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等离子体发射电子谱研究了SmTiFe_((?)-x)Co_x(0≤x≤5)的组分及结构,其主相为ThMn_(12)型的结构相,同时包含杂质相α-Fe和TiFe_2;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Co原子择优取代8f,8j晶位的Fe原子;随着Co含量的增加,在x≈2处,单位质量的饱和磁化强度有一最大值,为112.3Am~2/kg;居里温度随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粗略推出SmTiFe_(?)的德拜温度约400K。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非晶合金(Fe_(1-x)Co_x)_(77.5)Nd_4B_(18.5)(0≤X≤1.O)的~57Fe穆斯堡尔谱和磁的特性.假设Co原子磁矩保持1.21μB,则Fe原子磁矩随着含量X的增加而增加.Fe磁矩的增加与Fe的平均超精细场的增加是一致的.当Co含量在x=0.7时居里温度达最大值,在室温下,晶体化的FeCoNdB合金在Co含量较小时有高的矫顽场和能积.  相似文献   

3.
利用XAFS技术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1-xCoxO稀磁半导体材料结构随Co含量(x)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Co掺杂ZnO(x=0.02,0.05)时Co2 离子完全进入ZnO晶格中,替代了Zn2 离子,并且造成了Co2 离子周围局域结构的膨胀.当Co的含量x增加到0.10或更高时,只有一部分的Co2 离子进入晶格,剩余的Co2 和Co3 析出晶格形成Co3O4相.  相似文献   

4.
利用XAFS技术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1-xCoxO稀磁半导体材料结构随Co含量(x)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Co掺杂ZnO(x=0.02,0.05)时Co2 离子完全进入ZnO晶格中,替代了Zn2 离子,并且造成了Co2 离子周围局域结构的膨胀.当Co的含量x增加到0.10或更高时,只有一部分的Co2 离子进入晶格,剩余的Co2 和Co3 析出晶格形成Co3O4相.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与非线性椭圆方程:相关的函数Φ(f(x),q~2)的最大值;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函数Φ(f(x),q~2)只在D或▽u=0处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研究Nd2(Co1-x Fex)17-yCry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 实验结果表明, 这些化合物都具有Th2Zn17型结构, Cr和Fe替代Nd2Co 17化合物中Co并未改变晶体结构, 但能引起晶格膨胀. 所有化合物在室温下都表现为易面各向异性. 化合物的居里温度 随着Fe含量的增加和稳定元素Cr含量的减小而升高, 在x=0.5和y=3.3时达到最大值, 而后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等方法,研究LaFe11.6-xCoxSi1.4(x=0.1,0.2,0.3)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结果表明:LaFe11.6-xCoxSi1.4(x=0.1,0.2,0.3)的主相为NaZn13型立方结构,空间群为Fm-3c;随着Co含量的增加,该系列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升高,x=0.1时TC约为202.2 K,并且具有大的磁熵变;外加磁场为1.5 T时,磁熵变-ΔSm=16.1 J/(kg.K).大的磁熵变来源于TC处磁化强度的陡峭变化和TC以上磁场诱发的变磁转变.  相似文献   

8.
用射频共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金属含量φ的 Fe- Si O2 金属 -绝缘体颗粒膜 ,系统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磁性以及隧道磁电阻 ( TMR)效应 .在φ=0 .33处得到最大磁电阻比 RTMR为- 3. 3% .在同样的制备条件下保持φ =0 . 33,用 Co 取代 Fe 得到一系列的( Fe10 0 -x Cox) 0 .33( Si O2 ) 0 .67的颗粒膜 .对其 TMR的研究发现在 x =53时得到最大的磁电阻比为 -4 .3% ,且 Co对 Fe的替代基本没有影响薄膜的微结构 .由 Inoue关于隧道磁电阻效应的理论得到的自旋极化率 P和 Co的原子百分数 x的关系曲线和实验测得的 RTMR ~ x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表明在 Fe Co- Si O2 膜中由于磁性颗粒自旋极化率 P的提高而使 RTMR 变大 .这也和基于第一原理的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量x的(Ni0.8Co0.2)x-Ag1-x。颗粒膜样品,并对样品的各向异性磁电阻和巨磁电阻效应进行了研究,在x=0.4的样品中,GMR值达最大值,为-3%,而AMR值在x=0.75时为0.8%。随着NiCo质量分数x的增加,电子输运行为有着一个从GMRAMR的转变。考察其输运性质,试图来更深入地理解各向异性磁电阻和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10.
以富硼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组分为(Ca,Mg)xSi12-3xAl3xOxN16-x(x=0.3,0.6,1.0,1.4和1.8)的(Ca,Mg) α′-Sialon/BN陶瓷粉体.利用XRD,SEM和EDX检测手段研究了x值对合成产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α′-Sialon含量随着x值的增大逐渐增加,当x=1.4时,α′-Sialon含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大x值,产物中α′-Sialon减少,而Al N增多,并出现一定量的15R(Si Al4O2N4).当x≥1.4时,α′-Sialon晶粒为长柱状.  相似文献   

11.
在氩气的保护下用熔炼法制备了(Mn1-xCox)65Ge35系列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和磁熵变.结果表明,(Mn1-xCox)65Ge35系列合金在Co含量x=0.2时,样品为正交结构,磁矩反铁磁排列; 当Co含量0.2≤x≤0.5时,样品为六角结构,磁矩铁磁排列.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居里温度在250~302K范围内变化.在低磁场(0-1.5T)下,(Mn1-xCox)65Ge35系列合金的最大等温磁熵变为1.7J·kg-1·K-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Nd(Tb,Dy)Co/Cr薄膜.X射线衍射仪分析结果表明溅射制得的Nd(Tb,Dy)Co薄膜为非晶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显示NdTbCo薄膜垂直膜面方向矫顽力与剩磁矩形比分别达到308.8kA/m和0.732,而平行膜面方向矫顽力与剩磁矩形比分别仅为22.3kA/m和0.173,这表明NdTbCo薄膜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随着Nd掺杂量的增加,Nd(Tb,Dy)Co薄膜的矫顽力逐渐降低,克尔旋转角与反射率则逐渐升高.(NdxTb1-x)31Co69的克尔旋转角和反射率分别从x=0的0.2720°,0.2616,上升到x=0.338的0.3258°,0.3320.(NdxDy1-x)33Co67的克尔旋转角和反射率分别从x=0.210的0.2761°,0.3054,上升到了x=0.321的0.3231°,0.3974.Nd掺杂量对克尔旋转角的影响可用Nd(Tb,Dy)Co的亚铁磁结构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为研制低频效应和宽频特性较好的吸波材料,以高纯块状Co、Fe、Si为原料,采用电弧熔炼和高能球磨工艺制备CoxFe80-xSi20(x=0,10,20,30)合金粉体,使用SEM、XRD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合金粉体形貌、结构及Co添加对合金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合金粉体主要由α-Fe相组成;Co的添加使Co-Fe-Si合金的反射率峰值变小,并随α-Fe晶粒尺寸增大而向低频移动;在涂层厚度为1.8mm的条件下,x=20的合金吸收峰频率和峰值分别为4.8GHz和-13.4dB,低频效应较好,x=10的合金吸波峰频率和峰值分别为6.2GHz和-14.8dB,低于-5dB的吸波带宽达14GHz,具有良好的吸波宽频效应。系统研究了Co10Fe70Si20合金的反射率随涂层厚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合金的反射率峰值向低频移动,当涂层厚度为3mm时,反射率峰值达到极值,即在3.7GHz处达到-14.8dB。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Y2Co15.24-xFexCr1.76(x=2-8)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室温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结晶为Th2Ni17型结构,晶格常数a,c和原胞体积V随铁成分增加线性增大.磁取向X射线衍射花样表明,x=2-6化合物显示单轴各向异性,而x=8化合物具有面各向异性,并且出现自旋重取向.该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随铁成分增加而降低.该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随铁成分增加而增加.各向异性场Ba和各向异性常数K1在x=6时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体快淬方法制备的[(Fe1-xCox)0.675Pt0.325]84B16(x=0.1~0.5)系列纳米晶甩带,通过优化退火热处理后,运用磁力/原子力显微镜(MFM/AFM)研究了Co浓度对样品的晶体与微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甩带的微磁及微晶结构与Co对Fe替代的浓度密切相关.甩带的微磁结构可确定为交换耦合畴结构,由随机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点状畴构成,且畴的尺寸约为3~6个其晶粒尺寸的大小.运用Landau-Lifshitz自由能最小化理论解释了纳米晶甩带形成交换耦合畴的机理.甩带的微晶颗粒的直径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变化,但都小于100 nm.具有高矫顽力(iHe)样品呈现了更一致、更大的磁畴结构和更均匀、更细小的晶粒结构.平均的畴尺寸与晶粒尺寸的比例(w/D)可以半定量地表征交换耦合的强度,当x=0.3时w/D达到最大值,此时交换耦合最强,这与磁性测量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研究Co80 xZr20-x(x=0,1,2,3,4)合金、快淬薄带的结构与磁性. 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均较大, 且在实验范围内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经750 ℃热处理2 h后, Co81Zr19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128 (A*m2)/kg;Co82Zr18快淬样品在25 m/s速率下的矫顽力最大, 为60 kA/m, 根据该样品中Co5Zr相的含量较大可知, Co5Zr相为Co-Zr合金的硬磁相;由初始磁化曲线可知, 所有样品的矫顽力机制为成核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研究了D y(Co1-xSnx)2(x=0.025,0.040,0.050,0.075,0.080,0.100)合金的相结构和磁热性能.经分析可知Sn在D yCo2中的替代是有限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确定试样由D yCo2,D yCo3和D y5Sn3三相组成,D yCo2为主要相.随着Sn成分的增加,杂质相D yCo3和D y5Sn3的含量增加.试样D y(Co0.975Sn0.025)2保持一级磁相变,其他所有试样保持二级磁相变.Sn的替代使居里温度稍微有所提高,从142 K(x=0)到148 K(x=0.080).在外加磁场2 T的作用下,试样D y(Co1-xSnx)2(x=0.025,0.040,0.050)最大磁熵变值分别为5.46,4.10和3.96 J.kg-1.K-1.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灌注法将硝酸钴Co( NO3)2·6H2O负载到介孔氧化硅MCM-41孔道内,经煅烧得到Co3O4/MCM-41-x(x表示四氧化钴Co3O4与MCM-41的质量比)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80~440 m2/g,孔体积为0.22~0.34 cm3/g.Co3O4的负载量、扫描速率以及电解液浓度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当x=1.6、扫描速率为3 mV/s、电解液为6 mol/L KOH溶液时,材料比电容高达308 F/g,500次循环测试后比电容保留率为91.3%.  相似文献   

19.
热电氧化物(Ca_3Co_2O_6)_(1-x)(Ca_3Co_4O_9)_x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电氧化物Ca3Co2O6和Ca3Co4O9是Ca-Co-O体系中两个确定的态,其热电性质显著不同.我们采用“快速加热法”制备了(Ca3Co2O6)1-x(Ca3Co4O9)x(x=0,0.2,0.4,0.6,0.8,1),并利用XRD、SEM等实验方法分析表征样品,系统研究了热电氧化物从Ca3Co2O6到Ca3Co4O9的转化过程.从SEM图中可知Ca3Co2O6为无规取向棒状结构,Ca3Co4O9为法向取向与表面近似垂直的片状结构,XRD结果显示x=0.4之前的样品Ca3Co2O6和Ca3Co4O9两相衍射峰并存,x=0.6以后的样品是Ca3Co4O9单相.  相似文献   

20.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悬浮熔炼法制备La0.7Mg0.3Ni3.4(Al0.3Co0.7)x(x=0,0.2,0.4,0.6)储氢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相组成,并用MDI Jade 5.0软件分析相组成和晶胞参数,用开口三电极法测试电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相主要由LaNi5、LaMg2Ni9、La2Ni7和LaNi2.28相组成,随着合金中Al和Co含量的增加,合金放氢平台压下降,最大吸氢量为1.43%(x=0),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Cmax为381mA.h.g-1(x=0),合金电极100个充放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S100从53.0%(x=0)增加到57.1%(x=0.3),循环稳定性增强。当x=0.1时,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