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分析岩土中的附加应力和实质应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强度准则和本构模型,根据土结构性形成的条件,给出适用于土的应力状态变量.在既有总应力和附加应力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实质应力的概念.认为控制土强度和本构关系的应力变量不是所谓总应力和附加应力,而是实质应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轴实验中的实质应力状态演变和基坑开挖过程中三种应力的变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印证了实质应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等效应力磁场与残余应力测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磁各向异性的磁法应力测试技术,给出了存在应力影响的材料磁导率与应力之间的一个简单表达式用此式由所测得的电桥非平衡电流Ig及测试电路和探头结构参数,可求出测点的残余应力,在单向应力作用下得到了实验证明,为计算铁磁材料的应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残余应力与电极电位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电化学原理,从实验的角度分析论下了残余应力与电极电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旨在为应力腐蚀的纵深研究和开拓新的应力测试方法做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元等效应力法的拱坝强度设计准则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了我国现行拱坝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若干已建拱坝的有限元等效应力分析结果,探讨基于有限元等效应力法的应力控制标准,提出了考虑建筑物等级的压应力设计准则和综合拉应力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5.
借助数学工具解决弹性力学的基本问题,在弹性力学基本假定下详细解释什么是应力,其中包括应力的基本概念、如何描述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及应力球张量与应力偏张量的基本内涵,并给出了定解问题所必须的边界条件,以及转轴作用下的应力转换方法和应力张量与应力偏量.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应力状态的应力椭球面上.一点的矢径不能直接给出相应全应力作用面的方向,但是,通过调整坐标比例尺,将应力椭球面改制成应力球面,该球面上一点矢径指向就是相应全应力作用面的法向。  相似文献   

7.
土的性质不但与当前的应力状态有关,而且依赖于过去和新近的应力历史,即应力路径。Lambe提出的应力路径方法,为现场和实验室研究土的性质,提供了一个合理方法。不同的加载方法和加载路径对土的各项指标和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尤其是深基坑开挖、堆载予压法地基处理和打桩的过程中这几种典型的加载路径,对在实验室研究土的应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了将直角应片组合成应力片的新方法,并探讨了该种应力片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机械零件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基本条件,通过实验论述了残余应力对腐蚀开裂的影响,为控制已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力对称模型对显著应力梯度问题,显著微结构介质,对波长较小的动力学问题,已经表现出与实验结果的显著差异。就各向同性线弹性均匀固体的静力学问题,介绍应力对称模型的一个疑难,对于直角形区域角顶的两边承受不等的剪应力问题,对称应力模型无解。引入非对称应力模型和偶应力化解了这一疑难。分析表明,随着到边界距离的增加,非对称应力模型的解趋近于对称应力模型的解。  相似文献   

11.
流变应力恢复法是针对深部具有流变性的软弱围岩而提出的一种地应力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在巷道围岩中钻孔埋设压应力传感器的方式来实现围岩原岩应力和扰动应力的测量。本文基于最新研发的光纤光栅式六向压应力传感器以及本安型光纤光栅解调仪,开展了传感器的室内标定试验。依托平煤股份八矿深部软岩巷道,开展了流变应力恢复法现场地应力测量,并与传统套芯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六向压应力传感器流变应力恢复法地应力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重音     
李旸 《科技信息》2012,(5):331-331,361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过程中,发音是很重要的。在英语发音中,音的重读和弱化是相反的两种发音现象。重音是对单词中某些音节的强调。英语中的重音的标志,是将重音符号"’"放在重读音节之前。在英语中重音现象不止存在于单词音节中,还有单词和句子的重读现象。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绍单词重音格式的不同情况,另外还涉及了复合词中重音转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从应力边界条件推求应力函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于矩形截面梁,提出了一种根据主要应力边界条件确定应力函数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设定应力函数的盲目性,并通过例题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应用方法,对于弹性力学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芯包体测量方法,对东欢索井田两个水平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得出东欢坨矿地应力场属于水平应力场,井田内存在着较大的水平构造应力的结论。测量成果为井下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巷道合理布局和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井田岩体应力状态和应力场的区域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温度应力强度因子的权函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用权函数法求解出由温度应力引起的厚壁壳体内表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推导了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权函数公式,这些公式可用于不同材料,温度,裂纹深度和尺寸的壁厚壳体在不同温度下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同时还得到了一些温度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深度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对厚壁壳体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土体总应力算法和有效应力算法区别的基础上,结合瀑布沟粘土心墙坝实际工程,分别运用两种方法,计算模拟施工填筑以及蓄水过程,得出各个时期坝体典型断面上各部分的变形、应力.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算得的变形、应力分布规律一致,只是由于有效应力算法考虑了土水相互作用以及孔隙压力消散的时间过程,以至于在各时期有效应力算法各变量极值均较总应力法为小.在大坝初次满蓄情况下,有效应力算法得出心墙上游面小主应力较竣工期有明显减小,而总应力法却不能反映这一典型现象,表明有效应力法更为符合实际,更能准确地判断心墙发生水力劈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更好的研究隧洞围岩在非均匀应力场下开挖过程中整体的稳定性,根据隧洞围岩在非均匀应力场下的模型特点,将隧洞围岩周围应力划分为两部分进行叠加。基于D-P准则与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采用双调和方程和半逆解法,推导出非均匀应力场下圆形隧洞弹性区围岩应力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对理论分析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中间主应力系数的影响时,中间主应力系数越大与之对应的侧压系数范围越小;侧压系数越大隧洞帮部集中应力降低,拱顶的集中应力增大;同时理论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在考虑非均匀应力场分布的力学模型更为准确地反映了隧洞围岩应力分布特点,对隧洞围岩的支护方案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力集中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复变函数方法,以圆孔为例,给出一个八节点的应力集中单元。单元的复应力函数,精确地满足孔边的边界条件,而在单元的外边界上,借助于最小余能原理,在变分意义下满足由节点位移参数表示的位移边界条件。实例表明,这样的单元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出孔边的应力集中现象,在通用程序中应用该单元计算应力集中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低渗储层一般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目前进行应力敏感实验研究时,均假设上覆压力不变。事实上,油气开采时,上覆岩层中会产生压力拱效应,作用于储层的上覆压力减少,从而影响应力敏感实验结果。以压力拱理论为基础,计算了苏里格气田不同形状储层的压力拱比,确立了苏里格气田气藏开采时的上覆压力和有效应力表达式,首次将该理论应用于应力敏感实验。得到了苏里格气田不同形状储层以及不同渗透率级别条件下的应力敏感特征。结果表明,苏里格近椭圆柱体储层和近饼形储层的压力拱比分别为0.12和0.28,与常规应力敏感实验相比,考虑压力拱效应时,测试渗透率高于常规实验渗透率,应力敏感程度降低。流体压力降低25MPa,初始渗透率≤0.1mD的低渗致密储层,压力拱比分别为0.12和0.28时,对应的渗透率分别为常规应力敏感实验渗透率的1.2和1.5倍;初始渗透率在10~50mD,压力拱比分别为0.12和0.28时,对应的渗透率分别为常规实验渗透率的1.01和1.02倍。低渗透储层受压力拱的影响程度大于高渗储层。  相似文献   

20.
The stress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structural members. A stress σy tensioned flat plate with edge cracks is widely used as an analysis model. The stresses σx and σy for the plate model can be acquired from Neuber's solution. However, the solution is applicable only for a perfect plane stress or plane strain state.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plate a three-dimensional (3-D) stress state will arise near the crack tip, resulting in a vari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σx and σy stresses. A full analysis for the 3-D stress fields for a tensioned flat plate with edge cracks has been therefo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3-D stress field near the crack tip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wo factors: the thickness of the plate and the curvature radius at the crack tip. A further analysi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stress intensity near the crack tip. In this paper we give some equations matching to the 3-D stress and stress intensity, which describe precisely the stress state near the crack tip, and which can be applied effectively in engineering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