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选取兰州城市学院校医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8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率76.19%,对照组Hp转阴率47.62%,观察组患者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单独使用西药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丹参加黄芪注射液佐治肺心病并心衰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并心衰疗效。方法:将75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和黄芪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肺心病并心衰用中西医结合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治疗后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及红细胞压积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归脾汤加减能有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主要与心电图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麝香保心丸中西医结合治疗矽肺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将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期间,长期住院的48例矽肺合并肺心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2丸/次(22.5mg/丸),3次/d;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均治疗9个月,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变。治疗组显效率66.6%,总有效率95.8%;而对照组显效率45.8%,总有效率66.6%;有显著差异(P均0.05)。麝香保心丸可以迅速缓解心肌缺血症状,用于治疗矽肺合并肺心病,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延缓心衰,增加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复发率进行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81%(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胃溃疡患者临床联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效降低其Hp复发率,并提升其Hp根除率,在安全性上有可靠保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型病足的临床疗效。将60例2型糖尿病神经型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局部清创换药、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点每日一次并云南白药粉局部换药治疗。经过一个疗程治疗,治疗组临床显效2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显效1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VPT数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运动、感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选用中药静点加之局部中药换药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型病足较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观察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慢性心衰(痰饮阻肺型)疗效。将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甘肃省中医院心血管病科收治的4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2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均关注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及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根据症状变化判定心功能分级。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NT-pro BNP的水平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中治疗后血清中的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均有疗效,两组P0.05。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痰饮阻肺型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可于辨证正确的情况下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盆骨折60例分析。选取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骨科骨盆骨折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4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采用蒙医疗法和西医疗法治疗,结果显示:蒙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提出蒙医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蜡疗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医院诊治的5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蜡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增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17.46±3.11)d较对照组的(24.61±3.72)d少(P0.05)。对颈椎病患者进行蜡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病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观察比较针刀与普通毫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寻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将90例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针刀治疗(针刀治疗以足太阳经筋松解术为主,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行普通毫针针刺(颈夹脊、阿是穴、天柱、后溪、申脉,每日1次,每6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评定2组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9%;治疗后2组ESCV评分均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ESCV评分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LVA、RVA、BA)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针刀术联合自拟针刀术后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五步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 手法配合针灸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A组)和牵引组(B组)进行治疗,每组45例.治疗前后两组结合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率及总有效率A组分别为68.7%和96.8%,B组分别为31.3%和92.3%,A组疗效优于B组(P<0.05).手法组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南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运用针刺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比较两组疗效及各项指标的评分,探讨中医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的各项症状(眩晕、头痛、颈肩痛、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和心理及社会适应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7%)与治愈率(12.90%)均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7%)与治愈率(35.4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将76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为西医组。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无论在治愈率或总有效率方面,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突发性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于小伟 《甘肃科技》2011,27(8):161-162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止眩方口服。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TCD检查颅内外椎动脉血流速度等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V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显著的疗效,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琴 《甘肃科技》2016,(12):133-134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5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3℅,对照组为83.7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3.8℅(2∕52),对照组复发率为17.30℅(9∕5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选取临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7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44%,对照组总满意度76.92%,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有利影响,是较常规护理更加优秀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观察针刺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临床确诊为难治性抑郁症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足量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结合针刺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不同病程患者的疗效、研究组各证型患者之间疗效、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研究组脱落2例,总有效率77.08%;对照组脱落1例,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程≤2年的总有效率88.24%高于病程2年的70.97%(P0.05);研究组4种不同证型之间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在第2、3疗程后同一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42%低于对照组67.35%(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18.92%低于对照组39.28%(P0.05)。针刺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考察气管炎颗粒治疗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将240例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气管炎颗粒,对照组患者口服麻杏止咳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0%,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81.67%,对照组显效率为69.19%,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管炎颗粒治疗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庆浪县黄花滩镇卫生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心率改变情况。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好,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