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平衡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2.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3.
应用15N微区试验对氮肥在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随着作物生长的进行而逐渐提高,氮肥的损失和土壤的残留则逐渐下降。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层土壤中,占全部土壤残留肥料氮的85%以上。氮肥的总损失在30.4%~54.4%之间,其中氨挥发损失为25.4%~33.3%,为稻田氮素的最主要损失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外撷英     
用近红外分光分析法进行牛粪堆肥的成分分析为了促进牛粪堆肥在农业上的应用,日本静冈县畜产试验场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用近红外分光分析法(NIRS)分析牛粪堆肥的新技术,并已开始在农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化肥是一种速效性肥料,一般被作为追肥使用,对于即时补充农作物的营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化肥在土壤申溶解和挥发都很迅速。农作物往往吸收不完,因而利用率很低,损失很大。以氮肥的尿素为例,据分析,直接被农作物吸收的肥效利用率最高只达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其余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氮素在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SPAC)去向及迁移转化机制,在对比试验基础上,结合同位素N~(15)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氮素的迁移转化机理以及肥料氮归趋利用.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薄露灌溉模式W1、间歇灌溉模式W2)可以有效地抑制肥料氮淋失;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节水灌溉模式NH_3挥发总量显著小于常规灌溉,同时降低肥料氨挥发量在总氨挥发中所占的比例;节水灌溉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吸氮量,随着生育阶段的推移,各处理植株吸收肥料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值亦呈下降趋势;此外,节水灌溉模式稻田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均少于常规模式,降低幅度为14.6%,作物吸氮量则明显高于W0,相比W0模式,W1和W2模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2%和14.2%.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科技》2013,(6):60-60
用科学的方法积存农家肥,可有效防止肥效的挥发损失,帮助磷的吸收,成倍提高肥效。方法是:在堆沤肥料时,每100公斤堆肥中拌人5公斤至10公斤的过磷酸钙,经过10天至20天的堆沤,可增加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调理剂投配比及粒径对污泥堆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采新型可循环LWK调理剂的用量及粒径对污泥堆肥速率和氮素损失的影响,以城市污泥与新型LWK调理剂为原料进行为期25 d的堆肥试验,分析了堆肥过程中的物料二氧化碳产生速率、有机质含量(VS和DOC)、氨气挥发速率、氮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m污泥∶m新型调理剂=1∶0.8时,堆体的CO2产生速率最高可达12.44 mg/(kg·VS·d),氨气挥发最少;在调理剂粒径筛选中,采用三个调理剂粒径水平20.0、30.0、40.0 mm的调理剂进行堆肥试验,三组试验氮素损失率分别为15.73%、6.90%、13.19%.使用平均粒径为30.8 mm的调理剂能够明显降低堆体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9.
硫铵、尿素等化肥通常采用表层撒施作稻田的追肥。用这种方法施在田里的化肥,被水稻吸收利用的只有30~50%,一半以上的氮素被挥发损失掉了,如果施用碳酸氢铵,挥发损失就更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1972年湖南农科院土肥组在长沙、衡山、益阳等地,同贫下中农一道进行化肥深施的科学试验,先后进行了50多个田间对比试验和5000多亩大面积示范,结果证明,化肥深施比表层撒  相似文献   

10.
污泥堆肥对园林植物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万寿菊(Tagetes erecta)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堆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Zn,Cu和Pb重金属的含量,高羊芧和万寿菊在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分别为0~10%和0~5%时,植物生物量、株高及总氮、总磷的吸收均随污泥堆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种植物对Zn均表现出比Cu更强的富集能力,其次是Cr,Ni,而对Cd,Pb的富集能力最低,就不同植物对同种重金属吸收而言,高羊茅对Zn,Cu,Cr和Ni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万寿菊,综合分析认为,高羊茅和万寿菊在污泥堆肥施用比例分别为10%和5%时,对污泥混配土壤中的重金属尤其是Zn和Cu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该方法主要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适合接种到堆肥体系中的毒死蜱降解菌Y3,并采用4个堆制体系考察在接种与不接种菌株Y3的两种堆肥化条件下,土壤中残留的毒死蜱对堆肥进程的影响和毒死蜱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不接种降解菌Y3的堆制B能够在40 d的堆制时间内达到腐熟,并且在堆制第32 d时使土壤中的毒死蜱被完全降解.接种降解菌Y3的堆制C能够更快消除堆肥中植物毒性,减少堆肥腐熟的时间,并且使毒死蜱被完全降解的时间缩短了12 d,接种筛选的降解菌Y3堆肥修复毒死蜱污染土壤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在草坪业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用垃圾堆肥能明显改善土壤,增加土壤养分,提高肥效;对草坪草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色加深,生长速度(高度、叶宽等)加快;对重金属污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垃圾堆肥的配比含量在25%左右为草坪草生长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3.
沸石在国外研究已有一定的历史,在工农业上有着广泛应用。我国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缙云县用沸石粉保肥改土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据介绍,沸石粉拌氨水或碳酸氢铵施用,有很多好处:1.能减少氨气挥发和铵离子流失,起到保肥和保护农作物作用;2.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中阳离子交换容量,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3.吸收和保持水分,提高抗旱能力。根据试验对比,水稻、大小麦、玉米、番薯等,拌施沸石粉后,一般都  相似文献   

14.
高等植物氮素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植物所利用的主要外源氮素形态是硝态氮和铵态氮,NRT,AMT转运蛋白分别介导它们在植物根系的吸收及体内的运输,氨基酸、酰脲和多肽类等有机态氮也可在相应的转运蛋白的作用下被植物吸收利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在硝态氮、铵态氮及有机氮素转运蛋白生物学功能与调控及其与植物氮营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关于氮素转运蛋白研究的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氮素与植物镉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氮素营养与耐镉性关系受土壤类型、镉的浓度和植物种类等因素影响.氮素是植物所需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镉胁迫下,氮素养分管理影响镉离子的吸收、分配和脱毒,从而改善镉离子的毒害和植物营养的平衡.氮素形态尤其是无机氮源不仅会影响镉胁迫下氮代谢而且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代谢.文章综述了植物对氮代谢以及氮素对镉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通过合理的养分管理正确处理植物氮素和镉胁迫之间的关系,利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6.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大多数耕地土壤中磷素易与Ca2+、Fe3+、Fe2+、Al3+等结合成无效态磷,植物难以直接吸收利用.解磷微生物可活化难溶性磷,将其接种于堆肥,有助于提高堆肥产品磷素植物可利用程度.从鸡粪好氧堆肥中筛选获得高效解磷细菌,为生物强化富磷堆肥的制备提供菌种.利用NBRIY培养基初筛获得解磷菌,...  相似文献   

17.
水稻的高产稳产需要多种养分的均衡供应,土壤中缺乏某一种养分,往往限制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利用.据有关文献报导,土壤中有效磷钾缺乏时,氮的利用率仅为34—49%,增施磷钾肥可提高到50—60%.为了总结稻田氮肥管理措施,本文初步综合我省近年氮磷、氮钾、氮硅、氮肥与有机肥等配合试验资料,就协调养分对提高氮肥利用率作如下分析叙述:一、以磷促氮,提高肥效我省稻田土壤肥力低,氮磷养分贫乏,采取氮磷配合,无论瘦田或肥田均较单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秸秆发酵生产有机挥发酸的微生物种子资源和研究材料,以牛粪、猪粪堆肥、玉米地土壤、腐木以及猪粪堆肥和腐木混合物为接种物,通过传代富集培养,选育到发酵水稻秸秆产酸性能相对稳定的5个复合菌群,即FMc、FMd、FMs、FMw和FM(d+w).经测试,FMw具有最高的秸秆降解能力,其秸秆降解率可达46.4%;菌群FM(d+w)发酵秸秆的总酸和丁酸比产率最高,分别为0.64和0.48g/g;发酵秸秆产乙酸能力以菌群FMd最为突出,其乙酸比产率为0.35g/g.5个复合菌群均缺乏酸性纤维素酶活性,极大限制了秸秆降解率和产酸率,需要进一步的耐酸驯化和培养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19.
以多环芳烃为碳源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选取未受污染的土壤、农业植物废物、树叶和锯屑加入菲配成模拟含菲堆制原料,分别采用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和不添加活性污泥2种方法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堆制,通过测定菲的残留率、堆体pH值、挥发性固体含量及种子发芽率研究了2个过程中菲的降解及堆肥过程的进展.结果表明:添加驯化的活性污泥大大加快了堆肥过程和菲的降解过程,并进一步降低了堆料中的菲含量: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20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4.3%,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1.5%;而未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才降至4.5%.本实验条件下,堆制31 d后,基本消除了堆料及菲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不需额外调节pH、有机物含量,堆肥过程可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0.
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好氧堆肥工艺,对餐厨垃圾和污泥进行联合堆肥化处理,探究二者不同配比对堆肥氮素转化及氮素损失的影响.以w(C)/w(N)=15~40的5组餐厨垃圾和污泥作为堆肥基质,以木屑作为调理剂进行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堆体温度均先升高后降低,最高温度为78℃,w(C)/w(N)越高,堆体的最高温度越低,且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越长,pH先降低后升高至8.5趋于平缓,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不断降低.各堆体全氮和有机氮质量分数先升高后显著降低,铵态氮质量分数先增加后略有减少,硝态氮质量分数很低且变化不大.二者联合堆肥中氮损失27.8%~48.4%,且与投加的污泥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氨挥发占氮损失的52.6%~80.4%,氨挥发是氮损失的主要途径,且随着堆体w(C)/w(N)的增加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