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重散射X_α方法中,原子球半径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在Norman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极化半径及其计算方法,并用这种半径对H_2O、NH_3、TiCl_4、SO_2、CHF_3和CHCl_3六个体系做了多重散射X_α计算,其计算结果普遍优于用Norman规则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按求键能E_(AB)的公式,用半经验的IEHM方法对一些双原子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并讨论了分子中的成键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证明,地球半径R的有限性将导致这样的一个结果:单摆周期与地球半径R有关;通常的周期公式仅仅是R为无限大时的理想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多重散射Xa 方法计算了CH_3F? 子和Fe_4原予簇的势能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原子间距按比例同时增加的Fe_4体系,可采用Norman 规则选取原子球半径;对于原子间距不按比例同时增加的CH_F 体系,Norman 规则不再适用.本文提出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势能曲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微尺度气体润滑轴承的间隙达到数nm时,固体表面与气体分子间的Van der Waals力对气体轴承的性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该文假设轴承壁面对气体分子存在Van der Waals作用力,并利用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方法结合分子在表面力作用下的运动算法,研究了该作用力的强度和作用范围对微尺度气体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轴承中分子密度的分布与不考虑表面力时相比发生了改变,与表面力的作用强度和作用距离有关;壁面的吸引力加剧了分子在壁面附近的聚集,排斥力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个计算金属原子半径新的近似公式,并计算了58种金属的原子半径,其结果与实验测定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
使用基于微扰理论的代数方法(AM),研究了卤素双原子分子Cl2-A′3∏(2u),ClF-A(3∏1)和HgI-X2∑+3个电子态的AM离解能;然后提出了基于AM振动能谱计算双原子分子离解能的新公式,并计算了这些电子态的离解能,分别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新公式得到的分子离解能与实验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8.
H_mX 为氢酸的通式,有关其酸碱性的定性描述比较常见,但定量计算却不多.周志华从成酸元素原子的共价半径和价电子出发提出的经验公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大;蔡寿辉从成酸元素的负离子半径、离子所带负电荷及分子中的氢原子数出发提出的经验公式对第Ⅵ、Ⅶ主族的元素符合较好,但对第Ⅳ、Ⅴ族元素形成的氢酸又不适用.陈文建等进一步考虑了分子对称性对酸性的影响,提出的公式虽然符合大多数氢酸,但对氢氟酸来讲偏差却很大.笔者综合影响氢酸强度的各种因素,提出计算氢酸强度(pK_a)的经验公式,其计算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类Liénard系统的局部极限环的存在性、稳定性及其数目,并利用Perko定理讨论了极限环渐近趋向于圆的半径和产生的.给出了证明Van der pol方程Poincaré分支出极限环的稳定性、唯一性和极限位置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多重散射x_α方法(MS—x_α)和原子极化半径的概念对CH_4、SiH_4和GH_4三个分子进行了键长优化,并计算了分子的部分电离能.优化得到的分子键长值及在最优键长和实验键长两处的电离能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且优于其他作者用x_α方法对CH_4、SiH 和GeH 分子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计算原子边界半径的理论方法(半经验方法,从头计算方法),对半经验方法与从头计算方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验证了半经验方法中所采用的假设的合理性,由其计算得到的原子边界半径代表着原子的有效半径,且与其它方法所得到的原子半径有着较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气体双原子分子键长,无机晶体中金属——非全属原子间距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键长公式,这两个键长公式含有相同的基本项和不同的校正项,前者反映了键的共性,后者则为个性的表现。利用这些公式分别对气体双原子分子键长和无机晶体中金属——非金属原子间距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在4.20Pm以内。并对这些键长公式做了物理注释,它对于讨论化学键的性质以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分析煤分子5大结构模型特征,结合煤样红外光谱实验数据及van der Waals力作用半径,构建了煤大分子骨架模型以及煤对CH4吸附的量子动力学模型;采用量子化学Hartree-Fock方法,在6-311G基组上对煤分子及甲烷分子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煤大分子骨架模型的Mulliken atomic charges分析,由煤分子电负性最大的原子为吸附中心,并在不同的吸附距离下对吸附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了吸附平衡态的几何构型以及吸附能与吸附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环面上Van der Pol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环面上Van der Pol方程 dx/dt=sin y,dy/dt=-sinx μsin 3y(x mod 2π,y mod 2π)的极限环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下述两个结果定理1 环面上Van der Pol方程对于μ=0,μ≤-1和μ≥1不存在第一类极限环。定理2 环面上Van der Pol方程对于非零的小参数μ至少存在两个第一类极限环。  相似文献   

15.
在Van der Pauw公式基础上,导出了用正方形排列的四电极法测量溶液或熔体电导率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并设计和制造了DC—1型电导仪,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较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6.
用MOPAC 7.0程序中的AM1方法全优化计算了58个标题化合物的稳定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与分子轨道能级?化合物的生成热与元素电负性和原子半径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汽液界面性质时,适当选取模拟分子数目和势函数截断半径,既能满足合理的计算时间要求,又减少分子数目效应和势函数截断半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NVT系综中,以氩原子为对象,对长方形模拟盒中粒中数目为500、864、1372和2048个的汔液平衡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在计算时发现,汔液界面的表达张力值与模拟分子数目有关,模拟分子数目在1000个以上,表面张力值趋于恒定,势函数截断半径Rc=4.5σ,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金属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一种计算金属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方法.对63种金属原子半径和87种离子半径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0.004nm.  相似文献   

19.
导出了共轭分子非简并π轨道电荷密度分布同导图分子片拓扑相关的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共轭分子各原子的轨道电荷密度.  相似文献   

20.
Van der Pol方程是三极管电路的数学模型,利用著名的Poincare-Bendixon环域定理,给出了Van der Pol振子在正阻尼(μ>0)情形下稳定闭轨存在性的一种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