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冻干即真空冷冻干燥,目前适合用冻干技术加工的食品有: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奶类及酶等。真空油炸脱水技术在八十年代风靡全世界,在休闲食品的加工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因其产品含油量高,保持食品色、香、味、形及营养成分差等缺点正逐渐被冻干技术所代替。现以果蔬脆片生产为例,介绍冻干设备及制作技术。l冻干果蔬脆片的生产原理水有三种相态(即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相态在压力为609.3Pa,温度为0.0098℃时达到相态平1衡,当压力或温度改变时,水分子便产生相态的转化。随着压力的不断降低,冰点变化不大,而沸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真空脉冲渗碳技术和真空感应渗碳技术对20CrMnTi钢进行表面强化,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显微硬度测试等技术手段,探究不同压力下,2种工艺对表面渗层微观组织结构、硬度梯度以及耐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渗碳压力下,真空感应渗碳表面硬度高于对应的真空脉冲渗碳工艺的表面硬度值,渗层厚度、耐磨性能也都优于对应的真空脉冲渗碳工艺,当渗碳压力为-70kPa时,真空脉冲渗碳工艺的磨损速率达到8. 34×10~(-7)cm~3/min·N,真空感应渗碳的磨损速率为6. 27×10~(-7)cm~3/min·N,摩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巷柱式残采区不同承载能力煤柱旁矸石胶结充填体(GCPB)在单一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通过监测单轴压缩(UCS)过程中声发射响应特征、充填体前后超声波波速变化及采用扫描电镜(SEM)观测试样加载后的损伤裂纹断口微观形貌,研究了损伤裂纹由微观到宏观的能量演化规律及裂纹扩展机制。结果表明:胶结充填体强度随PC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完整试样的波速均大于破坏后的波速;压密阶段的声发射事件率可作为判定充填体密实胶结的依据,建立了基于声发射事件数的损伤变量D和基于事件点的空间单键群架构,损伤变量D和单键群架构子集尺度Ω呈现明显的负相关;通过对比分析,主裂纹损伤阈值能量随PC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35,50,60,150 ms·mV,GCPB试件由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变;GCPB裂纹演化主要由3种不同的裂纹形核引起。以上可为充填体在矿井充填设计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含水率工况下木材试件的裂纹发展,探寻含水率对木材的力学性能影响和裂纹演化规律。以0、10%、20%、30%、40%及50%含水率的雪松木试件为研究对象,利用力学试验机和声发射设备收集在荷载下木材发出的声发射能量信号。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下木试件的裂纹演化规律与声发射检测得出的结果一致。含水率越高,试件的裂纹发展越平缓,承载能力也越低,说明振铃计数和能量可以准确反映出木材的损伤,木材的裂纹演化程度与含水率成反比。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含水率与木材的影响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α-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的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光谱相互重叠,但最大发射峰不同,本文据此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同时测定NAA和IAA的新方法.N从和IAA的线性范围均为0.18~1.8mg/L;检出限分别为:0.14mg/L,0.13mg/L.NAA和IAA的燐光寿命分别为0.9697ms和0.4252ms.该法可用于合成样和水样等实际样的测定,回收率在93%~109%之间.  相似文献   

6.
α-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的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光谱相互重叠,但最大发射峰不同,本文据此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同时测定NAA和IAA的新方法.N从和IAA的线性范围均为0.18~1.8mg/L;检出限分别为:0.14mg/L,0.13mg/L.NAA和IAA的燐光寿命分别为0.9697ms和0.4252ms.该法可用于合成样和水样等实际样的测定,回收率在93%~109%之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真空断路器在增加触头弹簧压力时弹簧操动机构不能可靠分合的问题,在不改变储能弹簧和分闸弹簧能量的前提下,对环网柜用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凸轮轮廓、传动拐臂尺寸和角度、连板尺寸进行优化,建立优化后弹簧操动机构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MATLAB和ADAMS仿真。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机构的出力特性与断路器的负载特性能够实现良好匹配,优化后触头弹簧压力为2 327 N,较优化前效率提高132%。动力学仿真显示,优化后的触头弹簧压力提高为2 286 N。试验表明,装配2 100 N触头弹簧压力时机构能可靠分合,合闸速度减小到065 m·s-1,合闸弹跳减小,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紫外光激发下,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均能发射荧光,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em:291/337nm,λex/em=287/371nm.研究了酸度、光照时间、温度及共存物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多元校正不经分离同时测定N从和IAA两组分的新方法.N从和IAA线性范围分别是6.44×10-8~1.29×10-6mol·L-1,1.94×10-8~3.88×10-7mol·L-1;最低检测限为2.10x10-8mol·L-1,1.08x10-8mol·L-1.该法对两组分合成样及强化水样均有较好的解析能力,回收率在92%~103%之间.  相似文献   

9.
固体断裂非平衡统计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体断裂非平衡统计理论或叫非平衡统计断裂力学是用非平衡统计理论的概念和方法结合微裂纹(或微空洞)演化动力学从微观原子机理出发推导出固体材料的强度、断裂韧性和疲劳寿命等宏观力学量的断裂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微裂纹统计演化方程起着从微观向宏观过渡的核心作用,它的系数可由微裂纹成核长大的微观位错或点缺陷等机理求得,而其解则通过最弱链模型等与宏观力学量相联系,从而可统一推导出微裂纹分布函数、材料的断裂几率、可靠性、各种宏观力学量的统计分布函数、统计平均值和统计涨落,本理论可广泛用于金属、结构陶瓷和玻璃态高聚物的脆性、疲劳、延时和环境等断裂类型.主要阐述了上述思想和方法,并给出了部分新结果,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紫外光激发下,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均能发射荧光,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em=291/337nm,λex/em=287/371nm。研究了酸度、光照时间、温度及共存物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多元校正不经分离同时测定NAA和IAA两组分的新方法。NAA和IAA线性范围分别是6.44×10^-8-29×10^-6mol·L^-1,1.94×10^-8-3.88×10^-7mol·L^-1;最低检测限为2.10×10^-8mol·L^-1,1.08×10^-8mol·L^-1。该法对两组分合成样及强化水样均有较好的解析能力,回收率在92%-103%之间。  相似文献   

11.
当真空预冷设备结构一定时,预冷工艺过程主要由预冷果蔬品种及装载率决定。通过分析预冷过程中槽内压力的动态变化过程,讨论了质交换系数及装载率对槽内压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棵白菜、单棵白菜、生菜及蘑菇的真空预冷试验,装载率分别为53.6%、3.76%、11.2%和20.5%.试验结果表明,装载率较大时,槽内压力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值,从而防止预冷果蔬表面结冰现象;对于质传递系数较大的果蔬,装载率可以低一些,从而缩小预冷时间。因此在进行真空预冷时要根据果蔬种类确定装载率。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硅粉在普通氮气和高纯氮气中的高温自蔓延合成反应过程,分析了稀释剂、氮气纯度与压力、成型坯体的气孔率等工艺参数对硅粉自蔓延过程的点火、最高燃烧温度及产物特征的影响.从热力学、动力学及Si3N4热分解过程几个方面分析了低氮气压力下燃烧合成Si3N4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最高燃烧温度不高于相应氮气压力下Si3N4的热分解温度,就可以用SHS方法合成Si3N4;并在氮气压力为0.6~2.6 MPa时.以纯硅粉为起始原料燃烧合成出游离硅含量小于O.5%,β与α相混合,粒度为1~2 μm的Si3N4粉末;低氮气压力下硅粉的自蔓延合成反应,必须要引入Si3N4稀释荆,压坯气孔率控制在0~70%,否则反应不能进行;体系最高燃烧温度随着氮气压力和压坯气孔率的增加而升高;所需的最低氮气压力随硅粉粒度增大而提高;产物形态沿圆柱样径向有差异,由外到里β—Si3N4相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磨粒与羰基铁粉的粒径匹配性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并优化磁感应强度、研磨压力、研磨盘转速和工件转速等工艺参数,采用集群磁流变研磨方法对6H-SiC晶片进行了研磨试验。结果表明:当磨粒与羰基铁粉的粒径比约为1.5时加工效果较好;各工艺参数对6H-SiC加工的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磁感应强度、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工件转速,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磁感应强度、研磨压力、工件转速、研磨盘转速;磁感应强度可以改变羰基铁粉的吸附力,从而改变对磨粒的把持程度,成为影响加工效果最显著的因素。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工件转速60r·min-1;研磨盘逆向转速90r·min-1;研磨压力70kPa;磁感应强度0.012T。在此优化条件下能获得最大的材料去除率(0.498μm·min-1)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86.3nm)。  相似文献   

14.
孔板型空化器羟自由基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化释放出的能量对过程进行强化是能量利用的新途径,羟自由基·OH产量直接反应了空化的强度和效果,为了提高·OH产量,寻求最优空化条件,对水力空化·OH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多孔孔板作为空化的发生元件,采用亚甲基蓝作为·OH的捕捉剂,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间接测量·OH产量。分析了亚甲基蓝溶液浓度、入口压力、溶液温度、氧气混合速度和反应时间对·OH产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亚甲基蓝溶液浓度在16~19μmol/L时对·OH的捕捉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入口压力、溶液温度和氧气混合速度分别为0.2MPa、30℃和45L/h的条件时,OH产量最高;反应时间与·OH产量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消落带岩体在加载过程中其应力-应变和声发射特性,分析其变形破坏过程中各阶段的阈值,在单轴压缩、有CT断面扫描的辅助条件下,运用MS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PAC声发射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消落带3个高程岩体进行试验测试。获得了岩石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横向应变和体应变之间的关系特征曲线,以及加载过程中压密、启裂、损伤(破坏)各阶段的声发射信号数量、能量(振幅)等特征。两方法均可得到试件启裂、损伤阈值和峰值强度,但结果有一定差异性。通过两方法联合分析,可预判其岩体启裂强度和损伤强度分别为峰值强度的0.4倍左右和0.8倍左右。试验间接反映出消落带岩体改造强烈程度中部区域大于顶部和底部区域,与实际情况较一致。  相似文献   

16.
爆轰合成纳米石墨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密度分别为1.40、1.45、1.50、1.55和1.60g/cm^3的纯TNT药柱,以及在密度为1.55g,/cm^3的TNT炸药中分别添加2%、5%、8%、10%、15%(质量分数)石墨的药柱,在CO2、N2保护气氛中和真空(约200Pa)条件下用爆轰方法合成了纳米石墨粉。爆轰后在容器内收集到的产物为黑色粉末,X射线衍射检测的结果表明为石墨结构的颗粒,粒径尺寸分布在2~33nm之间。纳米石墨粉相对炸药量的产率为:纯TNT炸药为14%~35%,TNT炸药 石墨为18%~42%。纳米石墨粉的产率在CO2保护气氛中最高,在N2、真空中依次降低;随TNT炸药密度的增大产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的液体微扰变分统计理论和van der Waals分子混合物的等效单组分流体模型,计算了压力在9~49GPa范围内1:1,4:1和1:4摩尔比的液态CO-N2混合物的高压物态方程.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化学平衡以及相平衡.结果表明,CO:N2为1:1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不同比例的混合体系在压力区间为20~30和30—49GPa范围内,Hugoniot曲线逐渐趋于软化,这意味着该混合体系在20和30GPa压力点附近分别经历了结构性相变.在极端条件下该混合体系中液态CO与N2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冲击压缩产物形成时吸收了部分系统能量,导致了体系的冲击温度和冲击压力有所降低.随着N2初始组分的增加,Hugoniot曲线向上平移,其中CO:N2为1:1摩尔比时其Hugoniot曲线居于1:4和4:1两者之间,表明Lorentz-Berthelor组合规则在计算液态CO—N2混合物的高压物态方程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软质印章石的加工质量,在不同型号砂纸和溶胶-凝胶(SG)抛光膜上磨抛巴林石、高山石、芙蓉石3种印章石,探讨研磨盘和载物盘的转动方向、转速,加工压力,加工时间等工艺参数及工艺路线,并确定每道工序的最大光泽度值,以及印章石表面形貌和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终优化工艺的研磨盘、载物盘分别以300,120 r·min-1同向转动,加工压力为15 MPa;最佳工艺路线是通过在400#砂纸半精磨、在2 000#砂纸的精磨和在SG抛光膜上抛光,使印章石表面光泽度达到50以上,粗糙度在100 nm左右,表面形貌在放大100倍时无明显划痕.  相似文献   

19.
依据塔中地区地震资料解释的断裂体系、中-下奥陶统顶底界面古构造图和40多口井裂缝特征统计等成果,在对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声发射地应力测量、岩石力学参数和单轴抗拉强度测试的基础上,考虑断裂对裂缝形成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加里东中期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裂缝形成期地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有效值为51.8~62.4 MPa,平均值为57.0 MPa,抗张强度为4.13~8.02 MPa,平均值为5.75 MPa;有效张应力高值区是构造裂缝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和较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大的断裂带交汇处和断裂带的部分区段内,与实际钻井统计的中-下奥陶统裂缝线密度和油气井分布区基本吻合,可以为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新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真空冷却技术是保持贡丸品质和延长贡丸产品流通中货架期的一种有效方法。以质量损失率、色差、过氧化值和酸价等为衡量指标,对真空条件下不同的冷却温度对贡丸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贡丸采用真空冷却工艺可以快速降温,质地明显优于常压冷却,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嫩度;但随着温度的降低,贡丸的剪切力增加,在20℃时达到最大值5.7 N ;真空冷却温度对贡丸色泽无明显影响。在过氧化值和酸价方面,真空冷却可以减缓贡丸的脂质氧化,有利于贡丸产品货架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