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肾母细胞瘤抑癌基因蛋白(WT1)在肾活检肾小球肾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法对40例肾小球肾炎组织及7例对照组肾组织进行TGF-β1、Caspase-3和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分析。结果:TGF-β1、Caspase-3、WT1在各种肾炎组织中均有表达,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的表达明显低于膜性肾病组(t=-4.131,P=0.002);Caspase-3在各组别中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1在大量高蛋白尿组表达低于非大量蛋白尿组(t=-2.130,P=0.046);其余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1的低表达与TGF-β1、Caspase-3的高表达相关。结论:TGF-β1、Caspase-3表达的上调及WT1表达的下调与肾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蛋白尿和足细胞减少可能是肾脏病进展的预测因子及肾小球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38例硬皮病患者活检皮肤组织和10例正常活检皮肤组织TGF-β1、Smad/3、Smad4、Smad7表达含量,并结合病例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硬皮病患者组活检皮肤组织的TGF-β1、Smad2/3、Smad4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硬皮病患者组活检皮肤组织的Smad7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在硬皮病患者组内活检皮肤组织TGF-β1、Smad2/3、Smad4和Smad7表达量与患者病情分类、分期、合并有无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没有差异.提示TGF-β1/Smads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38例硬皮病患者活检皮肤组织和10例正常活检皮肤组织TGF-β1、Smad2/3、Smad4、Smad7表达含量,并结合病例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硬皮病患者组活检皮肤组织的TGF-β1、Smad2/3、Smad4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硬皮病患者组活检皮肤组织的Smad7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在硬皮病患者组内活检皮肤组织TGF-β1、Smad2/3、Smad4和Smad7表达量与患者病情分类、分期、合并有无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没有差异.提示TGF-β1/Smads信号传导细胞因子异常参与了硬皮病纤维化的整个发病过程,TGF-β1、Smad2/3、Smad4高表达和Smad7调控不足是促进硬皮病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甲泼尼龙在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实验建立肾纤维化模型。实验将2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手术后第2天给药,14 d后,使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病理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和IHC染色检测各组梗阻侧肾脏中Col-1、Col3A1、FN、α-SMA的表达情况以及TGF-β/Smad和NF-κB信号通路中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UUO会导致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甲泼尼龙能显著减弱UUO小鼠肾间质细胞外基质Col-1、Col3A1、FN、α-SMA的生成,下调TGF-β/Smad和NF-κB信号通路中蛋白的表达。由此可知,甲泼尼龙对小鼠肾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它通过抑制TGF-β/Smad和NF-κB信号通路来减轻UUO诱导的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CF-β1)及信号转导蛋白Smad2/3、Smad4蛋白在肾脏的动态表达,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依病程长短分为①A组(2周组),②B组(4周组),③C组(8周组),④D组(16周组),⑤E组(24周组),每组分别设有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DM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TGF-β1、Smad2/3、Smad4及纤连蛋白(FN)的表达;PAS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球系膜、肾小管基底膜变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等的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h尿蛋白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TGF-β1极少表达,Smad2/3、Smad4有少量表达.而糖尿病大鼠三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糖尿病进展,肾组织纤连蛋白表达及24b尿蛋白都增多;糖尿病16周时肾脏TGF-β1表达分别与Smad2/3、Smad4及FN、24h蛋白尿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STZ-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和下游信号转导蛋白Smad2/3、Smad4参与了肾病时肾脏肥大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GF-β1和Smad4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乳腺导管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1和Smad4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二者的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TGF-β1与Smad4的表达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 TGF-β1和Smad4蛋白表达均与乳腺导管癌TNM分期呈负相关关系(r=-0.402,P=0.004;r=-0.331,P=0.019);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组织学级别、是否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无关(P>0.05).此外,Kappa分析表明,TGF-β1与Smad4的表达具有一致性(κ=0.419,P=0.003).结论 评估乳腺导管癌组织中TGF-β1和Smad4的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乳腺导管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香青兰总黄酮对高脂饲料诱导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TGF-β 1/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青兰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1、42、84 mg/kg/d)和辛伐他汀组(3.5 mg/kg/d)。小鼠给药12周后处死,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了各组主动脉TGF-β1,Smad2/3及P-Smad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IL-1β、IL-6、TNF-α、MCP-1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Western Blot显示各给药组主动脉中TGF-β1、p-Smad2/3以及Smad2/3的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干预TGF-β 1/Smad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131(TGF-β1)及信号转导蛋白Smad2/3、Smad4蛋白在肾脏的动态表达,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依病程长短分为①A组(2周组),②B组(4周组),③组(8周组),④D组(16周组),⑤E组(24周组),每组分别设有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DM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TGF-131、Smad2/3、Smad4及纤连蛋白(FN)的表达;PAS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球系膜、肾小管基底膜变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等的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h尿蛋白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TGF-β1极少表达,Smad2/3、Smad4有少量表达,而糖尿病大鼠三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糖尿病进展,肾组织纤连蛋白表达及24h尿蛋白都增多;糖尿病16周时肾脏TGF-β1表达分别与Smad2/3、Smad4及FN、24h蛋白尿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TZ-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和下游信号转导蛋白Smad2/3、Smad4参与了肾病时肾脏肥大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并给予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诱导产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2DM).将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K高剂量组(10.5 mg/kg)和CK低剂量组(5.25 mg/kg),并分别给予灌胃,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及给药组喂高脂饲料.药物干预7周后,采集大鼠血清与肾组织,测定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素氮(BUN)、尿酸(UA)、血肌酐(Scr)、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 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LDL-C、血清BUN、UA、Scr、MDA含量、TGF-β1蛋白表达量升高,HDL-C、GSH含量降低,SOD,GSH-PX活力降低(P0.05);给药后,CK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TC、TG、LDL-C、BUN、UA、Scr、MDA含量降低,TGF-β1蛋白表达量降低,HDL-C、GSH含量升高,SOD、GSH-PX活力升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CK能通过增强大鼠肾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肾小球滤过功能,促进肾组织结构恢复,抑制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从而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减少TGF-β1对肾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比较CCL18与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促进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化(EMT)的分子机制,从而进一步明确靶向CCL18和TGF-β所激活的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浸润迁移的分子靶点.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CCL18的受体基因PITPNM3的特异性siRNA,利用脂质体携带siR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沉默PITPNM3的表达,分别用CCL18和TGF-β处理乳腺癌细胞,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EMT的特异性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变化以及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状态.结果:PITPNM3-siRNA转染MCF-7细胞24 h后,用CCL18或TGF-β分别处理乳腺癌细胞4 d,western blot证明CCL18不能磷酸化激活Smad2和Smad3,TGF-β磷酸化激活Smad2和Smad3促进乳腺癌EMT,沉默PITPNM3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证明不影响TGF-β促进乳腺癌EMT.结论:TGF-β通过Smad2/smad3磷酸化激活促进乳腺癌EMT,不通过CCL18的受体PITPNM3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在介入性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TGF-β1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能与新生内膜的发生发展存在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检测动脉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新生内膜中各蛋白的表达变化,以探讨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活化与内膜增生以及TGF-β1与MSCs招募的关系。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程度的变化,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血管损伤后7、14、21 d时新生内膜中TGF-β1、P-Smad2/3、Nestin及Ki-67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1)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内膜增生程度不同,损伤后7 d开始形成少量内膜,14d显著增多,21 d达最大厚度;(2)TGF-β1、P-Smad2/3于新生内膜中的表达含量变化与Ki-67阳性指数正相关;(3)Nestin在损伤血管内的表达阳性指数与TGF-β1的表达量正相关。由此可知,TGF-β1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促进作用可能通过Smad经典信号通路,且在损伤过程中,TGF-β1的分泌可能招募循环中的MSCs至损伤血管处,共同参与损伤后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尿转铁蛋白(TRF)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3种检验指标的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S C,β_2-MG和TR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据临床病理分型的Ⅱ,Ⅲ,Ⅳ型患者血清中CYSC,β_2-MG,TRF水平浓度均高于Ⅰ型,血清水平呈递增性升高.结论通过联合检测CYSC,β_2-MG,TRF有助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诊断,并且能够准确、灵敏地反映肾小球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模型建立后分别采用人体等效日剂量的芪蛭降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片和格列本脲片每日1次灌胃治疗,时间3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动态变化,探讨芪蛭降糖片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病的保护作用,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检测指标包括血糖,尿常规,尿微蛋白(MAU),血清肌酐(CRE)和血尿素氮(BUN),肾组织TGF-β1、NF-kB及Caspase-3表达量的变化和肾脏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一直保持高血糖状态,多饮多食多尿现象明显,体质量进行性降低,MAU、CRE和BUN含量增加,肾组织TGF-β1、NF-kB及Caspase-3表达量增高,肾组织损伤明显,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膜基质增厚、肾小管空泡样变性.盐酸二甲双胍片和格列本脲片虽对高血糖、多饮多食多尿现象、消瘦有改善作用,但对MAU、CRE和BUN含量以及肾组织损伤改善作用不明显.芪蛭降糖片降糖作用不及盐酸二甲双胍片和格列本脲片起效快,但改善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方面与二者相似,且明显促进肾组织损伤修复,降低MAU、CRE和BUN含量及肾组织TGF-β1、NF-kB及Caspase-3表达量.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芪蛭降糖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调节胰岛素分泌、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炎症反应来阻止肾脏损伤.以上结果表明,芪蛭降糖片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修复,是一种应用前景较好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38(IL-38)和IKKβ激酶的表达水平,以探讨IL-38与IKKβ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38、IKK基因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3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1)活动期SLE患者IL-38 mRNA表达水平(0.36±0.0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SLE患者IL-38蛋白表达水平(5.86±2.76)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8.48±1.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SLE患者TNF-α表达水平(10.78±1.25)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34±0.6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活动期SLE患者IKKβmRNA表达水平(6.01±1.5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活动期SLE患者IL-38与TNF-α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活动期SLE患者IL-38与IKKβ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IL-38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并且与TNF-α和IKKβ水平呈负相关,推测在SLE患者体内IL-38水平下降,促进TNF-α和IKKβ的高表达,从而活化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住院确诊的4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病例(ARF组)和同期住院的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3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RF组病人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浆白蛋白浓度、血肌酐浓度、血尿素氮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析ARF组中、重度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RF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于对照组(P<0.05);肾间质改变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ARF组D-二聚体阳性率较对照组增多(P<0.05);血浆纤维蛋白定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PNS合并ARF病人肾小球病理改变较重多伴肾间质病变、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及血浆白蛋白浓度较低等.因此,对PNS合并ARF者宜尽早行肾穿刺活检术,以便明确其病理类型,根据病理特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大大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Rac1突变体,研究Rac1激活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ES)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以Rac1目的基因为模板,在引物中设计突变,扩增突变体Rac1(G12V)的目的基因,与PiggyBac(PB-FLAG)载体质粒连接,构建突变重组体PB-Rac1(G12V),并运用脂质体核酸试剂转染系膜细胞.比较正常组、Rac1(G12V)突变组中系膜细胞的ROS含量及NADPH氧化酶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TGF-β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中JAK2/STAT3信号及FN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Rac1(G12V)持续磷酸化突变体并在MES细胞中表达,与正常组相比,Rac1(G12V)激活突变MES细胞NADPH氧化酶的活性和ROS含量明显增加;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TGF-β和FN表达明显增加.Rac1能激活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JAK2/STAT3信号通路,并促进TGF-β及F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CN通过TGF-β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质粒转染方法诱导HepG2细胞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应用siRNA法抑制核心蛋白聚糖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细胞TGF-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最终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DCN通过增高TGF-βRII的表达,引起TGF-βRI磷酸化程度增高,诱导p15蛋白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N最终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使用siRNA沉默TGF-βRII可减弱DCN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柴胡皂苷-d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柴胡皂苷-d对一侧肾切除加单克隆抗体1-22-3注射造成进行性大鼠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18只大鼠一侧肾切除1d后,尾静脉注射单克隆抗体1-22-3造成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第一组给生理盐水作对照,另外两组分别腹腔注射柴胡皂苷-d1.8mg和0.6mg/kg体重/d。在代谢笼内取大鼠造模后第1、4、8、14和21d尿液,并动态观察造模后第1、5、10、14和18d收缩压变化。21d后处死全部大鼠,进行血生化和肾组织光学显微镜检查,并利用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了药物对炎症硬化因子TGF-β、I型胶原、"-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炎症细胞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表达与分布的影响。结果:柴胡皂苷-d在减轻肾小球病理损害的同时,抑制了TGF-β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和a-SMA沿鲍曼氏囊的分布。柴胡皂苷-d治疗组CD8 T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肾小球周围和肾小管间质的浸润也明显减轻。结论:柴胡皂苷-d能够有效地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可能与抑制了TGF-β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和炎症细胞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慢性鼻-鼻窦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调节机制.方法 50例慢性鼻-鼻窦伴鼻息肉患者为鼻息肉组织组,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钩突黏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鼻息肉和钩突黏膜组织中HO-1表达情况.另取钩突黏膜组织体外培养,检测不同细胞因子(IL-17A,TGF-β1)和地塞米松(DEX)刺激鼻黏膜组织中HO-1 mRNA的调节作用.结果HO-1 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钩突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HO-1阳性细胞多分布于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炎性细胞;HO-1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A可明显提升HO-1 mRNA表达水平;TGF-β1,DEX可明显降低HO-1 mRNA表达水平;且IL-17A,TGF-β1,DEX刺激具有浓度依赖性.DEX与IL-17A联合刺激组和DEX与TGF-β1联合刺激组的HO-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IL-17A单独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作为拮抗氧化剂在鼻息肉组织氧化应激过程中被反馈性诱导上调,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其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拟探讨簇花清风藤(Sabia fasciculata)醇提取物对阿霉素致大鼠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以7 mg/kg阿霉素诱导建立大鼠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筛选尿蛋白含量>100 mg/24 h的大鼠视为成模动物。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肾炎舒(SYS,6 g/kg)组、簇花清风藤醇提取物(SF-95E)高剂量(SF-95E-20,20 g生药/kg)组及低剂量(SF-95E-10,10 g生药/kg)组,以正常SD大鼠作为空白组,随后连续2周对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末次给药后24 h,摘取各组大鼠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液和尿液,分别检测血清尿素(UREA)、肌酐(CREA)和尿蛋白含量。检测肾脏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肾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并观察各组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SF-95E-20组可显著减少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血清UREA和CREA水平,并上调肾组织中抗氧化应激相关Nrf2蛋白表达,下调炎症相关蛋白iNOS、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SF-95E-20组可明显减轻肾小管变性和肾小球囊腔扩张程度。综上可知,簇花清风藤醇提取物可通过上调Nrf2信号增强抗氧化应激系统,有效减轻慢性肾小球肾炎炎症反应,减轻肾病理损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