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作为乡土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载体的传统村落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传统村落正在急剧消亡,传统村落的保护成为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以江西境内传统村落最为集聚的庐陵地区为例,探索基于村民视角的钓鱼古村与燕坊古村的保护成效,通过对比钓源古村与燕坊古村的保护现状,指出了村民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内在动力、基本条件、制度建设、精神建设和观念转变五个方面提出提高村民对传统村落保护积极性的建议,以期最终达到发挥村民对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让乡愁能够找到归宿。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80年代社会的转型,宗族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拐点。文章通过对武鸣县汉族的一个支系——横塘人(平话人)的宗族进行调查发现,尽管现代宗族的传统物质要素缺失严重,但是族人关注更多的是宗族文化的发展。进而认为这是建立在旧宗族形态基础上的变异体,并长期适应着现代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当前韩岭古村开发改造的背景契机,对韩岭古村发展中的文化保护问题展开探讨。在分析韩岭古村文化赋存的基础上,揭示了文化保护与村落现实发展的几处矛盾,进而从保护主体、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文化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古村落物质遗产保护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是体现古村地域个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这种重要资源的民间历史传承与保护应当引起重视.本文首先介绍后沟古村的基本概况和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价值,然后运用SWOT对后沟古村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中杰 《科技资讯》2014,(5):201+203-201,203
随着古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古村落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古村为例,从古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古村落是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文化的具体表现,后沟古村落是山西古村落文化的代表,是山西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通过对后沟古村现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当地的环境、建筑因素,提出了后沟古村保护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著名古村落苍坡村的古建筑景观呈现珍贵的宋代风貌,是传统社会耕读文化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苍坡古村成为该地区重要旅游景点,村中古建筑也得到了以当地旅游部门为主导的保护和开发,但近年来该村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深入探讨。古村落不仅是古建筑遗址,也是现代农村社区。在保护、展示古建筑的同时,不能忽视、损害古建筑主人即村民的活态文化和生存利益,应该合理传承、完整展示与古建筑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而且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应该由当地村民作为主要实施者,政府管理部门应承担指导与资助责任,而不能代替村民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受庐陵文化思想影响,江西赣中周边区域孕育诸多传统村落.以典型古村为例,分析传统村落点、线、面景观物质要素,总结江西庐陵典型传统村落园林景观特征.探讨典型传统村落景观驱动因素,包括:文化、社会、自然、经济因素四方面.研究庐陵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及探究驱动力机制,对庐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不同地域群体利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聚落"最为显现的特质之一即宗族文化,以宗族文化滋养下的闽南传统聚落表现出一种山水情怀与宗族纽带的精神气质.宋江阵是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的典型宗族符号,与宗族文化呈现着千丝万缕的纽带关系,表现着深刻的的审美情趣与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宗族是近代农村社会关系的基本单位。通过对一系列关于伪造宗族文书个案进行考察与分析,从不同维向探寻司法实践与传统文化互为表里的关系,呈现民国司法与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维层面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宗族是我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宗族一旦被赋予种种文化内涵后一定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宗族势力是宗族和宗族文化偏离正常轨道的产物,对农村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政权及农村法制建设具有不利影响。正确看待宗族和宗族文化问题,对宗族在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所起的互助作用要给予肯定;对宗族组织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行为要进行辩证分析;对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政治生活的不当干预要加以有效遏制。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步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经济根源;及时掌握宗族和宗族文化动态,化解宗族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2.
在华夏民族的族谱文化中,首重支派信息,宗族序次皆以支派分。宗族清晰的传承理路,就是依靠行辈字派。行辈字派系普遍存在的宗法制度,并令大宗小宗百世不迁,是维系宗族繁衍与区别序列的主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河阳是一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血缘古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章从村落的选址、规划布局、民居建筑等物质层面进行分析,以求从新的角度来认识河阳人的人文思想和宗族观念,揭示出其中蕴含的人文景观内涵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宗族法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宗族法的最高成就。前人对宗族法的研究多囿于宗族内部,未窥全豹。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自下而上地全面探讨清代宗族法借助家长专制、祭祀之礼、宗族力量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了解封建统治延伸到基层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过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认识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农村传统宗族具有组织、协调、教育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功能;宗族功能有正负两方面的双重社会效应,其功能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新中国成立后,宗族的功能经历了超强社会控制与单一权威格局下宗族功能的萎缩、社会转型与多种权威互动格局中宗族功能的复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宗族功能向城市延伸的历史变迁;对宗族的功能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使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节奏合拍。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传统中国社会的透视认为,作为伦理原则的忠孝,是随着血缘关系的政治代入而成为政治原则,并经多层次、多渠道而内化为传统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精神。家国同构、宗族制及小农经济是其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明君、清官、大一统是其表层意识的显现。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城镇化进程在不断推动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加速传统文化的消亡与变迁,传统文化保护受到威胁。文化是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标志,社会需要持续的发展,文化是重要的推动力量。社会文明的进步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传统文化是当下社会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任务。根据城镇化特点与当下实际,主要从文化产业、城镇CI、文化教育、人本观、幸福观、生活方式、户外广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重在强化文化保护意识,为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策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以适应和促进城镇化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高平市良户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设计为例,针对这一历史聚落的发掘、保护、修复,以及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产业开发,从现场调研、测绘开始,结合良户的历史沿革、遗存现状等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划分了合理的保护范围;明确了保护的内容、提出了古村的整体保护模式,为了使古村格局和历史建筑信息的完整性得到有效的保护,提出了对古村适度的修复,同时也在保护与发展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合理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传统文化的消失与留存,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与转型,已经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实际难题。聚焦到古村开发这一棘手问题,有关"拆与保"的争论从未停息。通过考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汉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的旅游开发情况,重点分析大余湾古村旅游开发的问题,简要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宗族、科举、士绅这三者有很密切的互动关系,宗族通过科举不断的向上流动,产生了许多拥有功名和官职的士绅。而士绅在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后,反过来又加强宗族的建设,帮助族人提高科举能力,将自己的荣誉通过朝廷的封赠制度封赠给自己的父祖辈,使得宗族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当宗族建设完成后,其科举成绩不断提高,宗族逐渐完成士绅化,宗族的士绅化使得家族、宗族制度逐渐成为传统中国王权政治的广泛和重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