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开始大力发展,但存在观念偏差、体制不合理、资源整合和配置失调等问题.科研管理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转化、重成果档次轻使用价值等倾向,科研成果转化率日益低下.结合潍坊职业学院科研和成果转化的经验,探讨高职院校成果转化模式,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成果转化的一些做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科研项目开展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关系到师范生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成效是众多师范类院校科研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阐述师范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现状。分析制约师范院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探索一条提高师范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成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体水平较低。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是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构建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是推动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既有学校内部科研管理观念、科研选题、知识产权意识、科研成果的性质、供求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又有缺少成果发布平台、成果转化渠道不畅、资金哥殳入不足等卟在因素,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在产学研结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师范院校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师范类)的特点,提出了在高师院校中办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师范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我们的科技成果为何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或商品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关注,因我从事科技工作50多年,也考察了国内外很多地方,对此我有较多体会。我认为“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这个问题受以下因素的制约或影响:科研方向、科技成果本身的问题、工业基础、领导的决心、科技人员的思想和作风、科研体制。在这六个问题中,我国现在的科研体制是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类专业的就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师范院校在强化自己传统优势师范类专业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新增了一些非师范类的专业,而且非师范类专业所占的比重还逐年增加。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大环境下,研究如何提高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类专业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的最终归宿是服务社会,转化为生产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不很理想,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此,高校应该出台政策,提高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协助科研人员,努力使研究成果更贴近生产实际 高校要尝试发展多种科研成果转化形式,创新转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受到科研环境差、科研力量分散、研究方式封闭、研究方向不稳定等因素制约;教师科研能力是可能在科研实践和地方社会科研实际需求中得到发展的,在发展教师科研能力的过程中应遵循目的性、突出重点性、开放性、软硬件并重和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吴慧贞 《华东科技》2014,(10):71-73
科技成果科普化是将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过程,是公众理解科技、掌握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需要。本文从科研成果科普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了实现科技成果科普化的对策。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科普化的内涵科技成果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离不开两个"化":一是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二是科技成果的普化。  相似文献   

11.
曹建波  赵天峰  鄂世举  朱喜林  高春甫  贺新升 《科技信息》2011,(14):I0020-I0020,I0023
针对师范类高校机械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首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与师范类专业相比,机械专业学生在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经费投入、设备支撑、实验场地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并在思维方式、评价标准、培养目标上存在一定冲突,通过分析,提出了加强师范院校机械专业大学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科学管理研究》2017,(2):43-46
创新意味着活力和发展,而科研成果转化则意味着如何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中去。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由于专业科研机构对自身定位不准确、科研机构科研项目与实际具有偏差等原因,导致部分科研工作者缺少创新性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从专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与成果转化率评价入手,分析目前我国专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与成果转化率评价的关键性因素,从而提出专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与成果转化率评价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如何有效推动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意义深远。本研究以2018年全国159个高职院校的截面数据实证研究了“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显著的推动效应,但院校综合实力与专业开设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由于相关专业的特点所限,文科类高职院校和理科类高职院校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具体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不同。在本轮“双高计划”遴选中,“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为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明显,呈现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英语基础教育是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对象,作为培养新型英语教师摇篮的师范院校,理应密切关注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关注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与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对接;对师范院校而言,怎样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驾护航",也越来越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从地方院校与中学"政策群"、地方院校与中学课程体系衔接以及地方院校与中学实践双向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以供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管理单位及广大教学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官"、"产"、"学"、"研"一体化是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但省属高校科研成果在转化过程中遭遇尴尬———科研实力较弱,科研成果的科技含量低,市场需求量小。本文立足于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提出提升省属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石。省属高校应从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与广东省经济实力相当的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的高校为标本,选取2004~2008年最具代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对比,总结出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的原因是成果应用项目及科技服务项目较少、技术转让合同数量和金额较少、专利出售少、科技成果应用与科技服务人员不足。对此,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广东省高校应建立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如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健全评估激励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强化项目孵化机制等,从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胡刚 《安徽科技》2001,(10):34-36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来源。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高校科研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统计,1991~1997年间,全国高校共鉴定科研成果56816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31974项,成交金额28.35亿元;出售专利2626项,成交金额2.48亿元。 安徽大学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八五”期间,争取各级纵向项目514项,经费350.49万元。“九五”期间,发表论文4769篇,出版著作357部,获各级奖励109项,被SCI收录论文208篇,有148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合同经费4000多万元。在全国大多数省、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是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广东省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增长迅速,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因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普遍不高。该文从科研人员、高职院校、企业三个层面分析广东高职院校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成果四位一体转化平台的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我国科研成果生产的重要基地,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与社会接轨的主渠道,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每年都取得数以万计的科技成果,科研成果转化状况却不容乐观。据国家教育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高校每年的国家级科技成果达6 000余项,但真正实现有效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10。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造成了有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对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针对我国目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结合现代高校多学科并存,各专业同校的局面,提出了科研成果跨学科、跨专业合作推广的架构高校科研成果四位一体转化平台的构思。  相似文献   

20.
杨雪 《华东科技》2023,(11):107-109
<正>通过对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技工作相关指标,如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情况、人才引进情况、科研基地数量、新增科研项目和到账科研经费变化情况、科研论文篇数及SCI论文影响因子变化情况、获奖情况、学术交流情况以及专利、品种审定及科研成果转化情况等的统计与分析,本文得出该学院今后推动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举措包括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继续加强基地建设、变革科研激励机制和鼓励原始创新、继续加强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