简洁,情事兼优。用常语常典、用古文写法做对偶文章是王禹偁四六文的主要特色;同时,善于融裁、用事精当也是其显著特色。元之独开有宋风气,王禹偁四六文是骈文宋调的初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散文源远流长,蔚为壮观.解读中国古典散文,既要明辨其文体,又要咀嚼其英华,做到能够知人论世,懂得解析结构,理解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化大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李存葆是个文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对散文文体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他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跨体、跨文类写作,借鉴小说、诗歌、论文、报告文学、戏剧的笔法写散文,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融为一炉,根据需要随意取用,体现了他驾御多种文体并融汇贯通的高超能力,使他的作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陆九渊的文道观一方面是实本文末,一方面是文道一体。在肯定文学抒情本质的前提下,陆九渊强调散文内容要真实、充实。陆九渊重视文学形式,表现在散文上,即是重视散文的气象,赞赏简畅自然的文风,关注炼字及作文法度。陆九渊对散文创作的指示是强调要发明“本心”。  相似文献   

20.
散文中的时间,是指散文的叙述和描写过程,即时间的切入、线索发展、抒情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被描写对象的心理历程、浓缩与扩展,回叙与跳跃,暂断与延伸等等。本文着重探讨在散文创作的形式构架上引进时间思维的问题,这对繁荣散文创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