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甘蔗多酚氧化酶(PPO)进行提取和部分纯化,研究了PPO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甘蔗PPO酶促反应米氏常数Km为54.4 mmol/L,米氏方程:V=1250[S]/(54.4+[S]).蔗汁中邻位多酚类物质是甘蔗PPO的最适反应底物.最适反应条件为:pH值6.2,40℃;该酶在pH5.8和温度低于3℃0时较稳定.试验了6种甘蔗PPO抑制剂:单独使用柠檬酸、草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PPO活力抑制效果不明显;70 mg/L亚硫酸氢钠、110 mg/L抗坏血酸、120 mg/L硫代硫酸钠可完全抑制PPO活力.现行甘蔗提汁的浸渗工艺较适合蔗汁酶促褐变反应,应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仲丁基膦酸单正癸酯(HA)和仲丁基膦酸单正十二酯(HL)在盐酸介质中对sc(Ⅲ)、Y(Ⅲ)、Ln(Ⅲ)(镧系离子)的性能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新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萃取稀土离子属于阳离子交换机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萃取刺是HL时,Sc为6.79±0.04,Y为3.08±0.05,Gd为-0.086±0.01;萃取剂是HA时,Sc为6.99±0.02,Y为3.20±0.04,Gd为0.045±0.02,还计算了热力学函数的数值,比较了两种仲丁基膦酸单炕基酯萃取稀土离子的性能通过饱和萃合物的ZR和NMR谱的研究,证实其萃取反应的机理为:Sc~(3+)+2(HR)_(2(0))≒ScR_3(HR)_((0))+3H~+;Gd~(3+)+2(HR)_(2(0))≒GdR_3(HR)_((0))+3H~+;Y~(3+)+3(HR)_(2(0))≒Y(HR_2)_(3(0))+3H~+;HR=HA、HL。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味精废水中混合培养粘红酵母和钝顶螺旋藻,并生产油脂。将COD(化学需氧量)为32000mg/L的味精废水稀释5倍,pH值调节到5.5,接种10%粘红酵母,培养3d后接种10%螺旋藻。培养5d后,COD降解率为70.3%,油脂产量为216mg/L,分别是粘红酵母单独培养的1.75倍和5.42倍,螺旋藻单独培养的2.36倍和7.64倍。混合培养也利于废水中NH4+-N、还原糖以及谷氨酸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为延长冷藏大口黑鲈的货架期,以新鲜大口黑鲈为材料,研究大蒜素、大蒜素复配茶多酚及葡萄籽提取物处理对冷藏条件(4℃)下贮藏15d的鲈鱼鱼肉品质的影响,以菌落总数结合鲈鱼鱼肉的汁液流失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和感官评分指标表征大蒜素及其复配保鲜剂对鲈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及大蒜素单独处理相比,复配保鲜剂有更好地保鲜和维持鱼肉品质的能力,能有效减缓脂质氧化,延缓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汁液流失率的升高,并保持鱼肉的pH值、感官评分和Ca2+-ATPase活力。大蒜素处理组和复配保鲜剂处理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值分别在第12天和第15天超过25.9mg/100g,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延长了鲈鱼的贮藏货架期3、6d。大蒜素复配保鲜剂可有效抑制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的下降,贮藏15d后对照组酶活力比贮藏初期显著下降了59.9%,而大蒜素和大蒜素复配保鲜剂组分别下降了47.6%、38.0%。大蒜素复配保鲜剂经济环保,对人体无害,可为以天然提取物为水产保鲜剂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接菌发酵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将从普洱茶中分离鉴定到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L1接种于灭菌和未灭菌的晒青茶中,分别进行纯菌发酵与强化发酵。结果表明:纯菌发酵后茶叶中茶多酚质量分数和5种儿茶素[儿茶素(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质量比较自然发酵显著降低(P<0.05),茶褐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与自然发酵相比,强化发酵中茶褐素[(6.75±0.13)%]、茶红素[(1.04±0.09)%]和可溶性糖[(5.76±0.10)%]质量分数显著升高 (P<0.05);而CG[(0.39±0.03)mg/g]、表儿茶素[(0.86±0.05)mg/g]、GCG[(0.20±0.03)mg/g]、 C[(2.28±0.14)mg/g]、表没食子儿茶素[(1.69±0.11)mg/g]、EGCG[(0.33±0.02)mg/g]6种儿茶素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强化发酵茶汤甜味(3.33±0.78)和厚重感(6.11±0.71)感官评分增加,苦味(1.33±0.50)、涩味(0.67±0.50)和酸味(0.33±0.44)分数降低。色差仪检测发现,强化发酵茶汤的a*值(25.70±0.68)、b*值(77.06±1.07)增加,L*值(71.58±0.83)降低。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序列的扩增子测序发现,地衣芽孢杆菌L1在整个过程中并未一直是优势细菌(发酵中后期仅为0.2%~0.5%),但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表现在短杆菌(Brevibacterium)、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和Rogersella griseliniae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伯克氏菌(Burkholderia)、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欧文氏菌足杆菌(Erwinia)、埃希氏菌(Escherichia)、克雷白氏菌(Klebsiella)和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7种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因此,接种地衣芽孢杆菌L1发酵普洱茶,可能通过与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改变茶叶中的特征成分,从而提高普洱茶的感官品质。  收稿日期:2021-08-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60225;32160728);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YNWR-QNBJ-2018-366);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2104BI090008)。 第一作者:刘琨毅,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传统发酵食品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赵 明,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茶叶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萌发后的苦荞芽苗富含黄酮等有益成分,采用植物乳杆菌对苦荞芽苗和苦荞茶汁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并对产品的总黄酮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较优的苦荞芽苗与苦荞茶汁比例为1∶6,较优的上清液稀释比例为1∶10,产品的总黄酮含量可达(0.193±0.006)mg/mL。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菌剂添加量0.6%,发酵时间24h,果葡糖浆添加量6%,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1.50±0.29,较适的pH值为3.87±0.05。优化的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06%,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08%,海藻酸钠添加量0.05%,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3.60±0.32,透光率为91.37%±0.45%。发酵后的苦荞芽苗茶饮料富含黄酮和益生菌等有益成分,口感醇正、澄清透明、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7.
通过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化合物对环境有益生物,如鱼类、蚯蚓、家蚕、水藻类的急性毒性的测定方法,进行化合物SCU-2028的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SCU-2028对斜生栅列藻72 h的EC_(50)值为7.872 mg/L,对斑马鱼96 h的LC_(50) 12 mg/L,对蚯蚓14 d的LC_(50) 40 mg/kg和对3龄家蚕96 h的LC_(50) 4800 mg/kg桑叶.这显示出化合物SCU-2028对鱼类、蚯蚓、家蚕、藻类均为低毒.  相似文献   

8.
尚忠海 《河南科学》2007,25(3):405-408
选用巨峰葡萄在花后35~60 d,取其胚接种在含有GA3I、AA、6-BA的不同激素水平MS培养基上进行胚挽救,以研究葡萄的幼胚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巨峰葡萄在花后60 d效果最好.在附加GA30.5 mg/LI、AA1.0 mg/L、6-BA0.5 mg/L的最佳培养基上得到了(76.0±16.7)%的发育率和(69.1±13.1)%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率、巨噬细胞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新蝶呤、γ-干扰素)水平及两者间相互关系,并同时与抗ds-DNA抗体滴度、疾病活动性评分(SLAM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新蝶呤水平.结果发现:(1)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13.07±7.39),n=30)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4.08±3.55),n=8,P<0.001)及正常人((5.13±3.37),n=11,P<0.001).(2)抗ds-DNA抗体阳性组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12.98±9.25),n=20)与阴性组((9.35±4.76),n=18)相比无差异(P=0.14).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抗ds-DNA抗体滴度无相关性(r=0.112,P=0.77).(3)SLE患者血清新蝶呤水平((1.39±1.10)μg/L,n=20)极显著高于正常人((0.36±0.19)μg/L,n=20,P<0.01).(4)SLE活动期患者血清γ-干扰素水平((58.97±34.52)ng/L,n=15)显著高于正常人((28.06±2.35)ng/L,n=16,P<0.05).(5)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与血清新蝶呤水平呈正相关(r=0.446,P<0.05,n=22),与SLAM评分呈正相关(r=0.533,P<0.001,n=38),血清新蝶呤水平与SLAM评分亦呈正相关(r=0.485,P<0.05,n=22).未发现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与抗ds-DNA抗体产生相关,未发现明显升高的细胞凋亡率与血清新蝶呤  相似文献   

10.
以罗汉果花、野菊花、菠萝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果花茶复合饮料.通过对混合花浸提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当罗汉果花与野菊花配比为3∶4,液料比70∶1,80℃下浸提20 min时所得混合花汁感官分值最高;利用所得混合花汁和菠萝汁,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和响应面设计确定了果花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果花汁(V(混合花浸提液)∶V(菠萝汁)为6∶1)31%,糖添加量12%,柠檬酸添加量0.20%,CMC-Na添加量0.08%,其余为水.所得饮料呈金黄色,不分层,气味清香,酸甜适口,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1.
将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雄红色斑马鱼配对放入缸底铺小卵石的繁殖缸中,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促使亲鱼繁殖产卵。一对亲鱼产下约200~300粒淡黄色鱼卵,约48小时后受精卵孵化出无色透明的仔鱼。以灰水和蛋黄水投喂仔鱼,2个月后培育出48尾体长2-3cm的红色斑马鱼幼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以毛蚶肉为原料,酶法制备毛蚶汁调味品的方法。酶解条件如下:最适酶解温度40-45℃,最适加中性蛋白酶AS1.398,加量为1.0%(湿基),酶解时间为20-24小时。酶解后,产品在自然温度(15一20℃)下酿造2个月。再对产品进行调色、调香、增稠。成品符合SB107-83鱼露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给出以蓝圆等低值鱼为原料加工制作其鱼糜制品鱼柳丝的加工方法,原料鱼肉经两次碱盐水分段漂洗,再经低温斩拌、调味、定型和烘烤等工序,制成美味可口的鱼柳丝.  相似文献   

14.
对以小杂鱼为原料制作的鱼糜进行了增白处理研究.用自制富脂增白剂在4种不同的加入量下,对制作出的鱼糜进行质量指标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加入5%增白剂后增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7年2、5、8和11月三沙湾调查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23个种类,其中,隆头鱼科的卵和(鱼叚)虎鱼科仔稚鱼最多,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个体数的47.1%和97.1%.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季节变化明显:5月,鱼卵和仔稚鱼的丰度最高,分别为1.37和1.61 ind/m~3;2月份仅采获少量鱼卵,丰度为0.03 ind/m~3;8月和11月分别仅采获仔稚鱼和鱼卵,丰度分别为0.35和0.06 ind/m~3.仔稚鱼的平面分布与浮游动物幼体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春季大型浮游动物与仔稚鱼丰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经过5个月的培养,成功培育出体长9~11cm性腺发育良好的蓝曼龙雌鱼16尾,雄鱼11尾。随机选择6对雌雄蓝曼龙鱼放入繁殖缸,其中有3对亲鱼共产下约3000粒卵,36h后孵出体长约4mm的仔鱼,培育1个月后得到体长1.5~2cm左右的幼鱼约600尾。  相似文献   

17.
几种鱼类畸形及致畸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77年以来,收集和研究了6种畸形鱼类。它们包括:仅长有左腹鳍的鲫;长有多余的第二背鳍的鲶;后半身短小的鳙;后半身上下弯曲的蒙古红鲌;性腺发育不健全的翘嘴红鲌和侧线中断、错位、分枝的细鳞斜颌鲴等。经过分析,认为致畸原因主要取决于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曹鑫磊 《太原科技》2008,168(1):86-87
对26 400尾加州鲈鱼进行试验.目的在于研究试验饲料饵料系数是否符合目前市场上高动物性蛋白加州鲈饲料的饵料系数(0.6-0.9).试验结果表明:此饲料的饵料系数为0.7,饵料转化率较高.采用此饲料进行集约化养殖,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鱼体上红酵母(Rhodotorula)菌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对鲤鱼、带鱼、马口鱼、鸡头鱼、比目鱼、黄花鱼、虾和海蟹等动物的表皮、鳃和内脏表面的红酵母分布作了初步调查.从54个样品中获得72株红酵母,经鉴定分别属于深红酵母、粘红酵母和小红酵母.  相似文献   

20.
鱼类生长激素对鱼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就生长激素在鱼类应用中的分离及活性鉴定方法、鱼类生长激素基因转移的研究、分泌季节性和药物影响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