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豫剧演唱融入科学发声方法,其唱腔流畅、朴实,吐字清晰、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2.
豫剧演唱融入科学发声方法,其唱腔流畅、朴实,吐字清晰、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3.
豫剧音乐丰富多彩,曲调流畅,节奏鲜明,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它善于吸收和融化外来曲调,梆子是豫剧伴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豫剧在曲调、伴奏、演唱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威县梨花大鼓的唱腔音乐,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梨花大鼓是以唱腔、曲牌、伴奏三部分组成,以唱腔为主体。唱腔属板腔结构的大约有二十余种,归纳为慢板、二性板、快板、散板四种版式,其音乐结构,一般规律先由慢板的“起腔”唱起,下接“双扒口”,然后再接慢板中的“溜腔”“卸板”,再转入二性板中的“平腔”及其他唱腔,最后部分是快板“布郎鼓”及其它唱腔,以锁板而结束。纯音乐(器乐部分)分为大鼓套和小鼓套,起着前奏和间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柳琴戏广泛流传于鲁苏豫皖接壤地区。枣庄地处山东、江苏和安徽交界地段,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北唱腔互相交织碰撞。枣庄柳琴戏正是在这种不断地碰撞和融合中形成了刚柔兼济的独特唱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怀梆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梆子腔系,除拥有梆子剧种音乐程式化的共性外,作为地方剧种,它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地方品性。其唱腔的方言声调化、丰富的戏曲音乐、真声为主辅以假声拖腔的演唱特色等共同构建了怀梆艺术的本体音乐形态。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分析、阐述淮河流域地方戏曲、国家稀有剧种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的曲式结构:1、"四句推子"唱腔的基本构成;2、"四句推子"唱腔的过门音乐;3、"四句推子"唱词的句法结构。其曲式结构既齐整有序,方正而有条理,又参差错落,灵活多样。对立而位一,对比而和谐,为一曲精美的民间乐歌和动听的戏曲基本唱腔。  相似文献   

8.
豫剧是当今国内流行的一种地方剧种。自其产生以来便与昆黄、京剧等高雅化的剧种不同;它将自己的生存根基与受众群体定位于底层的河南广大民众。从文学与史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看,虽然难以在最大限度上扩展其影响力,但豫剧的这种生存方法,在很长的时期内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也维持了它在百余年间的相对繁荣。因此,当代豫剧若要得到更大发展,必须同时兼顾到高雅化与通俗化两个维度,才可以使豫剧的生命力维持长久。  相似文献   

9.
论常德花鼓戏音乐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德花鼓戏是湖南地方小戏剧种,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声腔风格,其音乐旋律、曲调、唱腔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流传新疆各地的豫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豫剧是中原文化西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着中原籍人氏支援边疆建设而流传于天山南北。现有的几家豫剧专业团体肩负着豫剧艺术在新疆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众多的豫剧自乐班社、豫剧茶园是基于广大豫剧接受群体之上的社会团体,他们为这类文化的传承、延续起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吸气、放松是歌唱声腔形态建立的重要因素。树立正确的声乐概念,掌握腔体吸气与松开的训练方法,才能使歌唱的声腔形态得到最为直观和有效的建构与把握,使气息、音高、音量、音色等相互追逐遇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在西洋歌剧中 ,重唱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其表现形式、作品结构和规模多种多样 ,起到了展开剧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同时传达出作曲家的审美理念。从巴洛克时代到古典、浪漫直到近现代的一些大作曲家 ,有许多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精美的歌剧重唱。分析歌剧重唱的审美特征、表现类型、基本结构 ,探究歌剧重唱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其丰富的表现手法 ,从中发掘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美的实质 ,可以为我国的歌剧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戏曲音乐的论文在作品本身的分析研究上相对较少。为了拓宽音乐分析的广度,寻求戏曲音乐研究的新路子,本文就从构成戏曲音乐作品本身诸要素出发,在板式、腔式、拖腔等方面的分析来开拓新路,研究戏曲音乐的形式如何表现内容,探讨传统戏曲音乐的创腔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歌剧《艺术家的生涯》重唱艺术进行专题性的研究,特以其中经典的"爱情"二重唱为例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探知歌剧艺术的全貌和特征,论证重唱在歌剧中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与元杂剧创作的繁盛相比较,元代没有相称的戏曲理论,因而人们在研究元代戏曲时,多注重作家作品,而忽视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事实上,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虽然零散,但只有披沙捡金,就会发现,元人已从关于戏曲文体流变的研究入手,开始了中国戏曲史的初步建构,这一贡献,具有戏曲的早期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弋阳腔诸多曲牌中〔汉腔〕类曲牌属于其中之一,它广泛运用于《目连戏》等弋阳腔传统剧目中,适用于生、旦、净、丑各行当。该曲牌类以其独特的音乐特征,形成具有典型腔韵、调性以及曲体结构特点的腔韵风格。分析研究这类曲牌的结构特征,有助于弋阳腔曲牌音乐的辨析,为新时期弋阳腔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有些剧种是单声腔剧种,有些剧种是多声腔剧种。云南壮剧既有在本土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和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同时又有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广南北路沙戏的(沙调)、富宁土戏的(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以及散用在富宁土戏和广南沙戏音乐中的(皮黄腔调),因此,云南壮剧是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18.
流行于沅水中上游地区的辰河高腔是湖南省一大地方戏,被学者及戏剧学家们誉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由于弋阳腔的传入,沅水中上游地区产生了辰河高腔,在当地,人们又把“佛”、“道”、“傩”等音乐唱腔运用在戏曲中,使辰河高腔在剧作内容、体式及风格上有自己的特色。传统的辰河高腔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性、颂忠谴奸的精神祈求,体现了善恶有报的伦理道德思想。从戏曲本身来看,辰河高腔已具有“写意”、“传神”、“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文试图探讨语调在语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语用效果。交际中语用者传递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语调来实现的。Halliday认为语调可以实现交际者的情感功能和交际过程中的人际功能。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调也属于明示信号,能够帮助听话者进行假设推理,Vershueren认为语调有约定俗成的意义体系,也有临时语境激发的语调异常以传递额外信息,称为语境语调。论文试图解决:①规约语调的语用效果;非规约语调的语用意义;②语境语调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调运用状态是衡量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标尺,语调评价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汉语语调的声学特征、语调与语气关系、语调与声调关系的讨论,意在阐明语调评价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应有地位,研究新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语调评价问题上的得失并提出进一步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