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化和城镇体系是城市地理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结合中国实际分析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的发展,是研究城市化和城镇体系的新内容。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城镇体系的基本发展史,然后对与城市化有关的增长极理论、中国地学说、灰色区域概念、耗散结构理论等作概括性的介绍,从而探讨我国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城市化概念中的“大城化”“入城化”“能城化”等误区的梳理,提出城市化就是农村与城市在功能上逐渐一致的过程,农村与城市只是“空间区域”的代名词。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可通过小城镇建设、都市圈发展、城市群带动以及区域功能均衡化等模式来加以推进;要保证这些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对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人口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市化,加速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城市化存在着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偏差和区域城市化差距扩大等问题,城乡产业政策失调和制度障碍更是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随着我国新一轮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日趋显著,一些联系紧密的相邻!城市开始利用比较优势进行相互协作,谋求区域整体发展,"同城化"的理念随之而生。作为一项区域发展战略,太原与晋中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同宗同源的历史文化体系、雄厚的区域竞争  相似文献   

5.
论工业生产力的质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在此背景下 ,明确城市化发展模式有着更加长远的意义。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 ,关于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 ,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尚无定论。本文认为 ,在选择城市化道路之前 ,首先要明确发展城市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一般意义上 ,现代城市首先是用来布局工业的。因此 ,必须从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角度来探索城市化道路。工业生产力的质决定了工业发展对城市化模式有着内在的要求。从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角度看 ,我国当前的城市化道路只能是内涵型城市化。一、工业生产力的质在于布局集中性从产业发…  相似文献   

6.
大都市区化逐渐成为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西南部的成渝经济区建设日渐成型,身处该区域的达州市,在未来的城市化道路中要抓住这个机遇,克服所面临的“行政壁垒”等不利因素,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争取成为经济区内的次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部分核心城市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郊区蔓延特征,机动化等现象,当然这些也是在城市化这个重要因素推动下而产生的.文章通过对于"区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近郊区和边缘区的城市化"的描述,分析了不同层面上中国城市化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可能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域城市化道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化一直是地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并形成了“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小城市论”等几种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观点.论述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指出我国城市化道路并非是重点发展某类规模城市,而是应该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某些地域内的城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各地区的城市发展状况,分类别地提出了其相应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城市化属经济同步型。交通,科技和城市产业结构垢适时转变时其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城市化进程表现出的城市化道路是多元化,多模式的,与美国城市化运动相比较,我国城市化起始晚,工农业,交通的状况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当前,大城市超先增长不可避免,我们应用以经济带动城市化以及多元化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择科学的城市化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之梦具有重大意义。考察1800年至今200多年的城市化历史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迅速转变;反思建国后5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却发现中国仍然热衷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在巨大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在21世纪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主题的今天,中国城市化模式的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质量和数量的辩证逻辑关系,可以确定:在新世纪,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应有量的适度发展,更应该实现质的飞跃;城市化应该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集约型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借助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发展,借助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使中国经济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化基本路径是城镇化,而其中最迫切和最重要的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镇化。基于老年父母的抚养、子女入学、文化认同及其社会身份获得等多种因素的考量,返回户籍地城镇置业安居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主要选择。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主体性选择,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纳入到城镇化的规划和发展思路上来,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在老家中小城镇置业、定居,并为新生代农民工在老家中小城镇置业、定居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立足新型城镇化的"人本"视角,从人口、消费、教育、就业等八大方面,构建了包含26个基本指标的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测评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人口城镇化质量做出实证测评.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差异较大,且呈现明显的区域聚类特点;各省份均有不同的发展特色;教育经济和产业医疗是决定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先决因素,人居环境与人口潜力是衡量各省份后期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因此,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应当把教育、经济与就业因素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同时不能忽视人居环境与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从循环经济的视角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着各种“城市病”,城市化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应当加大政策调整力度,提高区域开放度;注重科学规划,加强监督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14.
借鉴工业化国家战后城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和暴露出的问题,指出城镇化模式因城镇化水平而变,忽视农业和乡村发展如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而进的城镇化,代表的是一种"工业文明"而非"生态文明"的城镇化模式.结合河南省城乡发展情况指出,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财政资金建设和发展乡村,并要以城乡统筹发展的开放性思维,从要素重组和功能提升的角度,重新寻找城镇化的动力和发展路径.在将"区域"视为一种在更大尺度上协调城乡不同建设活动的背景的情况下,提出把城乡社区一起,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区域城镇"的初步思维框架,并针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情况,提出"区域城镇"的3种表现形式.最后,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模式转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济南、淄博、泰安、济宁4市2005~2012年空气质量日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月、季节变化特征与年变化趋势、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等级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泰安空气质量总体优于淄博、济宁和济南,济南空气质量最差;(2)4城市具有明显相似的APl月、季节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7,8月份APl月均值相对较低,1,2,11,12月份APl月均值相对较高;API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其API季节均值最低;(3)泰安、济宁APl年均值呈上升趋势,说明空气质量在逐渐恶化;济南APl年均值整体下降,空气质量改善;淄博APl年均值呈现倒u型变化,其年际变化最大;(4)4城市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人颗粒,在8年时间序列中所占比例均达78%以上,次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主要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16.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21世纪资本论》风靡全球,提出了资本与社会公平的新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启示我们要妥善处理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科学研究积累有限、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城镇规划建设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突出问题,未来新型城镇化要坚持质量提升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城乡一体的政策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无论质和量上都滞后于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会经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不同的依据,国内对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不同的划分。在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必须遵循现实性、阶段性、多样化、可持续性等基本的原则。最后,从江西省的现实出发,对其如何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人类文明之花,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可能存在城镇空间发展严重失控的危险。本文运用ROXY指数对1985-2005年期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域运动变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城市化空间循环运动过程基本上是由加速分散向减速分散,再向加速集聚转变的过程;而且中国八大经济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和扩散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希望能为中国城市空间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基于2001~2012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对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总体上,我国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正向作用,但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同时,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太显著,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政府政策支持对碳排放起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丁磊  轩敏收  田金磊  张贺 《河南科学》2012,30(2):244-248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四大区域的城镇化差异以及城镇化的省际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的水平及进程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及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较低.综合评价结果,提出构建起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多级网络式的区域发展格局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