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石材锯切过程中圆锯片的轴向变形及其与轴向力之间的关系,根据弹性薄板小挠度弯曲的基本理论,对轴向力作用下圆锯片的轴向变形进行理论推导,并通过编程进行数值求解.采用实验方法测量圆锯片在锯切石材时的轴向变形及轴向力信号,并将圆锯片上一整圈的轴向变形实验结果与解析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圆锯片轴向变形的结果符合得较好,由圆锯片所受的轴向力可以推导出锯片的轴向变形.  相似文献   

2.
对石油钻机液力变矩器各工作轮中液体的静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了液力变矩器各工作轮轴向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实例计算发现,泵轮的轴向力拉动泵轮向涡轮靠近;涡轮的轴向力拉动涡轮向泵轮靠近;导轮的轴向力拉动导轮向泵轮靠近。三个工作轮的轴向力随着变矩器的工况变化,在起动工况时达到最大值。泵轮的轴向力最大,且变化起伏较大;其他两轮的轴向力变化较平稳,且数值也较小。轴向力除了与供油压力有关外,主要是与泵轮转速的二次方和循环圆有效直径的四次方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石油钻机液力变矩器各工作轮中液体的静压分布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了液力变矩器各工作轮轴向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实例计算发现,泵轮的轴向力拉动泵轮向涡轮靠近;涡轮的轴向力拉动涡轮向化靠近;导轮的轴向力拉动导轮向泵轮靠近。三个工作轮的轴向力随着变矩器的工况变化,在起动工况时达到最大值,泵轮的轴向力最大,且变化起伏较大;其他两轮的轴向力变化较平稳,且数值也较小。轴向力除了供油压力有关外,主要是与泵轮转速的二  相似文献   

4.
目前,现场上用的单头单螺杆式水力机械的工作理论尚不完善。本文拟用投影法给出这种水力机械的啮合理论及其作用力(扭矩、总轴向力、液压差轴向力、正压力轴向力、端面轴向力、倾倒力矩、横向力等)的理论表达式。为单螺杆式水力机械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2250热连轧R2轧机轴向力过大导致传动系统的主电机轴承座和水平轴轴承座移位事故的问题,研制了轴向力在线监测系统并对轴向力进行长期在线监测.从理论上剖析了轧机轴向力生成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和探讨,得出轴向力的大小与辊系交叉角密切相关.通过减小辊系轴承座与牌坊之间的间隙来控制交叉角的大小,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小轧机轴向力,这一结果得到现场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路春英 《甘肃科技》2002,18(6):80-80
离心泵在运转时 ,在其转子上产生一个很大的作用力 ,由于此作用力的方向与离心泵转轴的轴心线相平行 ,故称为轴向力。轴向力对离心泵特别是多级离心泵的设计和运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在泵的传统理论和设计实践中 ,离心泵的轴向力问题是历史遗留的定量化程度最低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 ,轴向力处于“既难准确计算 ,又难准确测量” ,目前还处于估测估算阶段。因此 ,在离心泵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准确的计算、控制与平衡轴向力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轴向力的产生1.1 由于叶轮外表面压力分布不对称所产生的轴向力。假定离心泵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焦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343-6346,6353
燃气轮机转子的轴向推力是燃机总体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某型燃机,通过建立轴向力仿真平台,计算不同装机状态燃机的轴向力载荷;并结合大量整机试车与轴向力实测数据,分析影响该载荷的关键因素,以期减少试车次数,降低成本。研究与实测表明,运行工况、涡轮导向器喉道面积、封严结构等均构成影响轴向推力的关键因素。更改封严直径、修整喉道面积能够大范围地调整转子轴向力,调整封严间隙值能对轴向力进行微小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轴流式水轮机轴向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模型试验中轴向力的测定、轴流式机组轴向力的一般变化规律、下游水位和机组顶盖补气对轴向力的影响等。提出了导叶全关时机组的负轴向力与下游水位的关系可按费洛德数相等进行原模型换算;机组甩负荷时,顶盖补气能有效地减小抬机力和转速升高;以及在数值计算中应以模型实测轴向力特性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水轮机动态过程中轴向力的变化规律才能有足够的精度,否则将造成较大的误差而无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燃气轮机转子的轴向推力是燃机总体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燃机转子轴向推力必须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载荷范围内,即作用在轴承上的轴向推力大小合适且不换向。因此,对空气系统转静腔室轴向力展开计算与试验研究,开展空气密封系统流体网络计算,揭示转-静盘腔气体轴向力产生机理,将转-静盘腔气动推力与转子支承系统解耦,提出一种转-静盘腔气动轴向推力的直接动态测试方法,搭建了转-静盘腔轴向力机理试验台,开展不同压差与不同转速下的转-静盘腔轴向力测试,并利用理论计算与仿真计算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轴向力直接测试方法准确、可靠。以上研究结果对揭示燃气轮机转-静盘腔轴向力产生机理,明确影响燃机高压转子轴向力大小与方向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转速、载荷条件下机床主轴轴承的最佳预紧力,满足高速机床主轴全速段性能要求.方法建立基于拟静力学的轴承分析模型,计算不同转速、负荷条件下满足轴承使用寿命的最大轴向预紧力,和能够限制轴承陀螺旋转的最小轴向预紧力,得出预紧力取值的上下限.通过试验分析轴向预紧力对电主轴轴承温升和振动的影响.结果在低速范围内,轴向预紧力的变化对主轴振动和轴承温度无明显影响.在中速范围内,随着轴向预紧力增加,主轴振动有较明显减弱,轴承温度有较明显增加.在高速范围内,随着轴向预紧力增加,主轴振动大幅度减弱,轴承温度大幅度增加.结论在每个转速范围内分别引入不同的预紧力上下限权重值,得出满足高速机床主轴全速段性能要求的轴承最佳预紧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洛阳地铁1号线武汉路站半幅盖挖深基坑工程中混凝土支撑轴力异常增大,甚至远远超过设计控制值的现象,结合监测数据和施工现场实际工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引起混凝土支撑轴力增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基坑明挖侧荷载、钢支撑位置、钢支撑轴力均对混凝土支撑的轴力大小产生显著影响,造成本基坑混凝土轴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明挖侧的施工机械和运载车辆等所产生的较大荷载,因此工程中应控制基坑边的荷载值,并且在开挖过程中及时架设钢支撑和及时补充钢支撑的轴力。  相似文献   

12.
为轧制出合格的非对称轴类件产品,需要阐明非对称轧制轧件轴向力调整平衡机理和轧件轴向窜动机理.作者建立了非对称楔横轧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非对称轧制与对称轧制两种工艺下轧件所受的轴向力,发现非对称轧制时轴向力能自调整;比较分析跟踪点的轴向位移,得到了非对称轧制弱侧瞬时展宽量增大、强侧瞬时展宽量减小的结论,该结论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将非对称轧制分为稳态轧制和非稳态轧制过程,分析了非稳态轧制轴向力调整平衡的过程和稳态轧制时轧件窜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支撑轴力是验证基坑支撑体系安全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施工期的基坑安全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场的支撑轴力监测数据反映出明显脱离实际的现象,轴力监测数据常大幅超出实际安全设计值,难以作为施工期安全监测的有效指标。考虑非荷载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支撑应变数据的影响,选择CEB90模型为例,进行应变的修正,给出相应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并对实际的支撑监测数据进行轴力修正,对比修正前、后轴力变化。结果表明:非荷载因素对轴力监测有很大的影响,现场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应该考虑非荷载因素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旋铣制孔过程的分层机理,提出一种基于经典板壳理论的用于解析复合材料螺旋铣孔出口分层的临界轴向力模型.模型分析表明,螺旋铣孔过程剩余的未切削材料厚度是影响材料出口分层的重要因素;随着未切削材料厚度的减小,材料发生出口分层的概率增加.开展了复合材料螺旋铣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模型轴向力临界值最大偏差为13.48%.全因子实验结果显示,轴向力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加而降低,随每齿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每转轴向切深的增加而增加;刀具磨损与轴向力大小呈线性关系,当每齿进给量为0.02mm/齿、主轴转速为6000r/min、每转轴向切深为0.1mm/r时材料所受轴向力最小.  相似文献   

15.
钢支撑是基坑围护结构中采用最多的内支撑,因其是金属支撑的缘故,其受温度变化影响会产生不可忽略的热胀冷缩变形,同时在支撑内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而实测轴力的变化不能区分是由于开挖还是温度变化引起的,这对工程安全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何计算钢支撑的温度应力变化是分析温度对其轴力影响的关键.依据弹性热力学原理,推导了变温引起轴力变化的公式,定量地分析温度变化对钢支撑轴力的影响,实测轴力数据结果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最后考虑到变温沿管壁的分布情况,结合化工原理中关于温度传导分布的理论,给出了温度应力引起轴力变化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is a solid-state welding process that utilizes a rotating tool to induce gross material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join two parts together.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axial force control can be used to achieve good welding quality. However,in the welding process,due to workpiece's geometry error,improper clamping and other process variations,the axial force can vary significantly and produce welding defects.The control of force in the process of FSW is investigated. At first,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is described,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custom real-time wireless force dynamometer for FSW. Then,an axial forc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based on nonlinear force controllers for FSW. Experimental validations are carried out on an FSW platfor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troller maintains the constant axial force and shows desirable dynamic behavior, even when the disturbance i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计算钢骨混凝土柱的正截面强度,对钢筋混凝土部分和钢骨部分所承担的轴力大小进行了分析,根据冶金工业总公司结构设计标准中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力分配方法,该方法根据钢骨混凝土柱在轴心受力状态下,钢骨部分与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状态来分配轴向荷载,然后根据现有规范来计算两部分的承载力,其和即为钢骨混凝土柱的正截面强度。该方法使得钢骨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概念明确,计算简单,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