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如“很”、“非常”一般的用法是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来加强程度,但是汉语中目前有一种流行趋势,直接用它来修饰名词,我们把它统称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这是一种很有意思,但是又颇有争议的语言现象,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我们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这一特殊结构做一考察和解释。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被语言社团使用和认可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使用场合下,此结构中的名词转指该名词所涵盖的世界知识意象或意象组合。但这一结构的使用并非没有限制,其存在的语义基础就是名词丰富的内涵意义。某些名词能够进入这一结构是由于在特定的语言发展历史中获得了特定的性状意义或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转喻、凸显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产生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2.
"疙瘩"是一个古今常用词,最早的用法出现在金代的医书中.通过考察 "疙瘩"一词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它在古代汉语中写法多样,共有六个义项,其中有三个义项进入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义项很丰富.  相似文献   

3.
副词与名词的修饰关系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语法书在谈到副词特点时都指出,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而对一般以外的特例,即在一定条件下少数副词修饰名词的情况未能给以深入具体的分析。有些语法书虽然有简要说明,但这些说明也各有不同。张志公等《语法和语法教学(暂拟体系)》认为副词不能用在名词前,不能修饰名词。但在成语或特殊习惯语里例外,如“人不人,鬼不鬼”等。也可用在时间名词谓语前,如“才星期三”。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认为,严格的副词都不能修饰名词,但其中一部分可以修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的“将”字语义和用法呈多样化,与明末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和现代汉语中的“将”字用法有不同之处,分析研究这些异同,找寻出“将”字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向现代汉语的介词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名词的语法特征时,一般都是说它不能受副词修饰,但在语言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形式。本文从词性转变,语言的审美选择,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这种“副+名”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该文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三种类型,论述了名词动用后所产生的一些语义关系,并且在整句的译文中可以看到名词动用后由于词性的变化所带来的相应的语义变化。研究古代汉语名词动用的语义关系,对探求汉语词义引申规律乃至探求词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的拟音词足词汇构成的重要部分.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英汉拟音词的用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不仅用于对声音本身的描述,还大量地用来指代事物名词,用作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成分,也可以转义为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修饰名词进行了本体分析,认为其中的名词具有陈述义,但仍是名词。其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否定副词修饰名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将现代汉语名词配价的研究应用到古代汉语当中,从亲属称谓名词、属性名词和部件名词三个方面考察《国语》中一价名词的使用情况,发现书中一价名词与其配价名词的关系与一价名词的指称性质有关。表示有指的一价名词,其名元一定要求共现,一般以名元为定语、一价名词为中心语的形式展现,或省略名元,但语境可以帮助补出;当一价名词表示无指时,其名元则为隐性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形容词修饰名词有时后置这一特殊语法现象,以实例说明形容词作名词后置修饰语的几种用法,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汉语中,"子产而死"、"富而可求"之类句子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而谓"结构,"而"前的名词既是主语,也是话题。"而"是连接主语和谓语的语气词,可以看作是古代汉语中特殊的话题主语标记。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中的介词"从"、"打"、"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穷举的方法考察了《醒世姻缘传》中的介词"从"和"打"以及较为特殊的山东方言介词"齐"。发现三者在用法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如都有表示处所的起点的用法;都只用于动词之前等。同时三者又有一些不同,如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的用法比"打"、"齐"要复杂,但跟现代汉语相比尚有一些用法未出现;"打"相对于现代汉语不表示"时间的起点",却有较为特殊的表示"时间终到点"的用法;"齐"没有表示"经由"的用法等。这些都勾画出了这三个介词语法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言的发展,程度副词的用法在逐渐扩大,除了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的原有用法之外,又出现了很+名词、很+动作动词、很+区别词等新的搭配方式。这些用法虽然外在表现不同,但却存在着共性,即它们都是人在认知上形成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反映。所以,能够在"很+"框架中出现的词语都是无界的,其内部都具有同质性和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14.
一、考查so与such的区别so与such都有如此;这样的意思,但用法不同。so是副词,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而such是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注意:⑴so和such都可用于形容词+单数名词之前,但有区别。用so时的词  相似文献   

15.
在萍乡话中,"个"的用法十分丰富,可以作名量词、指示词、助词和标记词。其中名量词"个"只能计量时间名词"礼拜""月"和名词"人"。指示词"个"则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部分用法,既可以独用,作句子的主语,指称定指的人、处所、时间或事件;也可以与"史[s?35]""里"组合成"个史""个里",指称事件的状态、程度、行为方式和方位处所。另外,助词"个"分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标记词"个"是萍乡话中特有的现象,主要起焦点标记、语气停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副词二题     
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副词能否修饰名词?这是汉语词类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活的语言实例分析中得出结论:副词可以单独充当状语,因而是实词;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性词语,但它所修饰的词必须是可以谓词化的。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它对初学英语者是个难点,但要学好英语,这个难关又非过不可,下面就谈谈学习定语从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定语从句的结构和用法 做定语可以是单词,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单词作定语一般放名词前,修饰不定代词一般放后面,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短语一般都置于所修饰名词之后。一个句子作定语叫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放后。如:  相似文献   

18.
梁滨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1-114
学界一直对汉语词类进行着研究,数词当然也会成为研究的对象。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数词的不同,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论语》和《孟子》中的数词"三",各家观点不同。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现代汉语中的分析方法综合考察,《论语》和《孟子》中的数词"三"的用法有实指和虚指两种。  相似文献   

19.
唐晓光 《科技信息》2010,(17):176-176
由于汉语的线性序列原则是前端重量原则,汉语的定语不论有多长,通常都放在所修饰的中心名词前面。英语则不是这样,单词作定语时,可以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大于短语的语言单位做定语时则通常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修饰语德语序差异,目的是使英语学习者更加正确的,灵活的使用这门外语。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式,但是两者的表达方式并不一样.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示肯定判断,在“是”前加“不”表示否定判断.这种判断句中的“是”传统称之为系词.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则不完全是这样,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甚至有没有判断词存在,至今学术界都还有争议.杨树达先生《高等国文法》、《词诠》,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等书,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先秦文献中已有系词的用法(杨树达称“不完全内动词”、杨伯峻称“连系性动词”).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古代汉语》等书里,则指出先秦无系词,至于“是”字作为系词是汉以后的事了.有的古汉语专著则肯定“是”是个专门的指示代词,不是表判断的判断词.有的同志认定如果有系词“是”,也是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