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硫醚系列化合物DMS(二甲基硫醚),DpCPS(二对氯苯硫醚),DpTS(二对甲基苯硫醚)气相Hel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其中Dpcps,DpTS的UPS谱为首次获得。对各体系利用MNDO方法进行了分子构型优化,对优化得到的优势构型实施了RHF/6-31G量子化学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对各个分子体系的UPS谱指认,计算结果分析显示;a)S原子的孤对电子在DpCPS和DpTS中起到阴碍形成  相似文献   

2.
对淬火及淬火后变形Fe-P-N合金在-50℃~350℃温度区的内耗进行了测量,并用TEM观察、分析了合金中的第二相.结果表明,在N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03%和P的质量分数小于0.064%的实验条件下,合金的SKK峰与Snoek峰的峰高比(hSKK/hSs)和Cp-2/3呈线性关系;在Fe-P合金固溶体区中有FeP化合物存在.  相似文献   

3.
手性膦(L)配位的钯化合物PdCl2L2,L=2-MBPA(1);L=3-MBPA(2),在DMF中的循环伏安法电化学研究表明,二个化合物的氧还性质相近,与膦在D-醣上的碳取代位置无关.化合物的氧还反应有一个还原峰和两个氧化峰.比较化合物(2)在乙氰和DMF中的CV图,显示两个氧化峰系由溶剂配位后的还原产物[PdL2(Solvent)2]1-氧化而得  相似文献   

4.
硫酸镁热释光剂量响应的非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室温至500℃测得γ辐照的MgSO4样品的热释光发光曲线,通过计算机解谱,得到4个基本的发光峰.实验结果表明,4个发光峰均为超线性响应.前3个发光峰的超线性随峰温增加而增加,而第4发光峰的超线性反而有所减小.这与所观察到的LiF(Mg,Ti)的剂量响应超线性规律有所不同.文章还讨论了MgSO4,LiF(Mg,Ti)和LiF(Mg,Cu,P)等热释光材料的的剂量响应的非线性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复合增聚型铁铝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FCS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煤矸石及硫铁矿渣制备出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硫酸氯化铁铝(PAFCS),研究了PAFCS的红外(IR)光谱结构特征.IR谱分析表明PAFCS是Fe(Ⅲ)十Al(Ⅲ)与羟基(-OH)以双羟桥为主结构连接的较复杂的高聚物.其IR图谱峰形与α-Fe2O3,α-FeOOH及Fe(OH)3等明显不同.比较了PAFCS,PAC,PFS,PACS的光谱特征,表明PAFCS与已知文献报道的絮凝剂PAC,PFS,PACS有类似性,即由3100~3600cm(-1)处的OH伸缩振动及1600~1650cm(-1)H-O-H弯曲振动的畸变,表明有结构羟基存在;在1100cm(-1)附近M-OH-M伸缩振动峰为中等强度峰,证明有铁羟基或铝羟基以及聚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6.
CDPD(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系统是叠加在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网上的数据通信系统。为了很好地利用移动信道,CDPD系统有一个功能复杂的MAC( 媒质接入控制) 层。在一片DSP( 数字信号处理器) 芯片TMS320F206 上实现了MAC层的功能。介绍了在DSP芯片实现该层协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同步码分多址通信中多用户检测器存在的多址干扰和near-far问题,提出了已知信号能量情况下运算量较小的递推反馈检测器(RFD).它利用检测出的强用户信号逐级反馈消除多址干扰和near-far.在未知信号能量情况下,提出利用相关器输出峰值平滑估计信号能量,从而得到具有一定能量跟踪特性的峰值反馈检测器(PFD).运用MonteCarlo模拟证明了RFD和PFD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电位溶出分析法(P.S.A)可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本文根据这一方法原理,首次采用双通道FIA传递系统以及自制的静止电极壁喷式(wall-jet)流通池,分别用流动注射-电位溶出分析法(FIPSA)和P.S.A法测定了5种Re-EDTA配合物稳定常数,并导出了一组FIPSA法间接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公式。结果表明,间接P.S.A法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方法适宜于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而对于FIPSA法,由于快速流体条件下,置换配合反应的不完全性及可精确控制其反应程度,使其能测定K_(MIy)与K_(MIy)相近的K_(MIy),优于P.S.A法。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Tb(DPSO)6·(ClO4)3、Tb(DPSO)7·(PF)及Tb(PBSO)6·(ClO4)3配合物(DPSO为二苯基亚砜PBSO为苯丁基亚砜)。在室温下测定了它们的固体粉末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Tb(DPSO)6·(ClO4)3配合物中Tb^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中^5D4→^7F5跃迁谱带强度高达806.2cd,Tb(DPSO)7(PF6)3配合物中Tb^3+发光强度次之,T  相似文献   

10.
NETSOFLFSETSINLFSUM─TOPOLOGICALSPACES¥ZhuMingkui;SunQun(TheDepartmentofMathematics)Abstract:Inthispaper,wediscusstherelationo...  相似文献   

11.
基于黏弹性材料的广义流变模型,推导出一种广义阻尼模型及相应的结构动力学方程,分别选用指数函数和高斯函数为广义阻尼模型的卷积核函数,采用Newmark直接积分法计算了Koyna大坝的地震响应,分析了松弛参数、时间积分步长对大坝地震响应的影响,比较了广义阻尼模型和黏滞阻尼模型情况下大坝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广义阻尼模型的响应峰值均大于黏滞阻尼模型的响应峰值;松弛参数越大,广义阻尼的响应峰值越接近黏滞阻尼的响应峰值;指数模型对数值积分时间步长的要求高于高斯模型。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3种一级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即非晶PdNiCuP的晶化与无序和有序型相变、形状记忆合金Cu 11.9Al 2.5Mn的无扩散位移型相变以及共析合金Zn 22Al的共析相变,设计并测量了3种材料的电阻和内耗,并采用插值法获得不同温度下内耗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相变内耗峰不是弛豫型内耗峰,而是弛豫参数发生突变的结果,相变内耗峰高度与频率的关系是弛豫的表现.在低温区域,观测到其相变内耗峰的结构弛豫现象,并可用结构失稳和结构弛豫的概念定性解释升温速率对相变内耗峰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格构锚固边坡地震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并完成比例尺为1∶8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格构锚杆框架支护边坡在汶川波水平向、竖直向和水平竖直双向激振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激振方式都会使边坡产生水平和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水平向激振主要产生水平向加速度放大效应,边坡上方动力响应强度比中下方动力响应强度明显,内部动力响应强度比坡面动力响应强度明显;竖直向激振主要产生竖直向加速度放大效应,边坡中上方坡内动力响应强度大于坡面动力响应强度,边坡下方坡内动力响应强度则稍弱于坡面动力响应强度;加速度动力响应峰值放大系数(PGAA)随坡高也呈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水平向激振下,水平和竖直向PGAA都是随坡高非线性增大;在竖直向激振下,水平向PEAA和激振加速度峰值AZmax≥0.400g时的竖直向PGAA随坡高非线性增大;在水平和竖直双向激振下,边坡中下方水平向PGAA和AXmax≥0.400g时竖直向PGAA随坡高非线性增大.3种激振方式下动位移响应主要出现在水平方向上,且呈现出非线性特征.水平向或水平竖直双向激振下,主要产生水平方向的永久位移,其量值接近但方向相反;竖直向激振下产生的水平和竖直向永久位移较小.3种激振方式下主要产生水平方向动土压力响应,响应程度比较接近,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动土压力峰值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坡中.  相似文献   

14.
汪峰  唐现梓  黄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8):12440-12448
为了掌握滚石撞击作用下山区输电塔受力特性,以某山区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T型输电塔为对象,采用非线性显式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输电塔滚石撞击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输电塔撞击区域杆件变形、应力及其时程变化,分析了滚石撞击位置、角度、速度以及滚石直径对输电塔撞击响应的影响规律,给出了输电塔滚石撞击力峰值计算公式,并与其它算法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输电塔滚石撞击力呈现三角脉冲形态,持续时间短、冲击力大;输电塔撞击区域塔杆变形和内力较大,撞击时塔杆应力水平瞬时达到峰值,随后迅速振荡衰减,并逐渐稳定;滚石撞击后塔杆发生塑性变形,出现残余应力,但残余剪应力水平小于残余轴向应力;滚石撞击位置处于1/6到1/8塔高时,滚石撞击力峰值和杆件的残余轴向应力相对较大,撞击角度为0°时,输电塔的撞击响应最为剧烈,撞击速度和滚石直径对输电塔撞击响应影响较大;④撞击力峰值拟合公式可用于输电塔滚石撞击力的估算。  相似文献   

15.
桩身外露高度对山区输电线路桩基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陡坡地形条件下山区输电线塔桩基础由于受坡度、地形地貌的影响,桩身常外露一定的高度。但塔基各桩的桩身外露高度及高差对桩基的地震反应有什么影响,尚不清楚。以地震作用下受损的西南山区某输电线塔桩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桩身不同外露高度、不同高差时桩基础地震动力响应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桩身外露高度的增加,桩身峰值加速度、桩身位移、桩身内力的量值均有所增大。随着相邻桩基高差的减小,桩基础的地震反应也相应减小,进而为抗震设防区陡坡地形条件下合理的选取桩身外露高度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脉冲磷光颗粒示踪法,对一套新型内混式石油焦燃烧器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扩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焦管轴向上距示踪剂注入位置为1.0m的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测得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呈较对称的单峰分布,从烧焦管轴心向边壁靠近。其峰高差别较大。而在示踪剂注入位置以上的4.0m及9.4m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测得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由一个尖而高的前峰和长拖尾所组成,曲线的峰高基本一致,表明颗粒沿轴向以弥散颗粒和颗粒团的形式扩散,颗粒沿径向的混合较均匀。分别对1.0m和4.0m及以上检测距离内的颗粒扩散行为建立了径向扩散模型和轴向两组分叠加模型,模型预测的颗粒浓度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套野外试验系统,设计了19组试验工况,分别研究了室内燃气浓度、泄爆窗玻璃破坏强度及面积对室内燃气爆炸荷载的影响,得到了玻璃窗泄爆条件下室内燃气爆炸的荷载特性和变化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浓度在7.5%~10.5%时,室内燃气爆炸产生两个压力峰值,并引起声振不稳定燃烧,形成远大于第一个压力峰值的第二压力峰值;甲烷浓度较高时,声振现象不容易出现,只产生一个压力峰值,其大小仅与泄爆口封闭物有关;当甲烷气体浓度为9.5%时,燃气爆炸反应最剧烈,第一个压力峰值和声振压力峰值均为最大;提高泄爆窗玻璃破坏强度,会导致爆炸荷载的第一个压力峰值增大;增加泄爆窗面积,会使第一个压力峰值略微降低,但第二个的声振压力峰值则会大幅降低。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玻璃窗泄爆条件下室内燃气爆炸荷载规律和作用机理,并对进一步研究燃气爆炸荷载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和破坏形态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分布式HEC-HMS水文模型进行暴雨次洪模拟.分别通过SCS曲线数法计算水文损失,单位线法计算直接径流,Muskingum模型进行河道洪水演进,基流指数退水法模拟流域基流,并以1972-1979年的实测数据进行参数的率定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峰的洪水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比较好,模型效率系数都在0.8以上,峰现误差为3h以内;多峰的洪水效率系数在0.6以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子和电子联合输运MCNP程序的电子脉冲计数类型的能峰展宽模拟计算NaI(Tl)探测器的γ能谱, 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利用能峰展宽参数计算不同能量γ射线的峰总比, 结果与实验值相符, 验证该计算方法可用于NaI(Tl)探测γ能谱的模拟. 对不同能区γ射线的能谱进行模拟, 并分析了能谱的形成过程.   相似文献   

20.
NaI(Tl)探测器因具有探测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点,常被用于核辐射能谱测量和核辐射监管等领域.由于实验条件等的限制,研究人员往往较难获取理想的实验核信号,虽然可以借助探测器的仿真信号来实现研究目的,但是常规的探测器单指数或双指数模型和实际采集到的核信号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一种更为精准的数学模型对探测器输出信号进行描述.我们通过对探测器信号形成过程分析,将探测器视为线性时不变系统,探测器各个部分响应的总卷积即为输出的核信号模型.本文建立的探测器输出信号卷积模型,结合实测伽玛源的幅度分布规律和相邻脉冲时间间隔分布规律,可以提供更精确的NaI(Tl)探测器输出信号,以便用于伽玛能谱测量算法研究;通过调节脉冲间隔时间大小,可以仿真不同计数下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堆积情形,以便用于堆积信号还原算法研究.经过与伽玛辐射源的对比测试,该仿真信号与真实探测器输出信号一致,既避免了研究人员接触放射源,提高辐射防护安全性,又为开展数字化核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及能谱算法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