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宗族几经变迁,尤其是20世纪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在此阶段,农村宗族的定位如何,农村宗族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以及当前农村宗族复兴的原因,这些问题都需要密切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对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宗族和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亲族聚居”的居处方式,社区文化建设落后等原因,我国农村的宗族活动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正确治理农村宗族活动必须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以村民自治为主的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3.
宗族是我国农村最古老的组织,在生产力不发达条件下对人类的繁衍、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新时期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近30年关于农村宗族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宗族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宗族的复兴、农村宗族变化、农村宗族功能等多个方面内容,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宗族进行了探索,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结论也存在争议,对待宗族的态度不客观,对农村宗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的学者居多。跳出传统静态思维,结合历史和农村的现实,用一种包容辩证的动态思维看待宗族,所得出的结论将会更为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4.
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民主选举的影响表现为:宗族势力诱发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影响选举进程、恶意干预选举结果、影响有关国家政策的贯彻实施。宗族血亲观念的影响、监督机制的缺失、经济利益的驱使是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干扰民主选举的三大主要原因。正确引导温州农村宗族势力在民主选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主要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充分发挥宗族文化在农村民主选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的法治与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制定健全合理的农村公共事务管理规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村民自治作为基层的草根民主的主体形式正越来越被认同并获得了许多推行的机会,取得了诸多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是,在村民自治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或实施上的困境。如,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问题、多数人暴政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村民自治有效性的争论等;而宗族问题是这些问题的核心。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村民自治中的宗族问题,就是本文所要加以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宗族是近代农村社会关系的基本单位。通过对一系列关于伪造宗族文书个案进行考察与分析,从不同维向探寻司法实践与传统文化互为表里的关系,呈现民国司法与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维层面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华北各地的祭礼习俗的历史考察说明,华北宗族的外在物化标志,即起着功能性作用的宗族聚合手段很少见,但在宗族的象征文化方面则呈现较显著的迹象。与华南的弗里德曼式的宗族相比,华北的宗族是表达性的、文化性的,或者说是意识形态性的。当然,从完备的宗族要素角度来审视,华北宗族是一种残缺宗族。  相似文献   

8.
族谱作为宗族的重要文献 ,确立并强化了宗族边界 ,即血缘边界、地理边界和伦理边界。血缘关系是宗族边界的天然基础 ,地理边界是宗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而伦理边界则是宗族团结、一致对外的凝聚力依据。族谱和宗族边界不仅在宗族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秀珠 《科技资讯》2006,(9):215-216
团练是一种来源于保甲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在晚清时期开始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真正崛起于咸同年间,反映出国家与地方互生互动的复杂关系:一方面要保持对基层社会绝对的支配地位;另一方面又鼓励基层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空间和活力。而连接国家与地方的桥梁正是宗族,宗族在地方社会团练中主要发挥了组织联络、筹措经费、制定章程等三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宗族改造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时期,为确保苏维埃革命的顺利开展,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农村宗族进行强有力的改造。实践证明,中央苏区时期党对宗族的改造是成功的。党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正确的政策,运用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的斗争策略,坚持群众路线以及重建农村新文化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对解决当代宗族突发性群体事件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代宗族法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宗族法的最高成就。前人对宗族法的研究多囿于宗族内部,未窥全豹。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自下而上地全面探讨清代宗族法借助家长专制、祭祀之礼、宗族力量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了解封建统治延伸到基层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过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认识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古代宗族救济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宗族"互通有无、相互救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赈恤贫困族员、恤养孤寡、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徙等方面。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情况下,鼓励族人互助互恤,引导宗族良性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莞古村落基本情况的分析,认为古村的保护与发展,不能脱离其历史文化传统,要充分利用古村现有的社会、民俗与人文因素,尤其是传统社会的整合与运行机制。作者认为,宗族及宗族文化是古村保护的积极力量,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古村文化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4.
宗族组织长期、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湘西的宗族组织还有小型化及封闭性等特点。近年来宗族组织有复兴之势,然而由于其固有的一些特性,宗族组织与村民自治这一农村民主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存在着不兼容性。如何诱导、调适,以便加快乡村民主化进程,这是我国村民自治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清中后期,宗族间对土地、水利等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剧,械斗日趋频繁,严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大量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尤以东南地区为剧。在械斗中,宗族与国家有不同利益诉求,形成对抗:宗族维护本族私利,放纵甚至支持械斗;国家维护公共秩序,试图控制械斗。两者对抗的结局是国家向宗族妥协,宗族械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致使很多地域社会趋于碎片化。  相似文献   

16.
宗族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它的势力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乡村治理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消极影响比较突出。所以,非常有必要妥善处理宗族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宗族文化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深刻.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定位、人际互动、人际协调等方面,发挥着凝聚乡民、建构秩序、协调关系、维持发展的管理功能.随着社会转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宗族文化以其强势的传统力量继续发挥作用,但在功能、内容、形式等方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嬗变,引导客家宗族文化发挥其正能量的作用,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和乡村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宗族伦理与古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创造了长期悠久的光辉历史文化,是和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和谐、稳定、凝聚、统一的条件分不开的。宗法制度和宗族伦理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文章论述传统宗族的孝友礼义、亲亲尊尊等伦理在构建古代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特点和影响,并探讨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纯义 《海峡科学》2003,(12):24-26
福建沿海的宗族组织,在福建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正确认识福建沿海现代宗族组织的形态及作用将对加快福建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对处于福建沿海宗族组织全面调查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  相似文献   

20.
徽州是中国宗族组织较为发达的区域社会之一,大量存世的族谱正印证了徽州宗族往日的繁盛.族谱是对祖先确认与追忆的凭藉,修撰族谱是宗族的首要大事,也是宗族对其成员实现控制的重要途径.它既可敬宗收族,笼络族众,形成基层权力中心;又可以进行道德宣讲,规范族人的社会生活,协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对族谱撰修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的认识,然家谱文本往往将撰修过程资料排除在外,而民国12年《绩溪洪川程敦睦堂统系谱》则详细记录了这一宝贵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其解读,基本复原了一部家谱从筹备到分谱的整体过程,为我们展现了徽州宗族生活的丰富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