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词作为语言存在和运用的单位体现着这个社会文化中的种种观念。英、汉两种语言指称亲属的词项其语义合成所运用的语义特征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于区分亲缘关系中的各要素直系、父系、姻亲、男性、年长的重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理论分析了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白”的认知语义,探讨了这两种颜色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认知语义异同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杨郭婷 《科技信息》2012,(36):I0097-I0097
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流中的语言现象。数字/词的模糊语义生成了人类思维的模糊性。诗歌中,数字使用频率高且寓意深,解读数字模糊语义必须弄清数字的表义以及它运用于诗歌中的文化意象。本文运用模糊语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解析,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生成的意象。  相似文献   

4.
汉英两种语言的颜色词各具特色,在语义、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比较,力求探寻汉英两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民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认知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隐喻、转喻为基础,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红"的认知语义共性及差异。人类共通的认知方式是形成其语义共性的主要原因,英汉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造成了"红"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6.
唐芳洲 《科技信息》2010,(28):173-173
语义空缺现象就是指由于民族的认知、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或契合的词。语义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普遍存在,它给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增加了难度,造成了障碍。本文从语义空缺的根源和翻译方法的角度来对语义空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动物词“狗”的英汉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少动物词语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成为英汉“文化词语”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文章以动物词“狗”为例,对其在英汉语中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把握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曹曼 《科技信息》2013,(16):195-195,196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与颜色有关的表达方式,但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语系,两种语言对同一颜色所赋予的语义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有时语义甚至完全相反。因此,在翻译颜色词时,需要了解颜色词所具有的引申含义,表情功能、民族心理和社会属性。本文试图通过英汉颜色词的对照比较,介绍其文化含义的异同,并对颜色词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表义单位是词,因为词是“语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对词汇搭配的研究是研究词的一个基本的重要内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搭配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二者也有共同之处。通过研究汉英词汇搭配中的某些现象,比较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旨在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规律以及语义范围等方面的特殊规律,对英语教学和翻译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燕 《科技信息》2011,(7):I0167-I0167,I0261
颜色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汉英两种语言里具有广泛的用途及文化价值和文化意蕴。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同异并存现象。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英汉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文化语义,使其在跨文化交流及翻译中发挥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翁辉琳 《科技信息》2012,(16):158-15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本文分析了国俗语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等值与不等值翻译,提倡英语教学中引入国俗语义知识,从而增加学习者对异民族文化相似和差异的敏感性,从而避免语言的误用,更好地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12.
闫美桃 《科技资讯》2014,12(20):201-201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表义单位是词,而词的组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它涉及到语法、语义及语言习惯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互为补充,相互影响,作用于词的搭配,使词的组合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对词汇搭配的研究是研究词的一个基本的重要内容,汉语和俄语两种语言搭配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二者也有共同之处.探讨俄汉语中词汇搭配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外语.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掌握一门语言实质上就是掌握语言言所承载的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或者说不玟的同时应该学习其代表的文化。本文从英汉词汇的特点、词的语义和词的语法作用三个方面泛谈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类同。  相似文献   

14.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因此进行两种语言的研究与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陈述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虎”的国俗语义,探究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减少两种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孟春梅 《科技资讯》2007,(22):228-228
模糊现象广泛的存在于语言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借助于词语本身的模糊性、精确词语表达模糊含义、添加特定模糊语义词等手段来表达,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可以运用模糊语义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宁会勤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2):88-89,79
中西方文化中都有极为丰富的颜色词。但是同一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意义却又差异很大。本文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一些常见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和翻译做以对比和探讨,以期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颜色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版《甄嬛传》字幕中称谓词的翻译存在语义的流失与补偿现象.流失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语义不对应的称谓词.在翻译称谓词时,有意识地补偿语义,可以展现出称谓词蕴含的语义信息和使用者的价值观,补偿的方法有对源语称谓词的内涵信息进行保留、对源语称谓词的直译信息进行增译、转化源语称谓词等.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同时也体现着不同文化内涵,它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在语言文化两个层面上,黄汉颜色词具有或同或似或异的特征。文章就黑、白、红、黄、绿等几种常用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应用中的文化意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运用语义场理论分析了语义变化中的逆命名现象。逆命名是指在原来词语前加定语,指代原来事物的现象。逆命名是语言确切化的一种手段,是语义场内义位间语义干涉的结果。逆命名词的基本结构是原隐含义素+核心义素。逆命名具有普遍性和被动性;逆命名词与其相对立的新词相互规定,逆命名导致义位链层次的增加或义位节的延长。不同语言中语义场的划分是基本一致的,但其逆命名词是非对应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生动地映现出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和社会习俗等的不同,各民族语言间产生了民族文化语义的差异,存在着大量的字面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迥异的词汇。色彩在各民族人民的心目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不同语言中的色彩词上都附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英两种语言中色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源自中国与英语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 现以词条形式,将汉英两种语言中几个常用色彩词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分述如下: 红色(red):中国人崇尚红色。红色是吉色,象征喜庆,常用于婚嫁、生子、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旧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