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种新型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简称DOTP)增塑剂在陕西省化学研究所有关科研人员合作下研制成功。1月16日由陕西省高教局主持在西北大学通过省级鉴定。DOTP技术是用涤沦(聚酯)废弃料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简称DMT)生产DOTP。现在我国每年约有25万吨的涤沦废丝,并以15%的速度在增长,还有10万吨的聚酯僵块、废薄膜、废瓶子及大量的废涤沦布料,这些废弃料经过技术处理都能变成DOTP,它不仅实现资源回收,变废为宝,又为缓解当前国家对增塑剂需求紧张局面开创一条新路子。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认为,该技术工艺合理,技术指标先进,反应条件温和,流程短,产率高,制出的DOTP符合增塑剂质量标准,增塑效果达到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简称DOP)  相似文献   

2.
以邻幕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来增塑聚氯乙烯(PVC),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和聚氨醋(PU)共混物。并利用动态力学分析(DMA)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DMA结果表明,随着PVC/DOP共混物中DOP含量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向低温偏移,且tanδ峰值逐渐增大。加入PU后,tanδ-T曲线都只存在一个峰,说明两者有较好的相容性。TGA结果显示,(PVC+DOP)/PU混合材料中PU的加入降低了共混物的热失重速率,改善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聚氯乙烯的增塑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用于探测增塑聚氯乙烯 (PVC)的构象和结晶的变化。研究中采用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DBP)和癸二酸二辛酯 (DOS)。用差谱技术在除去增塑剂对总的红外光谱的贡献后,研究在600~700cm-1范围内由PVC增塑作用引起的构象变化。将增塑的PVC与未增塑的PVC光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增塑PVC的光谱中某些C—Cl伸缩振动光谱带有明显的位移,这个结论突出了增塑PVC的构象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增塑剂的用量和种类。通过1426cm-1 (TTTT构象、结晶 )和1434cm-1 (无定形)吸收带的吸收度比值 ,研究了由PVC增塑作用引起的结晶变化,比值的大小与增塑剂的用量和增塑PVC的存放时间有关。根据构象和结晶度的变化可以确定增塑剂的增塑效果,为选择增塑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测清晰点的方法,测定了DBP、DOP、DOTP以及DBP+DOTP等增塑剂与不同型号PVC树脂之间相互作用参数κ值,并以此讨论了增塑剂与PVC树脂的混容性能。  相似文献   

5.
1.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合成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由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研制。二甘醇二苯甲酸酯是优良的PVC树脂增塑剂,其性能与DOP相似,可代替DOP作为PVC树脂的主增塑剂,此外还可作为醋酸纤维素添加剂、纸品聚合物增塑剂、粘合剂添加剂、聚酯树脂拨染助剂及丙烯酸乳胶增塑剂等,广泛应用于PVC地板、  相似文献   

6.
新型增塑剂DEDB代替DOP在软质PVC挤出地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一种增塑剂DEDB(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性能及在软质PVC挤出地板中的应用.生产证明:它可完全代替DOP、DBP作主增塑剂使用,而且毒性小,在PVC软制品中可替代DOP50%,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增塑剂环氧大豆油(ESO)代替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PVC进行增塑,通过调节ESO用量,考察分析PVC的拉伸断裂、动态力学及热老化性能的变化规律,并与DOP增塑的PVC产品H-70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ESO用量为55份时,PVC的断裂拉伸强度为17 MPa,断裂伸长率为38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8℃,热老化后质量损失为2.56g/m2,较H-70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是一种对环境不友好且具有生殖毒性的增塑剂。为了获得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增塑剂,利用异丙醇胺和多聚甲醛通过Mannich反应得到腰果酚Mannich碱(MC),将MC与巴豆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腰果酚Mannich巴豆酸酯(MCC)增塑剂。采用FT-IR、1H NMR及13C NMR对增塑剂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MCC。进一步将MCC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得MCC/PVC复合膜,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CC/PVC复合膜与DOP/PVC复合膜相比,拉伸强度提高,当MCC含量为30 phr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12.9 MPa),比DOP/PVC复合膜提高46.6%,断裂伸长率降低;当MCC含量为20 phr时,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490.9%),比DOP/PVC复合膜提高2.3%,拉伸强度提高35.23%,其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极性基团(羟基、氨基、酯基)的引入与腰果酚上的刚性基团(苯环)的协同作用提高了MCC/PVC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所合成的MCC增塑剂有潜力作为DOP的生物基辅助增塑剂。  相似文献   

9.
增塑剂对PVC脆性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OP、DINP、DAP等增塑剂对PVC脆性温度的影响。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加,PVC脆性温度一般呈下降趋势。实验发现:使用单一增塑剂时,DAP增塑剂的脆性温度较低;使用复配增塑剂时,DOA、DAP、M51增塑体系的脆性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改性沥青在严寒地区的低温性能,以SBS改性沥青为基础,掺加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己二酸二辛酯(DOA)2种增塑剂,采用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对未老化与短期老化(RTFOT)条件下各沥青低温性能进行测定,并通过低温连续分级温度(TLC)及松弛时间(λ)等指标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结合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设备探究增塑剂对于沥青性能变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增塑剂可明显降低SBS改性沥青的劲度模量,提高蠕变速率,改善效果随增塑剂掺量增大而提高,对比老化前后沥青指标发现,增塑剂可降低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性能差异。在相同增塑剂掺量条件下,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增塑剂DOA对沥青低温性能改善效果最佳,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DOP抗老化效果最好。低温连续分级温度(TLC)及松弛时间(λ)等指标对于掺加增塑剂的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通过FTIR分析可知增塑剂对于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测定PVC塑料中的DOP增塑剂的一种新方法——沉淀分离—HPLC法。即用沉淀分离法提取PVC塑料中的DOP,然后,借助于HPLC法分离测定提取物中的DOP。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无溶剂一步法合成无毒环氧棉子油增塑剂的新工艺,并讨论了不同工艺条件对产品环氧值的影响.利用Brabender 331流变仪,对不同DOP/环氧棉子油配比的聚氯乙烯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环氧棉子油增塑剂不仅可以部分取代DOP,同时又提高了PVC制品的热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耐热增塑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HPVC加工和力学性能,使HPVC更好地应用于车用密封条当中,本文采用转矩流变仪进行研究,探索了不同聚合度、增塑剂加入量、丁苯橡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互穿网络(SBS/PBMA)加入量等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压制成型工艺,将聚合物互穿网络运用到HPVC加工密封条中,通过硬度测试、拉伸实验和热老化实验等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当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加入量为80份、填充剂碳酸钙加入量为5份、SBS/PBMA加入量为2份时,所得的材料能够满足车用密封条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度为1300的PVC树脂为基体树脂,与高分子改性剂、增塑剂、填充剂等共混研制了软质PVC密封条的粒料。通过正交试验法在软质PVC密封条配方试验中的应用,得到了制备软质PVC密封条的最佳配方。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当DOP为75份、填料为20份、加工助剂粉末丁腈橡胶(P83)为15份时,汽车用软质PVC密封条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用尿素和乙醇胺作为混合塑化剂对木薯淀粉进行塑化,制备绿色热塑性木薯淀粉材料(GTSM).扫描电镜表明,混合塑化剂尿素和乙醇胺已经渗透到木薯淀粉颗粒内部,塑化了木薯淀粉,使其颗粒被破坏,成为均一连续相.将不同塑化剂含量的GTSM在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保存10 d,力学测试得出:质量分数为30%塑化剂的GTSM应力为8.51 MPa,应变为74.2%,杨氏模量为102.5 MPa,断裂能为2.309 N.m;X射线衍射说明GTSM长时间放置没有发生结晶行为,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TG分析得出质量分数20%  相似文献   

16.
用新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ADDP)改性纳米碳酸钙(CaCO3),研究了CaCO3的吸油率、糊黏度、接触角等性质;研究了在CaCO3填充量不同时硬聚氯乙烯(PVC)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结果表明:CaCO3改性后从亲水性变成亲油性;改性CaCO3填充的PVC塑料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甲基硅油和聚氧化乙烯能明显提高高填充HDPE/Al(OH)3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等提高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对断裂伸长率没有影响;聚乙烯蜡和环氧树脂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对断裂伸长率也没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初步探索了添加剂在高密度聚乙烯中的分散状况,并同HDPE/Al(OH)3/添加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 9种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对纳米CaCO3的表面改性 .改性CaCO3表面均由亲水变为亲油 ,从而显著地降低了CaCO3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糊的粘度 ,降低了CaCO3的吸油值 .改性后的CaCO3填充于软聚氯乙烯 (PVC)塑料 ,测定了塑料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