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POCS算法的块效应消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块的离散余弦变换(BDCT)在众多的国际图像、视频压缩标准中是一种主要的压缩算法,它的一个主要不足就是在低比特率下会出现明显的块效应.而凸集投影法(POCS)作为一种经典的图像恢复算法,在去除块效应的效果上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针对一点,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基于图像边缘的点扩散函数(PSF),提出了基于像素的方向性和边缘灰度级相结合的选择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消除低码率图像中的块效应,同对图像中的边缘细节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MRF的自适应块效应去除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块离散余弦变换的主要缺点是在低比特率时,其恢复图像的块边界上会出现明显可见的方块效应.为了提高重构图像的质量,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MRF)的自适应块效应去除算法.根据人类视觉系统对块效应有掩盖性的特点,引进一个块效应可见度函数,然后根据块效应可见度函数以及边缘信息自适应调整势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既能有效地去除块效应又能保护边缘信息,同时具有运行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块分割及小波空间频率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采用块区域局部小波空间频率作为图像是否清晰的判断依据,对于明显的清晰和模糊区域,直接选取清晰区域作为融合后的相应块区域;而对于清晰与模糊的边界区域,采用了基于像素的窗口空问频率的方法进行融合处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小波变换方法和图像块方法.  相似文献   

4.
图像在JPEG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块效应在频域内体现为功率谱密度产生周期性波峰,篡改会造成JPEG图像块效应的不一致,表现为功率谱密度的周期性波峰衰弱或消除。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块效应频谱特性的JPEG图像合成篡改检测算法,此外,为了减少图像内容本身对块效应的影响,算法先提取包含块效应的噪声,再对噪声分块,分析每一局部小块的块效应,由此定位篡改区域。实验表明,该算法对多种不同格式图像的合成篡改以及篡改区域较小等情况有效。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变换与块分割的多聚焦图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1种新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2幅源图像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图像融合,得到初始的融合图像;其次,针对多聚焦图像的特点,采用块区域局部小波空间频率将图像划分为3部分:聚焦清晰区域、聚焦模糊区域以及两者的交界区域.对于聚焦清晰和模糊区域,直接选取清晰区域作为融合后的相应块区域;对于边界区域,则选取小波融合的图像块区域.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融合效果明显优于常见的融合方法,并消除了块效应.  相似文献   

6.
刘书  王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47(12):1930-1933
针对传输和存储中原始图像被JPEG和MPEG等标准进行压缩而产生的块效应,提出了一种图像去块算法.该算法选取非局部均值滤波作为框架,并通过机器学习来确定和优化参数,使得非局部均值滤波可以做到自适应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去块效果优于目前最新的形状自适应滤波法和维纳滤波法.  相似文献   

7.
高切  丁勇  李登华 《河南科学》2023,(11):1610-1617
边坡上滑动后静止的岩块易再次诱发落石灾害.针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特征的缺失岩块搜索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Background Matting算法对不同时刻的边坡图像进行差异分析,以检测由于岩块缺失所引起的图像变化区域;然后,采用YOLOv5s算法对变化区域中的岩块进行识别,确定缺失岩块的位置;接着,运用U2net网络剔除岩块背景噪声,并运用SURF算法提取岩块显著性特征(纹理、轮廓、面积);随后,使用Sgmnet网络进行特征匹配,根据纹理、轮廓和面积三个方面计算岩块间的相似度;最后,根据相似度大小确定移动岩块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显著性特征的缺失岩块搜索方法能够准确查找缺失岩块,准确率为85%,弥补了现有边坡落石监测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抑制图像阈值去噪产生的伪吉布斯现象,提出了平移不变自适应块阈值图像去噪算法(ABTTI).即,首先在小波域中将小波系数分成子块,然后利用块平移不变性、块阈值自适应性,并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子块能量的自适应阈值方法计算分块阈值.利用3种经典测试图像,与软阈值、块阈值等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证明ABTTI算法不仅具有好的去伪影性能,而且可以获得更高的峰值信噪比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
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去块效应滤波器在改善视频主观质量的同时,也引入了巨大的计算量。为了得到一个高处理能力和低电路规模的去块效应滤波器,提出一种将对外部存储器的读写操作与滤波计算并行执行的滤波算法,并给出了该算法的电路结构。基于0.18μm的工艺,用Verilog语言对该算法和结构进行了实现。结果表明,综合后电路的关键路径最大时延为7 ns,电路规模低于1.65万门,能够以111.7帧/s的帧率对1 280×720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滤波处理。与现有的设计相比,本设计节省了32.5%的面积,同时提高了79.3%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去块效应滤波器在改善视频主观质量的同时,也引入了巨大的计算量。为了得到一个高处理能力和低电路规模的去块效应滤波器,提出了一种将对外部存储器的读写操作与滤波计算并行执行的滤波算法,并给出了该算法的电路结构。基于0.18μm的工艺,用Verilog语言对该算法和结构进行了实现,结果表明,综合后电路的关键路径最大时延为7ns,电路规模低于1.65万门,能够以111.7帧/s的帧率对1280×720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滤波处理。与现有的设计相比,本设计节省了32.5%的面积,同时提高了79.3%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