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濒危植物长裂太行菊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1个样地土壤及植株中12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植株与土壤中对应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长裂太行菊分布区土壤pH值变化幅度小,处于中性或弱碱性范围.不同样地土壤及植株中各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宽,变异系数较高,表明长裂太行菊分布区土壤金属元素分布具有异质性特点,而长裂太行菊植株对此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适应与调节能力; 2)长裂太行菊土壤中,必需金属元素含量高低排序为Ca Fe K Mn ZnCu,非必需金属元素含量高低排序为Ti Zr Sr Rb V Cr.其中,土壤K、Fe、Ti元素与其他大部分金属元素呈显著相关性; 3)长裂太行菊植株体内,必需元素含量高低的排序为Ca K Fe Mn Zn Cu,非必需元素含量高低排序为Ti Sr Zr Rb Cr V.其中植株Ca、Fe、Ti元素与其他大部分元素之间呈显著相关性; 4)生物吸收系数以K元素最高,其次为Zn、Cu、Ca、Sr、Cr、Mn、Rb元素,而Fe、Ti、Zr、V元素最低.总体而言,长裂太行菊土壤与植物中K、Ca、Zn、Ti、Rb元素之间关系密切而复杂,在濒危植物太行菊就地保护及迁地保育研究中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广东东莞地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与富集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莞地区常见的7种叶菜类蔬菜及其相应的土壤样品中Cu、Zn、Cr、Ni、Pb等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稀盐酸可提取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存在明显的有毒金属元素Pb、Ni超标和有益金属元素Cu、Zn缺乏问题。蔬菜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总量和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但基于可提取态含量的富集系数与蔬菜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在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的影响时,仅仅用土壤重金属可提取态含量仍不足以有效反应土壤污染的生态危害性。不同品种蔬菜对同一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叶菜类蔬菜对金属元素的富集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Cr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为Zn、Cu、Ni,Pb最弱。但因土壤中Cr、Zn、Cu的可提取态含量及可提取态系数均较低,故作物未出现超标,蔬菜中Pb含量超标的成因较为复杂,以大气污染为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ICP-OES法测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下土壤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分析试验区和对照区土壤中各元素含量间的相互关系,以评价该模式对土壤这些元素含量的影响,为该模式的生态效应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标准网格法结合GPS和MAPGIS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分别设置47和31个采样点,采集0-20cm表层土壤,风干过筛后使用三酸消解法进行前处理。ICP-OES法测定土壤中Ca、Mg、Mn、Mo、Na、Ni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Ca、Mg、Mn、Mo、Ni含量均低于对照区,其中Mg以及Mo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Mn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区Mg与Mo、Na和Ni,Mo与N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照区Ca与Mg和Na,Mg与N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a与Ni,Mg与Mn和Ni,Mn与N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试验区土壤中Mg、Mo和Mn含量低于对照区;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影响了土壤金属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苔藓与种子植物对不同化学元素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ES)对采自浙江省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18种苔藓和4种种子植物体内的As,Cd,Cr,Cu,Mn,Ni,Pb,V,Zn,A1,Fe,K,Ca,Na,Mg,P16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苔藓植物对同种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同种苔藓对不同元素的富集能力也不同;部分土生苔藓植物体内及其着生的土壤中的元素含量比较说明:苔藓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其生长基质无显著相关性.同时证明苔藓植物在监测重金属污染方面要优于种子植物,是一种良好的大气质量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铜矿酸性水污染区几种植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分别采集了江西省德兴铜矿酸性水污染区和背景区自然生长的几种植物样品和对应的土壤样品,应用强酸消解法结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定其根、茎、叶等主要器官和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在酸性水污染过的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分布有所不同:盐肤木对Cu、Ni、Mn、Zn等多种元素表现出向叶部富集的特征,金樱子对Pb、cu、Ni、Mn、Zn等,茶树对Pb、Cu、Zn等,杉木对Pb、Mn等表现出了在根茎中富集的趋势.在污染环境中,植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相比于背景区较高,在根部表现得特别明显.在污染区和背景区的同种植物中元素的分布规律有所不同,表明同种植物生存环境不同,对元素的吸收和蓄积规律也会有所变化.盐胰木具有对多种元素的向叶部富集的特点,在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生态恢复研究中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公路旁侧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国道公路旁侧土壤与植物中重金属(Cd、Hg、Pb、Cu、Zn、Ni、Cr、As和Se)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Cu、Zn、Pb、Ni、Cr)形态进行测定,分析了公路旁侧土壤和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分析该区域土壤的重金属分布状况以及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Pb、Cr、Ni、Cu、Zn、Hg、As、Se的含量随距公路垂直距离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以Cd为最高,土壤中Cd、Pb含量偏高可能因为机动车辆运行导致向公路两旁释放Cd、Pb元素。并在土壤中沉积所致。重金属在植物体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植物的根部和茎叶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表现出“N”字形变动趋势。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基本相同,5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为:c(Zn)〉c(Pb)〉c(Ni)、c(Cr)〉c(Cu),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法对锦州某铁合金厂附近地下水、土壤、玉米、居民饮用自来水中的七种金属元素含量同时进行分析。Cu、Cr、Pb、Mn、Ni、Cd、Zn七种元素的检出限在0.02mg/L以下,线形关系良好,精密度高,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  相似文献   

8.
沼液-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沼液-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为对象,研究系统中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及其富集能力,确定重金属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Ni、Zn、Cd和Pb含量超过国内标准限值,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Cu、As、Mn、Co、Ni、Pb和Zn含量成正相关,土壤pH与Cu、As、Cr和Cd含量成正相关,蔬菜中Co-Cu、Ni-Co、Ni-Cu和Zn-As间显示了显著相关性,表明蔬菜对重金属吸收表现出了协同作用,重金属富集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为Cd、Zn、Cr、Pb、Mn、Cu、Ni、Co和As。蔬菜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为苋菜、空心菜、马兰头、大蒜、葱和田菜,叶菜的富集系数较大,表明叶菜利于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研究结果可以为沼液灌溉农田的重金属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矿物元素含量与褐马鸡生长发育及生存环境的关系,用ICP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成年褐马鸡不同组织中K、Fe、Cu、Zn、Mn、Mo、Ni、Cr、Pb、Cd等十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并对十种元素在褐马鸡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Fe、Cu、Mn、Mo、Ni、Cr在脾脏中蓄积最高,Zn、Pb、Cd则在心脏中含量最高。Fe、K、Zn、Cu、Mn在组织器官中含量较高,而Mo、Ni、Cr、Pb、Cd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尾矿库重金属元素Cr、Ni、Cu、Mn、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迁移过程以及植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居民的影响,文章以铜陵市杨山冲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转运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TF)及美国环境保护署环境健康风...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特有濒危植物醉翁榆(Ulmus gaussenii)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现有醉翁榆种群均为高群集分布,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年龄结构不合理,且已经演化为小种群,种群已处于相对不稳定阶段.自然生境的严重破坏对醉翁榆种群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部分野生种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醉翁榆生殖过程中胚胎败育可能是导致醉翁榆濒危的根本原因.所以应加强对醉翁榆遗传学和传粉生物学的研究,以期为醉翁榆以及其他近缘濒危植物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桂西南不同地层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先琨  苏宗明 《广西科学》2001,8(4):301-307
以隆安县为桂西南代表 ,根据地层、地形、土类等确定调查路线和采样点 ,挖掘土壤剖面 ,采集 B层土壤 ,同一地层采集多个样品充分混合 ,以风干土混合样进行分析。测定 2 1个地层土壤的 Fe、 Al、 Si、 N、 P、 K、Na、 Ca、 Mg、 Mn、 Zn、 Cu、 S、 B、 Mo、 Co、 Ni、 Cr、 Sr、 Ba、 V、 As、 Ge、 Ga、 Se、 Cl、 I、 W、 F、 Br、 Sn元素含量。其中 Fe、 Al、 Zn、 Ni、 V、As、Se含量和 Si、P、 K、Na、Ca、 Mg、 S、Ga含量分别高于和低于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 ,Mn、Cu、B、Mo、Co、Cr含量处于背景值范围。As的含量高于我国土壤临界含量。Ca、Mn、S的变异系数 >10 0 % ,N、 P、K、 Na、Mg、Zn、Mo、 Ni、Cr、Sr、 Ba、As、Ge、 Se、 Cl、I、W元素的变异系数为 5 0 %~ 10 0 % ,Fe、Al、Si、Cu、B、Co、V元素的变异较小。该区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等基性岩发育的土壤比由粉砂岩、页岩、泥岩和第四纪红土等基岩发育的土壤富铝化程度深 ,Fe、Al富集明显。各地层 Si、Ca、Mg、Na、K的迁移量大 ,以 Si迁移和 Fe富集为主要特征。378对元素组合中 ,10 9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0 .0 5 ,134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 <0 .0 1,且以正相关为主 ;Si与其他元素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 ;过渡元素间大多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事故树对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矿山周边土壤中U、Cd、Cr、Cu、Mn、Ni、Pb、Zn八种重金属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随着离铀矿山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弱的趋势,整个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处于极强的水平.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重污染,元素U为重污染至极重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元素Ni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强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Ni,均为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4.
采用HNO3-H2O2消解体系对中成药紫雪散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制样,利用ICP-AES法同时测定了样品中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探讨,通过添加标准回收实验,验证了分析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数据准确可靠,结果令人满意,适合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ICP—AEs法对内蒙古地区的红柳、沙枣和沙柳3种沙生木本植物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加标回收率为95.1%-110.3%,RSD〈3.4%,结果表明,常量元素Na、K、Mg、Ca、Al及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Cu,Fe、Mn、Zn在3种沙生木本植物中的含量顺序不同’且Cu,Fe、Mn、Zn4种元素的含量均低于其他陆生高等植物的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四川、缅甸两个不同产地魔芋粉中Na、Mg、Ca等1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2.63%,检出限在0.1-4.9μg/L之间,同时,比较了微波消解法和干灰化法溶样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土壤中元素含量与母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实施原则,在山东省境内布置了117个剖面,采集不同发生层次的土壤样品341个。样品严格按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加工,获得V、Cr、Mn、Co、Ni、Cu、Zn、Pb、Cd、Hg、As和F等12项元素的测定结果。全省四种主要的土壤类型是由12种不同成土母质发育而成的。本文重点讨论了不同母质及其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土壤中元素的自然含量水平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不同母质的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差异是显著的。进一步比较表土与底土之间元素含量的差异,并作显著性检验。结果说明,全省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水系沉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极可能受到Pb、Cd和Hg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ICP—AES法测定绿豆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ICP-AES),采用连续多元素法,对十二种不同品种的绿豆中人体所需的九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对比了绿豆测定中的两种处理方法,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相对标准偏差在0.5-10%之间。  相似文献   

19.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植株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昕  赵永和  张巍松 《河南科学》2005,23(5):675-678
植株金属元素含量是农田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必检项目.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植株金属元素含量具有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等优点.研究了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植株样品中包括K、Ca、Mg、Cu、Zn、Fe、Mn、Al、Cd、Cr、Mo、P、Pb、S、Si等15种元素的检测条件和检测限以及测定中的不定误差,为植株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的ICP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法 ,对安徽省合肥东部水库水中的 A l Cu Cr Fe Mn Ni Cd Zn八种金属元素含量同时进行痕量分析 ,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此法与其它化学检测法相比 ,具有简单、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