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宗族文化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深刻.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定位、人际互动、人际协调等方面,发挥着凝聚乡民、建构秩序、协调关系、维持发展的管理功能.随着社会转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宗族文化以其强势的传统力量继续发挥作用,但在功能、内容、形式等方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嬗变,引导客家宗族文化发挥其正能量的作用,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和乡村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浅谈对客家后代进行客家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客家先民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华,并形成了在语言、民俗、精神特质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的客家文化。论述了客家后代学习和了解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进行客家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罗香林出身于世清贫的文人之家,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名师的教诲薰陶。比重专心致力包括客家历史在内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著作等身,被举为客家研究的一代宗师。其《客家研究论》和《唐代黄巢变乱与宁化石壁村》等著作,既是客家历史文化的垦荒奠基之作,更是“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研究的开拓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4.
林开钦新著《论汉族客家民系》,继承和发展了罗香林所开创的客家研究传统,对有关客家事象及研究的诸多基本问题和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中尤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是,对客家族属界定和客家研究根本任务问题给予了正本清源的论述,并对有关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加以理论拓展。  相似文献   

5.
闽西客家武术是闽西客家文化的奇葩,是客家先民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迁徙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闽西客家武术及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进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客家武术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强身健体,娱乐观赏,体验传统,感受文化及传承客家武术的当代价值,对促进闽西客家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客家武术的传承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客家山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创造和传播的一种文学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民俗性和包容性是它的两个明显的社会特点;而它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创作手法和演唱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客家山歌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也面临着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只有在吸收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地继承,才能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在清中后期,宗族间对土地、水利等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剧,械斗日趋频繁,严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造成大量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尤以东南地区为剧。在械斗中,宗族与国家有不同利益诉求,形成对抗:宗族维护本族私利,放纵甚至支持械斗;国家维护公共秩序,试图控制械斗。两者对抗的结局是国家向宗族妥协,宗族械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致使很多地域社会趋于碎片化。  相似文献   

8.
宗族是我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宗族一旦被赋予种种文化内涵后一定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宗族势力是宗族和宗族文化偏离正常轨道的产物,对农村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政权及农村法制建设具有不利影响。正确看待宗族和宗族文化问题,对宗族在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所起的互助作用要给予肯定;对宗族组织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行为要进行辩证分析;对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政治生活的不当干预要加以有效遏制。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步消除宗族势力存在的经济根源;及时掌握宗族和宗族文化动态,化解宗族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已有相关客家人文特质与客家精神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并作了简要评述,指出迄今为止关于客家文化特质与精神的研究和论述,几乎没有跳出传统文化的视野且众说纷纭。客家文化特质与精神的研究是客家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深层次课题;也是一个随着客家研究的深入和客家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挥之不去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深入发掘客家文化内涵,对客家文化特质与精神作出系统的、科学的概括,是客家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客家人主要居住在粤东北和闽西一带.客家人秉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并在历次的大迁移中吸收了客居地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意示着客家人的历史、现实与思维.  相似文献   

11.
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深圳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立了"深圳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大陆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客家文化与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和青年论坛等环节,旨在拓展客家文化研究的新阵地,明确深圳滨海客家的地位与特色,使深圳成为国内客家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为创新客家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张婷  郑颖琼  梁山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6):91-91,94
客家筝,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是我国众多古筝流派中颇具地方特色的一种,以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风格深受大众的喜爱。本文简要介绍了客家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为《福建客家古代文学作品辑注》写的序言中,提出了几个问题:何谓客家文学,及客家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系统是否可以成立;客家文学形成的起始时期和分期如何确定;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客家民系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反思上述的几个问题,有利于“客家文学发展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客家历史源流是客家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客家称谓、客家历史渊源、客家民系形成、客家人的界定、客家文化认同等相关问题。客家研究历经百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客家中原迁徙说"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认识,但目前还有不少问题难于达成共识,客家"中原说""土著说"时有分歧,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准多样难于达成一致,客家民系的形成时间也跨度很大。新时代的客家研究应在梳理客家研究史及成果基础上,针对核心问题,展开多学科整合研究,开拓视野,将海内外客家进行比较研究,客家研究与地方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回应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15.
简论客家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移民将以儒家伦理道德和老庄处世哲学为代表的中原主流文化精神带进闽粤赣边区,为这一片土地带来尽管迟到却生机盎然的春意。客家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成熟,既伴随着客家先民辗转迁徙、开拓创新的脚步,也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极而衰,显得那么艰难、曲折、沉重,也显得那么深厚、博大、精深。本文试图从客家社会的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和宗族观念诸方面破解客家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汉族移民将以儒家伦理道德和老庄处世哲学为代表的中原主流文化精神带进闽粤赣边区,为这一片土地带来尽管迟到却生机盎然的春意。客家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成熟,既伴随着客家先民辗转迁徙、开拓创新的脚步,也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极而衰,显得那么艰难、曲折、沉重,也显得那么深厚、博大、精深。本文试图从客家社会的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和宗族观念诸方面破解客家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化交融时代,客家山歌从震荡,冲击中走上多层次,多样化,多色彩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学的文化特征,时贤有以“根在中原、山乡特色、雅俗互动”概括者,此应未得其旨。客家文学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其实就在一个“客”字。无论是外在之“形”,还是内在之“神”,客家文学无不体现着“客家”特色。  相似文献   

19.
历史名人公园设计初探——以梅州市黄遵宪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容  王瑛 《科技资讯》2007,(12):200-201
历史名人公园主要以当地杰出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作为公园设计的主题,彰勋其为国为民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弘扬其不朽的精神气节,给后人一个缅怀和学习先贤的场所。历史名人公园将历史教育和休闲游憩放置于公园绿地当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修身养性之所,是城市公园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是海峡两岸的文化共同鲜明的文化特色之一.在海峡区域合作中体现文化经济发展新理念,发挥闽粤赣边和海峡东西岸客家地区的区域文化合作优势,着力推动海峡客家文化产业群的开发与创新,是海峡两岸区域合作的重要形式与推动力,也是落实中央<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从海峡客家文化产业群的形成原因、主要内容形式和开发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