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采用N-乙基吡咯烷酮-氯化钙(NEP-CaCl2)溶剂体系对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聚合工艺进行探索,制备出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PTA聚合体.在N-甲基吡咯烷酮-氯化钙(NMP-CaCl2)溶剂体系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提高PPTA在聚合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性能,并相对延长了反应时间、加快反应速度、提高产物的比浓对数黏度,PPT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提高了40%.PVP水溶液和稀盐酸溶液的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PVP不是酸吸收剂,溶剂体系中加入PVP不影响PPTA的化学结构.对PPTA缩聚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可知,在NEP-CaCl2、NMPCaCl2和NMP-CaCl2添加PVP的3种溶剂体系中缩聚反应均为二级反应,PVP在聚合过程中并非起催化剂的作用.研究结果为PPTA缩聚反应工艺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自制的0.41%(质量)Pd/γ—Al_2O_3催化剂,在浆态4.0MPa氢压下丁炔二醇一步加氢制取1,4—丁二醇(以后简称丁二醇),其丁炔二醇转化率为100%,丁二醇的选择性可达94%,在乙醇溶液中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搅拌转速25Hz,催化剂粒度0.1~0.45mm,催化剂载量3.57kg/m~3,丁炔二醇初浓度1.0kmol/m~3,反应温度323K,实验条件内催化剂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FeCl3/PVP(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催化剂.利用TEM和XRD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添加PVP,FeCl3水热后形成Fe8O16(OH)16Cl1.3化合物.加入一定量PVP均生成不同大小棒状胶粒的胶体.PVP的加入量1.3g,水热温度为100℃,水热时间为2h,制备的胶体的性质最为稳定,并且催化氧化苯乙烯的活性最佳.此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在60℃,反应时间6h,催化剂用量0.8mL的条件下,FeCl3/PVP胶体催化剂表现出较好活性,苯乙烯转化率92.4%,苯甲醛选择性83.4%.  相似文献   

4.
1.合成三种2—氢硫基—3—烷基—1,4—萘醌化合物,其中烷基分别为3—γ—环己烷代丙基,3—γ—苯代丙基及3—甲基。并探求了这类化合物中氢硫基原子团的化学特性:(1)在乙醇溶液中,遇碱液立即呈显深紫色(负离子的颜色);(2)在1,4—二氧陆圜中,能顺利地被碱水解为2—羟基化合物;(3)在乙醇或乙酸溶液中,遇硝酸银立即生成银盐沉淀;(4)在还原试剂中,可与乙酸酐及无水乙酸钠作用,而得1,2,4—三乙酸酯;(5)在强氧化剂中不易被氧化为二硫化物;(6)但用发烟硝酸处理,氢硫基能被硝基所取代。2.2—甲硫基(或2—乙硫基)—3—甲基—1,4—萘醌可从2—氢硫基—3—甲基—1,4—萘醌的银盐和碘代甲烷(或碘代乙烷)顺利作用制得。3.2—氢硫基—3—烷基—1,4—萘醌在酸性乙醇溶液中的吸收光普与2—羟基-3-烷基—1,4—萘醌的吸收光普很相似;但在酸性溶液中前者为紫色,后者为红色,吸收光谱不同。4.测定2—氢硫基及2—烷硫基取代基对于1,4—萘醌标准还原电位(Eo)的影响数值结果为:-SH +64(或72)毫伏特-SCH_3 +21毫伏特-SCH_2 +6毫伏特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支载了聚乙二醇(PEG)活性链的蒙脱土(CLM)为载体,支载PdCl2-FeSO4,制备了新型催化剂PVP-PdCl2-FeSO4/Al-CLM-PEG,催化剂在水相中对芳香氯化物脱卤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易分离和再生.考察了甲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简洁高效制取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2-甲基吡啶,以乙炔与乙腈为原料反应合成2-甲基吡啶,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反应条件,即反应温度为180℃,催化剂用量为200 mg,反应时间为12 h,目标物收率可达53.43%.反应生成的混合物水溶液通过过滤、间歇精馏制得含量≥98%的2-甲基吡啶产品,该工艺路线步骤简单、收率高、且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以PdCl2为原料,加KCl促溶后在常温常压下直接通入H2反应,溶液中的Pd离子即被还原为金属Pd,体系由淡黄色变为暗棕色,同时pH值显著降低,表明有酸生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加入会明显影响到Pd颗粒的形态。经透射电镜检测,无PVP时Pd会呈枝晶状团絮析出,加PVP后Pb晶体颗粒呈球状,且尺度均一(直径100nm左右),该胶体溶液在通常条件下性质稳定。可广泛用于污染修复或工业催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定床技术,以Al2O3@SO42-/ZrO2-NiO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通过1,4-丁内酯(GBL)和正丁胺(BA)的缩合反应合成N-丁基-2-吡咯烷酮(NBP),考察了固定床工艺参数对NBP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NBP的最佳实验方案为:原料正丁胺与1,4-丁内酯摩尔配比为1.2∶1,反应温度300℃,反应物进料速度为0.5 mL/min,此时NBP的得率可达97.3%。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两种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的γ-Al_2O_3负载型稀土金属催化剂(PVP-La/Al_2O_3,PVP-Ce/Al_2O_3),并首次将乙醇催化重整制氢运用于马来酸酐(MA)液相加氢制备四氢呋喃(THF)的过程中。同时,对比研究了一种PVP稳定的钯催化剂(PVP-Pd/Al_2O_3)催化马来酸酐加氢的活性。结果表明,两种稀土金属催化剂显示出比PVP-Pd/Al_2O_3更优的催化性能。进而,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对PVPLa/Al_2O_3催化马来酸酐加氢反应的影响。在优化的条件下,MA实现了100%的转化,THF的选择性超过95.0%,最高达到98.2%的THF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PVP-PdCl2/Al-PRT-PEG催化对氯甲苯水相脱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络合Pd^2+后,负载于聚乙二醇(PEG)功能化的Al2O3柱支撑后的膨润土(Al-PRT)上,制备了催化剂PVP-PdCl2/Al-PRT-PEG,并用于催化不溶于水的对氯甲苯水相脱氯.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呈现出较高的脱氯活性和重复使用功能.用IR,XRD等手段表征了Al-PRT,并探讨了催化剂各组分在催化脱氯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使用Ni(CH3COO)2·4H2O作为前驱体,以N2H4·H2O或者NaBH4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者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修饰剂,乙二醇为溶剂,在加热条件下,可得到链状、花状和球状形貌的纳米镍.所制得的纳米镍微粒对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通过对不同形貌纳米镍催化性能的研究,进一步证明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形貌密切相关.纳米镍形貌与结构通过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产物通过1HNMR,13CNM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烃基取代吡嗪和乙酰基取代吡嗪是两类新型的食用香料。本文介绍三种 a—二酮和两种a—二胺进行的缩合反应。所生成的二氢化烃基吡嗪经分离纯化后,在催化剂存在下去氢,共合成了六种烃基取代吡嗪;再将所得到的烃基取代吡嗪氧化,合成出四种乙酰基取代吡嗪。用同样的氧化方法从2—乙基吡嗪合成2—乙酰基吡嗪的产率很低,但后者可由吡嗪羧酸酯和乙酸乙酯的缩合反应制取。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VP对闭合环状双链质粒DNA pBR322的降解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非光催化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小的PVP(PVP8000)可引起质粒DNA构象的改变,并且这种效应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VP的相对...  相似文献   

14.
白云石是天然矿物质,赤泥是铝工业产品中的固体废弃物,两者均可作为热解生物质制取生物油的碱性催化剂.以玉米秸秆粉为原料,原料与催化剂的比例为2∶1,利用流化床反应器在550℃下进行快速热解反应,研究白云石和赤泥对生物油的产率和成分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白云石和赤泥对生物油起到了降酸作用,赤泥催化剂更为明显.通过XRD分析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晶格峰变化,发现反应后催化剂有新的物质生成(CaCO_3),这正是催化热解的生物油中酮类物质增加的主要原因.白云石催化剂有利于酚类物质的生成,赤泥催化剂提高了生物油中酯类的含量.这两种催化剂对生物油的产率、含水率和热值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乙醇为还原剂,乙醇-水为溶剂制备了PVP-2Ru/1Pt双金属胶体.以PVP-2Ru/1Pt催化间氯硝基苯(m-CNB)和对氯硝基苯(p-CNB)的催化氢化反应.考察了底物浓度、催化剂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30℃,氢气压力为0.1MPa时,反应速率分别可达0.0545(m-CNB)和0.0542(p-CNB)s^-1,转化率均可达到100%,间氯苯胺和对氯苯胺的选择性分别可达99.3%和〉99.9%.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BaCl2和KF为反应物,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表面活性剂的水-醇体系中制备了结晶良好的BaF2纳米颗粒.考察了PVP用量对纳米颗粒生成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IR)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PVP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完善BaF2的结晶质量,以形成立方结构的BaF2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7.
用电解法制备了纳米MnO2颗粒.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纳米MnO2颗粒作为前驱体,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超声波震荡下制得纳米MnO2均匀分散的黄绿色PVP溶胶.以电纺丝技术制得PVP/MnO2纤维和PVP/MnO2纤维充分缠绕的碳电极.氮气保护下,于550℃马弗炉中处理,得到固载良好的纳米MnO2电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测试手段对超细纤维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NaBiO3·2H2O和Te粉为反应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130)为形状调控剂,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具有不同形状的Bi2Te3纳米低维结构.系统研究了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时间对Bi2Te3纳米低维结构的形状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时间对Bi2Te3纳米低维结构的形状有显著影响.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130)作形状调控剂,在乙二酵(EG)中于200℃下反应45小时,成功合成了Bi2Te3纳米方块.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显微镜技术对所制备纳米晶的成分、晶相、形状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苯二元氯化反应的产物——1,2—二氯苯与1,4—二氯苯——为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作者在综合与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对于苯二元氯化反应的一系列理想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显示:(1)HG—305混合催化剂对于苯的二元氯化具有优良的定向能力;(2)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为氯气与苯的摩尔比,反应液的增重,反应温度,氯气流速,催化剂的成分比例、用量及含水量,搅拌效率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双茂基希夫碱稀土络合物/NaH体系催化1,5-己二烯的异构化反应。异构化反应生成1,4-己二烯、2,4-己二烯、1,3-己二烯、亚甲基环戊烷和甲基环戊烯的混合物。同时研究了异构化反应中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时间对异构化速率及产品组成的影响。产物中线型产物与环状产物的比率取决于所用的催化剂及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