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科技潮》1999,(1)
1998年10月1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甘肃省科委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传和推广一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戒毒新药"福康片"。该新药自1995年问世以来,已成功帮助6.8万吸毒者戒断毒瘾,重获新生,平均戒断时间在6天以内,开创了以中藏药解毒排毒的全新戒断毒瘾新途径。"福康片"现已获准进入了美国市场。日前,笔者在前门饭店如约采访了"福康片"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戒毒动机量表和钟俊等编制的吸毒动机量表问卷对戒毒所500名戒毒人员施测,发现10年以上长期吸毒者,吸毒动机中的社会压力、价值观念能较好地联系戒毒动机中的现实条件、社会支持和家庭责任;10年以下短期吸毒者,吸毒动机中的社会压力和价值观念能显著地关联戒毒动机中的空虚感、自我认识和现实条件,同时吸毒动机中的身体症状和负性情绪能很好地反映戒毒动机中的自我认识、家庭责任和现实条件.可见不同吸毒年限的吸毒者在吸毒与戒毒动机的关联存在类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吸食毒品已成为当代全球社会一大公害,它不仅削弱民族意志,危害自身健康,更重要的是祸及后代。下文虽是美国吸毒社会的真实写照,但对于今日中国吸毒者们来说,该猛醒回头了,戒毒才是唯一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强制戒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现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韶关市某戒毒所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期间的全部戒毒人员共195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吸毒者在艾滋病知识总分方面有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吸毒者在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表现方面掌握较好.在入戒毒所前的30天里发生过性关系的吸毒者中,47.6%的吸毒者拥有2个及以上的性伴侣;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有66.0%的吸毒者在从不使用安全套,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有60.3%的吸毒者在从不使用安全套.综合来看,韶关市吸毒人员有关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早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据悉,泰国曼谷以北200公里处的坦军垃波寺,因收容和治疗吸毒者及艾滋病患者而门庭若市、声名大振。该寺的住持是69岁的察蒙长老,他过去是一名警官,在警务生涯中,他接触了大量吸毒贩毒案件,深知毒品的可怕和戒毒的艰难。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后,他隐居深山古刹,悉心探寻戒毒良方,在广泛收集民间戒毒偏方、验方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实验,他终于探寻出一套戒毒方法,成功率在70%以上。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6.
袁霞  贾东明 《科技资讯》2013,(16):227-228
我国目前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基本满足了当前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需,在教育挽救吸毒人员、遏制毒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收戒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戒断巩固率,降低复吸,顺利回归社会的关键环节上,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学及生理学干预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禁吸戒毒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戒毒效果是影响禁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戒毒方法有非药物戒毒及药物戒毒法。非药物戒毒法常见的有冷火鸡疗法、针灸疗法和手术疗法,药物戒毒法主要有递减法、替代法、亚冬疗法和中药戒毒疗法。美沙酮替代疗法、中西药结合戒毒法和针灸疗法因戒毒效果良好,成为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戒毒方法。中药戒毒法和针灸疗法均为我国特有的戒毒方法。手术戒毒法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争议中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per基因直接参与阿片类精神依赖性药物的心理和生理成瘾作用机制和寻找一种治疗心理和生理成瘾的基因戒毒新方法 .方法 针对小鼠mper设计锤头状核酶基因序列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mperribozyme的表达载体 ,并直接导入小鼠脑内 .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模型 ,用纳洛酮催促戒断 .结果 重组质粒组小鼠的刻板跳跃 ,湿狗样抖动和打洞次数与空质粒组 ,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 ,但并不抑制小鼠的体重下降 .结论 mperribozyme的表达载体能在小鼠脑内产生mperribozyme ,并发挥酶切作用 ,切割mper ,抑制大部分吗啡戒断症状 .意义 导入重组有mperribozymeDNA的质粒于体内阻断mper表达 ,从而达到治疗药物成瘾的方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并值得深入研究的戒毒疗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所戒毒人群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对戒毒人群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获得了大理州强制戒毒所350名戒毒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设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入所前吸毒方式和时间、戒毒持续时间和次数,同时采用WHOQOL-BREF量表对戒毒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强制戒毒人群生命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别为(57.07±14.68),(60.56±19.20),(56.34±15.49)和(51.45±18.44),总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为(78.56±14.78);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静脉注射吸毒和混合吸毒者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的生命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单纯口吸毒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毒持续时间对戒毒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和总生命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毒持续时间和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特征为调查对象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且为负向影响(P0.05)。结论:戒毒所强制戒毒人群的生命质量水平偏低,应结合戒毒者个体吸毒特征进行早期的心理行为干预,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和掌握吸毒人员的戒毒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高戒毒工作质量,重点调查复吸率的情况,采用对比调查,即对劳教戒毒人员和解教回归人员各随机调查20人,采取与当地公安机关、社区、村委会联系以及本人和家属见面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毒环境戒断率高,有毒环境低于25%,复吸率高。还分析了复吸和未复吸的原因并提出戒毒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南宁4城区强制戒毒者卡特尔心理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192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个性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吸毒者普遍心理不健康,有典型的焦虑、外向、情绪困扰、从众、自律性差、独立性差的特点,其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均低于正常人,而乐群性、敏感性均高于正常人;吸毒者的个性特征存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连续小波变换在中医脉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局域化性质,适合于非平稳信号的处理。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脉象反映的是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信息,脉象信号具有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点。应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了15例海洛因吸毒者和15例正常人的脉象信号,提取了吸毒者脉象信号中的异常信息,为戒毒治疗的评估与改进提供客观依据。在尺度0.1、0.2、0.3和0.4下,对每一例脉象信号分别进行了处理,发现在0.2-0.4s时间间隔内,海洛因吸毒者和正常人脉象信号的连续小波变换系数间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了用于划分海洛因吸毒者一正常人的临界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小波变换是处理脉象信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类易感者-未接受治疗吸毒者-正在接受治疗吸毒者的随机生存模型,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该模型的正解是全局唯一的.在适当的条件下,给出了未接受治疗吸毒者绝灭的充分性条件,并证明了该模型存在遍历的平稳分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提出了社区戒毒的概念,如何实施和落实社区戒毒,是当前公安禁毒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个重大课题。对目前处于强制隔离的人员,强制隔离结束后如何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开展社区戒毒,帮助吸毒人员平稳融入社会,迫在眉睫。文章结合福州市实际情况,对社区戒毒工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抓住吸毒要害,给予致命一击。毒瘾无情,戒毒有方,《戒毒的心理探讨》,以别具一格的心理方法送你一面防毒、戒毒的盾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析了不同形式抗阻运动对海洛因戒断者毒品渴求度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90名经海洛因戒断的男性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抗阻运动组(A组)、传统中强度抗阻运动组(B组)、常规戒毒矫治组(C组),A、B组的运动强度分别为4次重复的最大负荷(Repetition Maximum, RM)和10RM,干预8周。检测各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血浆神经生化因子含量及毒品渴求度。结果显示,8周不同强度抗阻运动均可明显提高受试者血浆多巴胺(Dopamine, DA)、β-内啡肽(Beta Endorphin, β-EP)、血清素(Serotonin, 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Fos家族蛋白(ΔFosB、c-fos)浓度,降低渴求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0.05)。常规戒毒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与B组相比,A组运动后的血浆DA、β-EP、c-fos、ΔFosB含量明显升高,5-HT、BDNF含量与VAS得分明显降低(P<0.05, P<0.01);干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所吸毒人群的吸毒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大理州劳教所350名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结果: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39份,被调查者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平均(33.34±7.34)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分别占31.6%和51.0%;吸毒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43年,平均为(8.94±6.42)年;吸毒方式主要以单纯口服吸毒为主,占总人数的56.3%,26.8%的戒毒者曾经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戒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主要渠道为劳教所入所健康教育培训,在通过电视媒体、网络、朋友/家人和展览宣传渠道获取艾滋病知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者中76%的戒毒人员知晓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结论:强制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知晓率不高,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遏制其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甲基苯丙胺在成瘾与戒断后给药致死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建立动物模型获得所需检材,经酸化水解后用环己烷提取,利用GC-MS全扫描定性分析,选择离子扫描定量分析.结果 甲基苯丙胺在成瘾组脾、肺、眼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戒断组;成瘾组心、肝、肾、脑、肌肉、睾丸中含量略高于戒断组;成瘾组肝中含量最高,戒断组脾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脉象信号的随机特性,采用小波变换中的多分辨率分析算法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提取海洛因吸毒者脉象信号的异常信息,并得出区分正常人与吸毒者的初步的判断依据.基于小波变换的脉象信号的尺度谱携带有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特征信息.对15例海洛因吸毒者和15例正常人的脉象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出每例信号的尺度谱和该信号的总能量,发现吸毒者脉象信号在特定尺度与时间区域内的尺度谱之和(即尺度-小波能量)和该信号总能量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以该尺度与时间区域内的尺度-小波能量和该信号总能量之比的百分值作为判断正常人和吸毒者的特征参量,提出了用于划分正常人和吸毒者的临界参数.据此,15例正常人从30例受测者中全部被正确地检测出来,但有两例吸毒病人被误判为正常人.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检测海洛因吸毒者脉象信号异常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脉象信号的非高斯随机特性,应用双谱估计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提取吸毒者脉象信号的异常信息,并得出初步区分正常人与吸毒者的判断依据.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双谱的相位携带有脉象信号的重要特征信息.采用双谱估计分析法中的非参数化间接算法对15例海洛因吸毒者和15例正常人的脉象信号进行了分析,提取出双谱估计的平均相位值,发现吸毒者脉象信号在特定频率区域内的平均相位值Ph一般低于正常人的Ph值.以平均相位值作为判断正常人和吸毒者的特征参量,提出了用于划分正常人和吸毒者的临界参数,据此15例正常人全被检测出来,但有1例吸毒病人被误判.研究结果表明.非参数化双谱估计是分析脉象信号的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