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开始独立,具体表现在文笔说的变迁、对文体特征进行探讨、文体分类趋细 和永明声律论的创建这几个方面。文体独立的原因与魏晋时期审美意识的变化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审美心理 结构的变化和审美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服饰记载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颤动,透过服饰的变迁可以解读着装者服饰心理的变化。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反映出近代女性着装心理的求简趋向。具体表现在:服饰审美上追求自然、简洁;穿着搭配上追求简便、随意;而服饰用材方面则以朴素、实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陈慧姝 《高等职业教育》2005,14(2):42-43,57
人类不同时期的观察角度和内容是不同的,作为设计师都有自己设计的视点和思考。时代在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平面设计师应沿用不同的方法视点来进行设计,同时设计的形式也在发生转变,即注重实用功能,兼顾审美功能,提倡从人的使用和感受来思考和观察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弘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1):62-65,83
对魏晋时期的文体论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对涉及文体论的诸家之说进行简述并进行分析,初步形戍了史的规模;通过对魏晋时期文体论发生发展的考察,描述了文体论的出现与文学自觉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文学思想、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清乾隆时期是象生瓷发展的兴盛时期,其兴盛原因有乾隆皇帝的大力支持、唐英的贡献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等等,具有深刻的审美文化内涵,折射着乾隆时期审美趣味的变迁和民间、西方文化的浸染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天使在作战》这篇直指医疗腐败的报告文学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寓示着报告文学已经经受住了社会转型期经济大潮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并重新确立了报告文学独立的文体品格。报告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社会批判的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持批判精神,才能坚守报告文学的文体品格。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嘉时期中越边境贸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越南边贸往来的历史相当悠久,自宋初越南独立后不久就开始了。清代乾嘉时期,中越边境贸易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得到了发展。由于边境贸易也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近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变迁以及清政府对外贸易态度和政策的变化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危机根源于文学承载量及其社会值域的历史性陷落,这是人类文明与科学文化发展变迁的必然,这种变迁使文学在全部人文体系中的正典地位已不复存在,适应人们审美需求和阅读方式的变化,文学的表现形式将日趋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势不可挡,它不仅冲击着我们的经济,还冲击着我们的文化。在这种态势下,我们的文化变迁速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速度尤快。我们关注文化变迁.更关注因何变迁、如何变迁。文化变迁,涉及一个文化模式的创新、发展和变化,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若能找寻出一个文化变迁的规律或模式,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提出一个文化变迁的规律,即碎片化到重构。  相似文献   

10.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作品风格变化其弹奏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具体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几个有代表性时期来阐述钢琴基本弹奏方法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11.
文学文体语言的审美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文体语言的审美运作黄爱华文体学作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学科,诞生于本世纪初。1908年,法国学者塞偕哀《文体学与理论语言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文体学的问世。文体学从它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到现在,继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和...  相似文献   

12.
从枣庄段运河和所运货物的变迁入手,分析了不同时期运河变迁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之间的相:巨关系,结果表明,运河变迁对区域发展具有重用的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和枣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尝试探讨了枣庄运河开发与区域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曲笔”艺术,是杂文的本质特点。早在先秦时期,“曲笔”就是古代论理杂文中常用的表现技法,并一以贯之至后来的唐宋明清时期。五四之后,随着杂文独立文体地位的确立,经鲁迅等现代作家的继承与创新,“曲笔”论理成为杂文根本的文学特征。杂文最常用的“曲笔”论理方法是象征、暗示、影射、类比、对比等。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的文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魏晋时期的文体论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对涉及文体论的诸家之说进行简述并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了史的规模;通过对魏晋时期文体论发生发展的考察,描述了文体论的出现与文学自觉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文学思想、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5.
金元之时,曲体迎来兴盛,词曲间的文体互动突出表现为词之曲化、以词为曲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高位文体受到新兴文体影响而发生的变异,后者则指的是新兴文体吸纳高位文体的某些特质以实现尊体目的。专就以词为曲来说,刘祁、周德清、陶宗仪等金元时人已对此文体现象有所关注和阐述。本文择选元好问、白朴、胡祗遹、王恽、张可久、薛昂夫六家,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金元两朝以词为曲现象在创作上的具体表现。明清以迄于近代,不少词论者在论述词曲关系时,多有对金元之时以词为曲现象的阐抉。相关理论阐述及创作呈现,共同推进了对以词为曲这一古代文学中极为重要的文体互动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撇开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观念,杂文可以定义为一种兼容现实功利性和文学审美性的独立文章样式,它既非单纯的文学文体,也非纯实用的应用文章。杂文的文学性可以通过杂文艺术形象的真实存在得以佐证,但并不因此就证明杂文是文学文体。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日重“胆”,二日杂文创作的思维品质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海南三亚回族社区经济变迁的具体表现,引发变迁的主要因素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文诗是外来文体,也是中外文体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特殊的抒情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更多时候被认为是新诗的一种诗体.事实上,它是一种具有文体稳定性和模糊性的独立文体。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从自发的文体到自觉的文体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时代电子媒介以阐释中介的身份呈现了感性化的审美世界,在制造和引导大学生审美欲望化的表达和叙事的同时,也带来了具有综合化、累积化、群体化的审美疲劳。这些审美疲劳具体表现为视觉、听觉和身体上的疲劳,为多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图像这一媒介已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教育教学中,而它的出现,即方便了教学过程,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本文将从读图时代带来的英语教育变化入手,分析读图时代英语语言审美教育面对的困境,探索在时代变迁中提升英语语言及审美教育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