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环境雌激素双酚A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分析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酚A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常见的酚类环境雌激素,其污染问题广受关注。对环境、食品和生物样品中双酚A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检测进行了全面报道,包括常规溶剂提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液相微萃取、分子印迹聚合物萃取等提取技术,以及色谱分析、毛细管电泳分析、免疫分析、电化学分析、化学发光分析等检测方法,为双酚A环境雌激素的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本晓  唐瑾  鲜啟鸣  于红霞 《河南科学》2007,25(6):1047-105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2-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通过微球法合成了对双酚A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以此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填料,试验了聚合物在结构相似底物竞争环境下对双酚A的特异选择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该聚合物对双酚A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特异性结合的平衡常数达1.78×105 L/mol,表观最大吸附量为7.23μmol/g.固相萃取结果表明:合成的MIPs对双酚A具有高度的特异选择性,为从复杂环境介质中分离富集双酚A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酚A是近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一种重要内分泌干扰物,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2-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聚三甲基丙烯酸丙三醇酯为交联剂,通过微球法合成了对双酚A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纳米级印迹聚合物微球.平衡吸附实验表明:与空白聚合物相比,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通过Scatchard分析,该聚合物对双酚A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特异性结合的平衡结合常数达1.78×10s M-1,表观最大吸附量为7.23 μmol/g.同时比较了该聚合物对双酚A结构相似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MIPs对双酚A具有更好的特异选择性和识别能力,为复杂介质中双酚A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氢化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按照先醚化后环化的技术路线成功合成出了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表征其结构,并与已知产品进行对比,证明了合成产物结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普通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合成出的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紫外吸收对比,发现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对紫外光吸收能力很弱,是一种优异的耐光老化树脂.基本性能测试表明,合成出的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性能与BASF公司产品接近.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对双酚A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酚A是废水处理中一种典型的有害物,需要在废水处理中去除.该文研究了不主动排泥的运行模式下膜-生物反应器对双酚A的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双酚A污泥负荷对双酚A去除的影响,以及污泥吸附和生物降解对去除的贡献.在双酚A污泥负荷为0.058~10.2 g·kg -1·d -1的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对双酚A的去除率在93%以上.污泥对双酚A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但污泥吸附只占去除量的 0.2%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培养,反应器污泥可以降解双酚A.双酚A的加入没有对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常规污染物的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婷婷 《科技信息》2012,(26):122-122
双酚A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危害也随着使用的扩大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双酚A的理化性质,危害和应用,以及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对双酚A的降解和去除的研究及影响因素,并说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人们对食品和环境中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也快速发展.综述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动态作了简要介绍,总结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法研究环境激素双酚A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牛血清蛋白存在使双酚A的氧化峰峰电流减小.双酚A在加入牛血清蛋白后参与反应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为2.牛血清蛋白与双酚A的结合数m=2,结合常数β=5.81 × 1010.由此推测双酚A进入牛血清蛋白的疏水空腔内,使游离双酚A浓度变小.  相似文献   

9.
双酚A在多壁碳纳米修饰电极上电化学性质及其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出1种多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电极,详细研究了双酚A(SPA)在多壁碳纳米管化学修饰上的电化学行为,并提出了一种灵敏的、简便的直接检测双酚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在0.30V富集后,双酚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MWNT-GCE)电极上出现一个灵敏度高、峰形好的氧化峰.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峰电位位于0.58V.多壁碳纳米管薄膜对双酚A的氧化表现出一定的催化作用,能显著提高双酚A的氧化峰电流.优化了测定参数如:底液的pH,修饰剂的用量、扫描速度,富集时间等.双酚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8~2.0×10-5mol·L-1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富集3min后的检出限为2.0×10-8mol·L-1.用此方法测定了塑料中双酚A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Pd/Fe纳米材料对卤代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四溴双酚A的强疏水性会阻碍污染物与Pd/Fe的有效接触.为促进四溴双酚A的降解,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PAC-Pd/Fe纳米颗粒降解四溴双酚A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反应速率可提高1.7~2.5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对四溴双酚A降解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当其质量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甚至表现出抑制作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起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大,其抑制效果越明显;PAC-Pd/Fe纳米颗粒对四溴双酚A的降解是连续脱溴反应,四溴双酚A和其中间产物三溴双酚A、二溴双酚A和一溴双酚A的表观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466 2、0.435 6、0.338 0和0.271 1 min-1,与苯环上溴原子的数目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 EEs)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 其中壬基酚(nonylphenol, NP)和双酚A(bisphenol A, BPA)因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中, 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造成了潜在的危害而备受关注. 但是,NP 和BPA 在水体中的浓度不高, 难以对它们进行准确的测定. 鱼体胆汁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 可以通过鱼类胆汁来对污染物质进行测定, 从而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 本工作主要从预处理(水解和固相萃取)和检测分析(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两方面展开, 介绍了鱼体胆汁中NP 和BPA 的分析方法, 并比较了不同处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优缺点, 为建立NP 和BPA 等EEs 类物质在水生生物样品中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膜对双酚A的非线性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花江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膜为例, 建立液相色谱法 快速检测水中双酚A(BPA), 并研究了BPA在表层沉积物(SSs)和生物膜(NSCSs)上的吸附规律. 结果表明, 采用液相色谱法, 配以紫外检测器, 对BPA的检测限(MDLs)为10 μg/L,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5.7%, 加标回收率为99.4%~117.8%(n=5). 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BPA在松花江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膜上的吸附过程主要为非线性吸附, 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均可描述BPA在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膜样品上的热力学吸附过程(p=0.001,n=8). 与表层沉积物相比, 生物膜有机质含量较高, 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双酚A(bisphenol A, BPA) 是公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 并对水生态系统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结合BPA 污染和毒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综述了BPA 在不同水体中的污染现状, 及其对鱼类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发育神经毒性.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研究BPA 的重要性和今后的研究
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双酚A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人体暴露于双酚A可能会带来健康问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双酚A生产国,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对双酚A的暴露量进行系统性评估,缺乏相应的食品接触材料数据库。因此,了解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的双酚A暴露风险及国内外主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及消费者食品选择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双酚A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干扰内分泌系统、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等;通过对双酚A暴露评估结果表明,各国居民普遍暴露于双酚A之下;各国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应用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国居民目前双酚A暴露广泛,但暴露量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的暂定可耐受摄入量,暴露水平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然而,随着人们对塑料制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暴露于双酚A的风险在不断增加,可能会引发更多不良后果。建议中国加强对双酚A的重视和监管,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全国范围内系统性的双酚A暴露评估工作并及时关注双酚A的研究动态,降低双酚A的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以柠檬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基于类Fenton试剂(Fe3++H2O2)能氧化碳量子点使其荧光猝灭而双酚A对此反应有明显抑制效果的实验现象,发展了一种抑制动力学荧光法用以测定双酚A,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当双酚A质量浓度在4.0~60.0 mg/L范围内时,荧光强度差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k)为2.04 mg/L;采用此方法对超市购物小票浸取液及自来水等实际样品中BPA的含量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3%~108%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其中覆盖了样品预处理方法、运用化学计量学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技术的方法等.概述了近几年来在近红外农残检测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提出了结合多信息融合技术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双酚A(BPA)是一种能够对人类及动物产生重大威胁的环境雌激素。以BPA为目标污染物,以三峡库区重庆市茶园新区为例,利用VSAFT2软件建立地下水水质模型并分析库水位变化、地层非均质条件和土壤吸附作用因素对BPA在地下水环境中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假设茶园新区渗透系数分布特点,以变异系数为非均质划分标准,模拟了变异系数分别为0.237、0.529和0.748条件下,BPA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BPA运移速率和运移量随水头边界值的增加而增加,运移能力与地下水水力梯度值呈现正相关;非均质性越强,BPA运移速度越慢;土壤吸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阻滞BPA在地下水的运移过程,对流与弥散均发生延迟;经参数敏感度分析,饱和渗透系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以1,3-二(4-氨基-吡啶)丙烷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修饰石墨烯纳米复合物,负载酪氨酸酶至玻碳电极表面构建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优化了滴涂量、检测电位、pH值等实验条件对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安培响应电流与双酚A浓度在1.0×10-9~3.8×10-5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10-10 mol/L(RSN=3).用于矿泉水瓶中溶出双酚A含量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一致.  相似文献   

19.
曲拉通(TX-100)对恶臭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膜中双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TX-100)对恶臭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膜中双酚A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 CMC)TX-100抑制生物膜中双酚A的降解, 而高浓度(大于CMC)TX-100可促进生物膜中双酚A的降解, 并且随着生物膜中TX-100浓度的增加, 双酚A的降解率逐渐增大; 同时发现TX-100存在条件下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的选择性萃取分离可导致恶臭假单胞菌降解双酚A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