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洋名牌半有天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企业在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中创造了一批在国内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已成为我国消费者放心购买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试论如何保护企业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以质量为中心的产品竞争中,高品质、高档次、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已成为竞争取胜的法宝。由于我国对于品牌的推广还处于摸索阶段,而国外企业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品牌战略的娴熟技巧,许多企业在刚刚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后就被强大的国外企业所击溃。面对激烈的品牌竞争和国际名牌的冲击,中国企业急需增强名牌意识,制定名牌战略,把树立名牌产品视为企业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名牌作为品牌中一个角色,拥有着巨大的潜力,是产品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的一柄利剑;是企业制胜市场的基石。当今世界企业发展过程已自觉地形成了创名牌——塑造名牌——经营名牌的过程。所以,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就应该正确认识名牌产品,分析名牌战略,为中国国产名牌在世界商场申创造更好、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个企业都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意味着人们有更多渠道了解产品信息,广告具有创意,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对企业产品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品牌建设,可以实现产品的有效促销,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在激烈市场环境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发展中要以品牌建设为指向进行产品促销.该文主要从企业促销中的常见问题出发,讨论有助于品牌建设的促销战略.  相似文献   

5.
广告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且包含大量信息。要创造出有效、吸引人的广告,必须讲究策略。通过对大量优秀广告的研究发现,预设触发语在中英文广告中的灵活运用,可以扩大广告的信息量,从而增强广告的促销力及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是广告成功的关键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面对国外名牌的冲击,许多中国企业似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外资吃掉,要么与外资合作。而第三条路便是如何保住和创造自己的品牌。“产品的品牌好,价格自然高。”这是江苏远东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7.
谈耐克体育广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体育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广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处于21世纪这样一个全面开放、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我们的体育广告应当何去何从,在哪些方面需要下工夫,值得我们每一个广告从业人员深思.笔者主要通过研究世界知名运动品牌──耐克的广告活动,分析他们所作广告的创意、表现以及媒介策略,试图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从事广告活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翁向东 《科技智囊》2010,(10):I0044-I0045
中国企业的营销困境及品牌意识的觉醒 中国不少企业的营销广告已经做到了一流的水准,如一流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非常有传播力与感染力的广告、美轮美奂的终端陈列,但却面临着“过度依赖广告与促销、低价竞争、品牌抗风险能力差、销售额高得惊人但利润低得吓人”的尴尬局面:在我们身边为什么多的是昙花一现的名牌?  相似文献   

9.
市场是一个天然的大舞台。当某一产品问世尚未形成气候时,品牌纷繁,竞争无序,机遇是平等的。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优劣的逐步显露,市场容量的日益饱和,竞争趋于激化,天平随之倾斜。顾客的选择意向无疑是主要的,但厂家的主观因素仍起决定作用。这种作用反映在产品的设计风格、质量水准、形体处理、外表装潢、市场声誉及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上。具备内在品质,拥有市场声誉,又为消费者垂青,其产品就能成名立业,鹤立鸡群,名牌会脱颖而出,利润会滚滚而来。松下电器、金利来衬衫、皮尔卡丹西服、可口可乐饮料等,都是由无名“小品”逐步发展为知名“大腕”,成为商家摇钱之树的。  相似文献   

10.
广告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且包含大量信息.要创造出有效、吸引人的广告,必须讲究策略.通过对大量优秀广告的研究发现,预设触发语在中英文广告中的灵活运用,可以扩大广告的信息量,从而增强广告的促销力及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是广告成功的关键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直接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面对这种竞争.我国企业有什么优势可以利用呢?其实.中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势.那就是市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如何认识和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是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这些企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在于管理创新.在战略决策上、在多元化经营模式上、在经营体制和用人机制上、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区域拓展诸方面,都结合了企业经营目标.适应市场变化.以管理创新取得市场、品牌、资产的互动效应,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面对新世纪,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不少企业还提出建成世界级企业、冲击世界500强等口号和目标。现在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竞争方式跟以往10年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名牌己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企业必须在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名牌战略,企业只有在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获得经济效益,提高本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下,才会更需要走名牌战略之路才能创出自己的品牌进而发展为名牌.该文通过对名牌战略相关基本概念解析,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并谈了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郑李锦芬曾说,“安利中国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尝试突破海外直销企业单纯依靠口碑传播的模式,试图通过综合运用广告、促销、公关活动等多样化市场手段,加强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创新”,而体育营销本就是其全球销售策略之一。通过一系列大手笔的体育营销举动,截至2007年底,纽崔莱在全国大城市的品牌知名度已高达85%。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市场经济是名牌经济人类社会已步入新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商品竞争的加剧,中国经济要融入世界,就必须推出、创造一批高质量的世界级的名牌产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江泽民同志也曾为企业题词:“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创造名牌是提高企业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与“杠杆”。名牌是什么?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林宗棠同志认为:1.名牌是经过正式登记注册的商标或商号;2.名牌必须为消费者所熟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3.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相应的标准予以保证;4.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名牌产品给人的“心理利益”大于非名牌产品或服务;6.名牌具有超常的产权价值和调整企业产品结构的功能:7.名牌具有公众肯定倾向依据和权威机构正式认可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16.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有效的感情促销方式将使旅游企业处于有利地位。本文探讨了感情保销的理论依据。并针对旅游企业提出一些有效的感情促销策略,以供旅游企业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卞笑明 《科技信息》2008,(17):140-140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市场开放,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势,作为中石化集团藿要组成部分的胜利油田必须在政府正确方针的引导下,积极利用优惠政策,利用一切有利环境和有力措施.突破旧的传统观念,大胆创新,通过增强凝聚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开创新的发展空间。那么.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呢?下面结合“学、转、谋、见”活动,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品牌意识是企业对品牌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认识及运用,名牌是以产品为龙头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占有市场获取最佳效益和良好信誉的象征。名牌作为企业拥有的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成为企业向更高目标奋进的翅膀。名牌是企业发展的最大资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也拥有了一些名牌,但在总体上仍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较远。在世界排名前500位的名  相似文献   

19.
方建伟 《科技资讯》2013,(9):178-178
一个信誉度很高的,家喻户晓的产品,其市场的占有卒自然会高出其他瞢通产品一倍甚至数往,因此,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根本所在,也是扩大产品销售提高企业信誉的良好途径,可以说那个企业赢得了名牌(品牌),那个企业市场就^得了市场与顾客。那个企业就能借“实”扬名。  相似文献   

20.
于冰洋 《科技资讯》2010,(12):177-177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条件下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大力加强企业战略设计尤为关键。很多的企业都选择用统一的形象来打开市场在公众面前创造自己的企业品牌,由此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现如今,以低价出售的促销手段已经不能打动人心,不能在当今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了,创造品牌成为了最有效的手段。企业CI系统中VI系统的建立正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成功的VI系统能播种信息、塑造品牌、收获财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及产品在硝烟弥漫的商海中脱颖而出。因此,VI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没有VI设计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形象可言;意味着企业理念与精神的涣散。很多企业的品牌策略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体现的。理性的用经济学里面的科学方法来实证分析现今企业品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