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方酸与正丁醇回注以生成方酸二正丁酯,后者与等物质量的氨基醇反应生成手性方酰单基醇酯,与2倍以上物质量的氨基醇作用则生成具有C2对称的手性方酰二氨基醇配体,新合成的2-6五个配体用于原位制备手性wu唑硼烷催化前后性芳酮及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手性促醇的化学得率和ee值分别为85%-98%和35%-98%,新化合物的结构已被IR,^1HNMR,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2.
在硫酸铁催化下由β-芳甲酰丙酸与醇反应合成了21个β-芳甲酰丙酸酯,其中有16个化合物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3.
方酸经酯化后与手性氨基醇反应,继而与脂肪胺作用合成了六个新型手性方酰氨基醇配体.研究了它们经原位制备成手性唑硼烷后,在不对称催化氢化还原前手性芳酮中的性能,得到手性仲醇的对映体过量(ee)值为30%~76%.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巳被IR,1HNMR,MS及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4.
方酸经酯化后与手性氨基醇反应,继而与脂肪胺作用合成了六个新型手性方酰氨基醇配体。研究了它们经原位制备成手性恶唑硼烷后,在不对称催化氢化还原前手性芳酮中的性能,得到手性仲醇的对映体过量(ee)值为30%~76%。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已被IR,^1HNMR,MS及无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对称催化合成反应,以L 亮氨酸为原料,由酯化、格式反应、还原N 烃基化反应合成3个新手性胺醇(6a,6b,6c),6b和6c经磺酰化得7a和7b.将手性配体6a,6b,6c,7a,7b分别与BH3·Me2S络合,由2种方法对芳香酮进行不对称还原,得芳香醇,不对称还原收率(ee)为3.9%~60.5%,其中手性磺胺醇的不对称催化收率较胺醇高.  相似文献   

6.
用液-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12个芳氧基乙酸芳酯。与经典方法相比,相转移催化法有产率较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手性氨基醇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普遍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同时该类化合物在不对称催化研究中也是一类重要的手性配体,因此手性氨基醇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合成了一种多手性中心氨基醇化合物.该化合物不仅具有刚性较大的环丙烷结构,并且具有多个手性中心,可应用于药理学筛选和不对称催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2,2]对环芳烷是一类具有独特三维刚性结构以及平面手性的化合物,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可以作为理想的构筑基元构建共轭大环,并为大环引入手性和拓扑结构等有趣的性质.本文介绍了[2,2]对环芳烷的发展历史、结构特性及平面手性,总结了近年来基于[2,2]对环芳烷的共轭大环的重要进展.有望为基于[2,2]对环芳烷的(拓扑)手性大环的合成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芳氧基乙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芳氧基乙酸的用途及其液—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它们的反应机理均已报导。酚类在固——液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PEG—400)催化下同卤代芳烃反应合成醚的0—烷基化反应也已有报导。为了提高芳氧基乙酸的产率,我们以酚、氯乙酸、氢氧化钠为原料,  相似文献   

10.
徐莱  徐曲 《江西科学》2000,18(4):203-205
以交联的聚芳醚酮酮和φ=20%的发烟硫酸合成了磺化聚芳醚酮酮树脂,并用于乙酸丁酯的催化合成。最佳条件:酸醇摩尔比为1:1.6,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ω)为4.35%,反应温度115-120℃,反应时间为4h,酯化率达87.5%,催化剂易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端炔、二醋酸碘苯和二芳基二硒醚于二氯甲烷溶剂中制得芳基炔基硒醚,再将芳基炔基硒醚和对甲苯磺酸在二氯甲烷中加热回馏,冷却后加入适量水即可一锅法制得芳基硒代羧酸酯.该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和产率较高(70%—81%)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13.
以偏苯三甲酸酐酰氯(TMAC)、间苯二甲酰氯(IPC)和1,3-二(4-苯氧基苯甲酰基)苯(m-EKKE)为单体,通过3元共缩聚反应合成了系列高相对分子质量、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酮树脂(i-PEK-A),i-PEK-A树脂在1,1,2,2-四氯乙烷溶剂中,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与苯酚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主链带不同比例芳酯侧基的聚芳醚酮树脂(i-PEK-E).用FT-IR、1H NMR、WAXD、TGA、DSC等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成3元无规共聚物时,随着TMAC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Tg升高,Tm降低,改善了共聚物的熔融加工性能.当IPC/TMAC摩尔比小于1时,共聚物为无定形聚集态.  相似文献   

14.
Heteroatom-stabilized carbenium ions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potential electrophilic reagents. However, in contrast with the extensive works on thionium ion series, the highly labile character of selenoxide functionalities has caused serious limitation in the synthetic use in spite of their wide potentiality as synthetic equivalents of electrophilic selonium ions. In this paper, novel generation of selonium ions and the synthetic uses of the species for Pummerer-type α-functionalization and for cycloaddition by using the novel dienophilic behavior of π-conjugated selonium cations.  相似文献   

15.
以乙二胺/Cu(OAc)2·H2O为催化体系,对芳卤氰化反应进行改进,为芳腈类化工中间体的制备提供一种绿色、经济的方法。作为氰化试剂,K3[Fe(CN)6]无毒;并且反应无需惰性气体保护,无需使用碱。此外,本文还发现一定量水的存在对反应有着明显的加速效应。得到的最佳结果为:碘苯的反应能在4h内,180℃下,给出95%的产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迪尔斯-阿尔德反应合成了四苯基苯三乙氧基硅烷,三苯基吡啶基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四苯基苄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三苯基吡啶基苄基三乙氧基硅烷等4种多苯基吡啶基类硅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作了表征.将它们用作RTV硅橡胶的交联剂制得的胶片作了耐热性、抗辐射性试验,证明它们是RTV硅橡胶耐热抗辐射的良好助剂.  相似文献   

17.
正碳-碳键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学键之一,如何通过简单、高效的方法实现碳-碳键的构建,一直以来都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在碳-碳键、碳-杂原子键的生成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在精细化学品,活性药物以及天然产物的合成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1-2]。目前,最常见的偶联化学通常是基于亲核试剂与亲电试剂之间的反应而进行的[3],比如Suzuki,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以α-萘乙酸为原料,经与SOCl2回流反应,得到α-萘乙酰氯,再在液-液相转移催化剂PEG-400的催化作用下,α萘乙酰氯与芳胺的反应,合成了10析的α-萘乙酰芳胺,并经IR、^1HNMR、^13CNMR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氰基-5-氨基吡唑经碘代反应合成4-碘-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氰基-5-氨基吡唑(N-芳基-4-碘吡唑).以N,N'-二甲基乙二胺为配体,在CuI催化下,N-芳基-4-碘吡唑与芳基二硫醚偶联反应,制备了N-芳基-4-芳硫基吡唑,产率75%-82%.最后通过1H NMR、13C NMR、IR、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