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削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三维有限元法,提出车削过程弹塑性大变形的热-力耦合模型,并模拟了超细晶WC硬质合金车刀对AISI-1045碳钢的车削.车削工艺参数为:前角-5°、车削速度1×103mm/s、车削深度1.0mm、车削宽度3.0mm、进给量0.5mm/s.通过车削温度场与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别得到刀-屑接触区最高温度、车削力与进给力相对车削位移的变化规律.由模拟结果发现,通过改善车刀结构,刀-屑接触区平均温度峰值由430℃下降为365℃;车削力平均值由1500N降至1400N.结果表明,三维有限元模拟可有效地仿真实际车削工艺环境,为优化车削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机械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普及和应用.在机械制造业中,用车削的方法加工螺纹是机械加工中非常普遍却又比较复杂的问题.介绍了车削螺纹的理论知识,列出了普通车床在车削螺纹和切断时所出现的啃刀、乱扣和螺距不正确等现象,分析了在普通车床上车削螺纹时所出现的常见故障,并针对这些故障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细长轴类零件车削加工变形对其加工精度的影响,尽可能提高切削效率,研究了根据加工精度要求和车削力大小,确定切削速度、进给率和切削深度的优化组合选取范围.使得工件变形大小不超过允许的极限值,从而满足加工精度要求以及为了尽可能提高加工效率,选择较大的切削用量等2种方案.此时,可根据工件刀触点处变形量的大小预修正原始数控编程刀位,进行误差补偿.车削实例表明,运用误差补偿技术能够实现柔性轴类零件的高效精密车削加工.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车床上车削内螺纹的关键技术在于合理选择内螺纹车刀、切削用量、加工方法;内螺纹形状、中径尺寸观察测量困难,可通过车刀形状、合理计算进给量来控制;盲孔内螺纹加工,关键是准确控制车刀进退刀位置,倒顺车车削停车后,轻微转动卡盘带动丝杠旋转,确保在进刀槽中进刀,避免工件乱扣报废.  相似文献   

5.
数控重型立式车床南于加工零件重量一般在100 t以上,其工作台一般采用静压导轨结构,为了保证重型立式车床工作台静压导轨的精度和汕膜刚度,要求工作台静压导轨汕膜间隙控制在0.03~0.04 mm以内,使工作台和工作台底座有良好的接触,才能保证工作台静压导轨的正常使用。工作台和工作台底座精度的调整方法对静压导轨的精度和汕膜间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工作台导轨为超大直径的环形结构,工作台导轨精度误差包括工作台导轨端面跳动误差和安装水平误差两部分.如果要将工作台导轨这两项误差的综合累积误差控制在0.03~0.04 mm以内,就必需采取科学、合理的精度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和5A06铝镁合金切削加工困难,以及已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要求高等难题,从切削原理及加工工艺入手,采用超声振动方法设计超声振动车削加工系统.利用该加工系统对GH4169和5A06两种合金材料做超声振动车削与普通车削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辅助车削高温合金和铝镁合金中工艺参数对已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和切屑形态影响明显,合理选择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地改善加工质量,使得超声振动车削的加工效果明显好于普通车削.  相似文献   

7.
S公司属传统制造型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前五名,在同行业民营企业里排名第一。该公司的产品比较特殊,包括电极与接头料两种,接头料是将两根电极纽在一起的螺扣,如同一个具有两个方向的螺丝一样,接头只在最后一道工序才由车床车出最终形状。在进入最后一道工序之前,接头料的形状和物理特性与电极一样,因此,可以将其产品看作只有电极这一种。  相似文献   

8.
卢洁梅 《科技信息》2007,(11):82-82,60
多头蜗杆利用普通车床进行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成了一个难题。本文针对多头蜗杆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扎刀和分头精度难保证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根源,在刀具角度和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叙述了如何在保证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快捷车削的技能与技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F—40PC将双刀架液压半自动轴承车床改造成的全能全自动轴承车床,包括车床基本功能的改进,上下料和走刀机构,在全自动、半自动和调整三类工作状态下工艺流程及程序特点。  相似文献   

10.
梯形螺纹的车削不管是在生产实践中,还是在技能训练模块中,是车工实训的基础课题。但用普通梯形螺纹加工工艺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由于数控车床的主轴结构刚性较普通车床差,易产生扎刀现象。应用左右交替可减小吃刀深度和降低切削抗力,解决了数控车床主轴结构刚性差的难题。使数控车床加工梯形螺纹成为学习宏程序编程的基础课题。关键词:分层左右车削法,梯形螺纹,宏程序,数控车削。  相似文献   

11.
张继波 《甘肃科技》2010,26(8):8-9,12
目前,普通车床进行单件小批外圆加工时,获得外圆尺寸精度的主要方法是试切法。为此,设计了一种车削加工对刀装置,解决车削加工时,采用试切法调整对刀尺寸时间较长的问题,借以减少车削加工时的辅助时间,提高车削加工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非圆车削中快速伺服刀架的跟踪精度和抗干扰性,研制了一种自抗扰控制器。通过对执行机构建模分析,将模型中的非线性部分归结为系统的内扰,将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干扰归结为系统外扰,设计出相应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内、外扰的总和做出实时估计和补偿。仿真实验表明,自抗扰控制性能优于传统的PID控制。通过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编程,将自抗扰控制器应用于非圆车削。切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快速伺服刀架跟踪精度控制在±5μm以内。  相似文献   

13.
在CO2焊波控法中,将燃弧分为两个恒流阶段,燃弧前期采用大电流控制可以放善焊缝成形,而在短路过渡前的燃弧后期用小电流恒流控制可以减少飞溅,本研究以此工艺为基础,针对恒流控制系统的弧长恒定问题,提出了稳定燃弧前期电弧电压的波形模糊逻辑控制方法,设计了波形模糊逻辑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试验优化了CO2焊工艺参数,从而获得飞溅少、成形好的优质焊缝。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火花加工高速抬刀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了基于可编程运动控制器的电火花加工高速抬刀控制系统,并将其应用于DK7140型商用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高速抬刀控制系统实现了主轴最高速度达200 mm/s、最大加速度约9.68 m/s2的稳定高速抬刀运动.进一步通过窄槽加工实验,取得了窄槽加工最大深度与加工效率的成倍提高,并验证了高速抬刀控制系统的控制与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对轴车削过程进行几何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微分变分原理建立了轴与车床耦合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谱截断的方法,降阶为4自由度的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车削过程中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由于轴边界的时变,轴的振动不存在固有的模态,其自振频率和主振型为时变的;由于轴-车床耦合附加刚度的作用,轴的自振频率不是随时间单调减小,并且在车刀处于轴中央截面的时刻轴的振动位移未达到其最大值.在材料的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都是线性的条件下,轴边界和车刀位置的时变导致轴-车床耦合振动微分方程的非线性,轴振动位移的最大值与车削工艺参量成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卫星  齐雷 《科技资讯》2012,(31):75-75
本人主要介绍分析了车削螺纹时螺纹表面粗糙故障、中径不正确故障、螺距故障、乱扣故障、啃刀故障等几种常见故障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梯形螺纹传统的加工方法是采用普通的单头刀加工,但由于梯形螺纹刀牙形角小,刀尖强度弱,加工中排屑困难,易形成积屑瘤,造成扎刀和断刀现象,数控车削时,程序编制也较复杂,多选用复杂的宏程序和G76指令加工,不易掌握,精度也很难保证.文章采用双头刀改变梯形螺纹的加工工艺,通过对梯形螺纹加工的工艺分析和加工方法的研讨,探索出一套可以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出合格梯形螺纹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如今伴随着数控车削工艺的直行,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操作效率更高,节省劳动力,但在精车时也有一定的难度,且对刀也没有专用车床快捷,且相较于专用车床其操作性也较差,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可预见性的问题,使得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且很难控制,故始终无法完全取代普通车床加工,该文结合蜗杆的结构特点,通过对车削蜗杆加工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大模数蜗杆和多线蜗杆的加工技巧分析,旨在探讨保证蜗杆质量的同时,提高车削速度和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在普通数显车床美机床上采用绝对座标半径补偿加工法的研究结果。其内容是利用加工条件同一性的基本原理,从前次走刀中取得工艺系统动态尺寸变化量作为终走刀的半径补偿量。实验结果表明新加工方法在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废品率及简化操作过程几方面均明显优于当前广泛采用的试切走刀加工法。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涡河三桥独塔钢塔柱施工为工程背景,上部塔柱线弧变化外侧半径为148. 75 m,内部半径为153. 25 m,塔轴线半径为151 m,研究钢塔柱大弧度曲线节段的制造、节段的吊装工艺、施工中弧线相切对齐控制连接等主要技术措施。针对钢塔结构线型复杂导致的制作及拼装难题,研究大尺寸钢塔柱的曲线线型拼装施工技术。控制T2节段及以下节段顶面标高和平面定位拼装精度偏差均在±2 mm之内,T2以上节段竖向拼装精度控制沿高度递减比例不超过1∶4 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