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介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概况。方法:查阅、分析、归纳有关文献。结果:拉米夫定能明显控制HBVDNA复制,血清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的反复复发。结论: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可通过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依赖RNA的DNA多聚酶生物活性,明显抑制HBVDNA的合成,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选取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行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转归情况、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观察组肝衰竭发生率、抗结核方案更改占比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HBV DNA检测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有效抑制血清病毒复制,显著降低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风险,并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linkedimmuno-adsorbedassay,ELISA)法对22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蛋白及HBV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olymemsechainreaction,FQ-PCR)检测HBV-DNA。结论:在急性乙型肝炎中,Pre-S1转阴,提示疾病的预后良好;Pre-S1蛋白和HBV-DNA相关较大,能反映HBV复制,有可能作为体内HBV复制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adsorbed assay,ELISA)法对22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蛋白及HBV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HBV-DNA.结论在急性乙型肝炎中,Pre-S1转阴,提示疾病的预后良好;Pre-S1蛋白和HBV-DNA相关较大,能反映HBV复制,有可能作为体内HBV复制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探讨益生菌减轻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引起的副作用的疗效。将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派罗欣),剂量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2粒(口服),3次/d。对治疗过程中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副作用的治疗进行随机对照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副作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要低。益生菌减轻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副作用的疗效确切,能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香丹等抗炎保肝支持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善等方面与对照组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药联用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缩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防治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抗病毒治疗的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接受计划性健康教育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行常规宣教、计划性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行计划性健康教育干预后治疗依从率(97.30%vs81.08%)较对照组高,抑郁评分(分:42.47±9.63vs 51.14±10.59)、焦虑评分(分:43.12±9.54vs 50.59±10.59)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行抗病毒治疗时,强化计划性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调整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脏组织病理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评估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和肝活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免疫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无法重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因而无法彻底治愈HBV感染。联合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实现HBV感染治愈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替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r7年6月18例来我院就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剂量0.5 mg/次,1次/d,基本疗程1年.观察HBV-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HBV-DNA定量、肝纤四项指标改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香丹等抗炎保肝支持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善等方面与对照组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两药联用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缩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防治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替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18例来我院就诊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剂量0.5mg/次,1次/d,基本疗程1年。观察HBV-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HA、LN、POⅢ、Ⅳ—C),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HBV—DNA定量、肝纤四项指标改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对人类危害日趋严重,其慢性化原因错综复杂,一直为肝炎免度治疗中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阐述了对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提出的几种假说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45RA ,CD4 CD45RO ,CD8 CD45RA 和CD8 CD45RO 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与肝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46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荧光分析法对其外周血中CD4 CD45RA ,CD4 CD45RO ,CD8 CD45RA 和CD8 CD45RO 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外周血中CD4 ,CD8 T细胞均无明显改变;CD8 CD45RA T细胞均明显降低,CD8 CD45RO T细胞均明显增高,而CD4 CD45RA ,CD4 CD45RO T细胞均无明显改变;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CD8 CD45RA T细胞明显降低(P<0.05),CD8 CD45RO T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CD8 CD45RO T细胞起重要作用且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检测CD4 CD45RA ,CD4 CD45RO ,CD8 CD45RA 和CD8 CD45RO T淋巴细胞亚群比检测CD4 和CD8 T细胞亚群能使我们更加正确、充分、全面地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及病理确诊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中,随机抽取9例通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基于等价矩阵的模糊聚类,判定肝纤维化程度。并按2000年全国传染病防治方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标准进行纤维化分期。模糊聚类结果与肝穿病理纤维化程度基本一致。依此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预报模型,采用3例待预报样本进行验证,证实本模型利用无损伤的方法对判定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探索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012—2016年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依从率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是治疗慢性乙开明直郯的常用药物,其联合用药多选用乙肝疫苗、胸腺肽等,而罕见联合中药制剂。本文应用中药制剂乙肝散联合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5例,并与单独应用Ara-Amp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作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乙肝散每次口服9克,日服3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Ara-Amp第1~10天每天肌注2次,每次200毫克,第11~50天每天肌注一次  相似文献   

18.
利加隆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加隆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将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4 6例 ,治疗组给予利加隆口服和甘利欣注射 ,对照组给予奥泰乐口服和强力宁注射 ,肝功能正常后分别改甘利欣、强力宁注射为甘利欣胶囊、甘草甜素片口服 ,继续联合用药 3个月后停药 .治疗前后进行病毒学指标、肝功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跳情况的比较 ,疗程中比较第 2、4周两组间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均值 .结果 两组均有疗效 ,但治疗组在某些症状、ALT、AST、球蛋白 (G )及其复常时间以及停药后反跳情况、乙肝DNA阴转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利加隆联合甘利欣是临床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与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水平的相关性,以求证实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损伤肝细胞,引起慢性纤维化和肝硬变乃至发生肝癌的疾病进程中,NO和NOS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42例慢性持续性肝炎(CPH)患者,3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C)患者,19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HCC)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化学分析法对上述病例的血样同时进行乙肝病毒DNA含量、ALT、TBA、NO和NOS水平的检测。结果:对照组、HBV-DNA阴性组与HBV-DNA低浓度水平组之间的NO、NOS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低浓度水平组与中、高浓度组之间的NO、NOS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组与对照组间HBV-DNA、ALT、TBA、NO、NOS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持续性肝炎组的NO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BV-DNA的含量(取对数值)与NO水平呈正相关(r=0.687)。结论:NO在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疾病的多个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不同类型的乙肝患者中NO水平的高低与病毒复制强弱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有关。在检测ALT,TBA的同时,连续监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及NO、NOS的水平对了解乙肝患者病情的演变和预后以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因子(αTG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对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TGF-α和IL-8水平检测,并与34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TGF-α和IL-8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α和IL-8水平对疾病的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