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营隧道由于地质因素、施工因素与地下水因素造成衬砌结构带裂缝工作。在地震力作用下,带裂缝的衬砌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基于隧道衬砌结构裂损的不同位置和裂缝不同深度的考虑,建立了三维数值有限元模型,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衬砌的动力响应。研究表明:①在地震力作用下,隧道衬砌受往复拉压作用;在剪切波作用下,最大弯矩、轴力发生在隧道横截面"X"位置;②带裂缝衬砌在地震力作用下,纵向裂缝处混凝土应力集中,主筋拉应力增大,其他位置内力与完好衬砌响应相同;③随着裂缝的位置不同,对隧道安全性的影响不同,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225°、315°、270°;④衬砌初始裂缝深度越深,在地震作用下应力集中情况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张静  王鹏  耿喆 《科技信息》2010,(33):340-340
0引言 南阳是一个多山地区,地下水活动较为频繁,90年代,因为我们对地下水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地下水在山腰和山顶的路段,给工程技术人员造成一些假象,认为在这么高的地方,地下水不会对路基造成多大影响,结果在地下水活动频繁的路段修建的公路,往往当年修好,第二年就经过冻融并翻浆,造成路基、路面破坏。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水利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现混凝土墩墙与底板之间产生了大量的表曲裂缝甚至贯穿性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造成的裂缝,有外载作用造成的裂缝;有养护不当和化学作用造成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某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基坑施工过程中,在其西南面的外科楼某位置出现明显的裂缝,且裂缝宽度不断增大,实测数据表明外科楼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产生了不均匀沉降.通过α-测氡仪的测量及计算绘制氡值等值线图,再结合具体施工情况,确定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洞室延伸至外科楼,最终得到裂缝成因:在基坑打桩过程中,坑内进行井点降水,导致地下洞室中大量的地下水被抽出,加之工程桩施工以及泵送混凝土罐车的振动影响,共同引起外科大楼产生不均匀固结沉降,造成裂缝的发展.研究成果为基坑周边环境变形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技术,拓展了α杯测氡仪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水利施工过捏中,经常发现混凝土墩墙与底板之间产生了大量的表曲裂缝甚至贯穿性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造成的裂缝,有外载作用造成的裂缝;有养护不当和化学作用造成的裂缝等等。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笔者总结了当前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对混凝土养护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煤矸石中无机盐类地下水 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煤矸石对周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模拟自然降水,对煤矸石进行了淋溶试验。通过对煤矸石的淋溶试验,发现煤矸石中大量无机盐被雨水淋溶,渗透到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造成该地区地下水不能饮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地下水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非地下水原有的物质渗入地下水后就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常见的地下水污染分为可溶性和非混合性两大类,这两类污染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在含水层中与地下水共存情况也不同。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成因,提出了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建筑施工中普通砖墙产生的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和设计施工中的失误造成的裂缝;加气混凝土砌块干燥收缩值大引起的裂缝、砂浆的保水性不足引起的裂缝、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小引起的裂缝;现浇混凝土墙体材料选用造成裂缝的原因、施工不当造成裂缝的原因、设计不合理造成裂缝的原因、环境变化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原因。重点阐述这三种墙体裂缝预防和处理办法,对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楼板裂缝成因及处理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钜良 《广东科技》2006,(8):142-142
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楼板有时会出现裂缝。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汇总分析,出现的裂缝多数在板的跨中位置,部分为45°角的斜裂缝,裂缝长度由二、三十厘米到二、三米不等。出现的裂缝虽然不会影响结构安全,但有可能会造成渗漏,影响房间的正常使用,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现将处理措施总结如下:一、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处理原则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种:1、混凝土自身的收缩裂缝;2、内外温差造成的温度裂缝;3、钢筋被踩低,保护层过厚造成的裂缝;4、施工过程中养护不良造成的表面裂缝;5、板底筋保护层不够或水电线管预埋不规范造成…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水利工程建筑物中,经常发现混凝土墩墙与底板之间产生了大量的表曲裂缝甚至贯穿性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造成的裂缝,有养护不当和化学作用造成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朱烽 《广东科技》2012,21(9):229-23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住宅建筑普遍利用地下室作为停车场等功能性空间。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也较常见,若未引起注意将降低建筑物的使用性与耐久性。结合工程实例,对地下室剪力墙裂缝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防止剪力墙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措施,并针对有较大地下水压力的剪力墙混凝土裂缝提出了综合修补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炼化企业的生产及储存环节,对其地下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污染物会随时间和渗漏量的变化而逐步向层深处迁移渗透,污染地下水或周边水体,甚至导致饮用水的污染事故,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巨大损失。为了精准判别污染源可能导致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识别地下水优控污染物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在进行场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石油场地地下水优控污染物识别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在交公运行后,受行车碾压、气温变化等影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裂缝。裂缝出现后会影响到沥青路面技术性能,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DTF自粘贴缝带作为一种新材料、新工艺,可以有效处治各种路面裂缝,防止路表水沿裂缝渗入到基层,同时也防止地下水沿裂缝进入到公路表面,可明显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文以张掖公路管理局山丹公路管理段通过DTF自粘贴缝带处治路面裂缝为例,介绍了DTF自粘贴缝带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建筑在施工中,由于结构尺寸大,混凝土用量多,在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及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下,会产生较大的温度收缩应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造成裂缝的产生路径较复杂,受裂缝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费相当高。本文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总结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和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揭示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过程和原因及其污染物质的长期积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方法在野外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记载、考古实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环境地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西安地下水污染始于汉代,唐代以来最为突出,污染物质长期积累,使得污染日益加剧;城市发展对地下水的开采及生活污水、垃圾、人畜排泄物等不合理排放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人为原因;西安所处的特殊地形条件和地下水水文条件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物质长期积累的客观原因;地下水污染引起的水资源短缺成为其后城址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西安城市地下水污染是历史上污染物不断富集和积累的结果。结论在当前西安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治理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西安特殊的地形和地下水水文条件及污染物质在地下土壤沉积物和地下水中长期积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混凝土的组成及脆性特征,导致其抗裂性能差,在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不可能完全避免,如果裂缝的发展有可能对建筑物的整体受力造成严重影响或建筑物表面裂缝影响了人们的感观舒适度,给人造成危险感,那就有必要对裂缝进行控制和治理。以下从几方面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化学成分,列出了造成山西省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提出根治地下水污染采取的几种自净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资源利用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但对其开采利用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否则将导致地下水储量减少甚至枯竭 ,造成环境危害和经济损失 .通过对地下水物理模型及开采成本收益的分析 ,揭示了中国北方普遍存在的地下水超采的原因 ,并提出了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公共政策 .  相似文献   

19.
周萍 《科技资讯》2010,(15):76-7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因素主要为:结构混凝土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造成混凝土裂缝、施工过程及施工工艺控制不当造成裂缝。只有通过加强人员质量意识,做到事事有人管,严格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才能将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周涛 《甘肃科技》2007,23(11):175-176,131
在建筑住宅中,由于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等问题导致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越来越普遍,正确分析造成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以解决由于混凝土裂缝而造成的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