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冰箱中空气流场和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有限元程序FIDAP7.6,在Karlsruhe大学的IBM/6000SP并行计算机上,对冰箱内部的二维稳态空气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热负荷、冰箱内部搁板与蒸发器及门之间的间距、内部搁板的导热系数对箱内温度分布与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维稳态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参数对冰箱内部温度场与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轻客车空调风道空气流场及车厢内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机三维模拟,在此基础上对风道结构及出风量(风速与风道口面积)进行改进设计,实测验证该风道系统计算机三维模拟基本上是正确的,该方法对轻客车空调风道优化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一台BCD-190W间冷式冰箱为研究对象,制作了间冷式冰箱透明模型,搭建了冰箱模型中空气流场测量的实验系统.采用数字化粒子图像速度场(DPIV)技术测量了间冷式冰箱模型冷藏室内特征平面区域内的平均速度分布.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冷藏室顶层间室内送风口流速最大,底层间室送风口流速略小,而中间两层间室送风口流速低于0.1 m/s,不能满足设计功能要求;各间室内对称的2个送风口流速差别明显,必将导致冰箱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实验结果验证了DPIV技术用于测量间冷式冰箱内流场的可行性,揭示了冰箱送风口流速和流量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指明了各间室流量分配的关键在于风道的阻力和流量设计,可为改进冰箱结构和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强化活塞内冷油腔振荡强化传热机理,应用场协同理论对活塞内冷油腔中机油的振荡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分析.采用CFD软件Fluent模拟椭圆形油腔和水滴形油腔内机油的速度场、温度场的分布,得到2种结构油腔的平均场协同数和协同角余弦值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场协同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活塞内冷油腔的振荡强化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考虑相变潜热和材料热物性随温度的变化,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42CrMo棒材轧后输送空冷,缓冷全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获得轧件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一种棒材缓冷温度场计算的简化模型。结果表明,模拟所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表明此方法可为组织及性能预测、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空调车内气流组织研究是车厢内热环境控制的基础,合理的车内气流组织可有效地改善乘客的冷热舒适性。采用k-ε湍流模型对25K型空调硬卧车内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送风方式和送风参数下车内空气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照,两者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于改善硬卧车内人体冷热舒适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车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FLOTRAN对果蔬冷藏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通过对各模拟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到了冷藏间温度场和速度场的耦合关系,从而为果蔬冷藏间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求解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轿车空调车室空气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稳态二维空调车室内空气流动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贴体坐标划分计算网格和SIMPLEST数值计算方法,考虑了自然对流对空气流场的影响,紊流模型采用K-ε模型,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固气耦合传热问题.计算了在一定进口雷诺数下,不同送风角度时空调车室内空气流动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化.本文的计算结果为空调车室内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和空调车室的舒适性进风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有限容积方法,针对自制的低功率、内送粉等离子喷涂设备,对其喷枪内部和外部区域等离子体的速度场、温度场以及放电特性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数值技术能够较准确模拟等离子有关特性,为更加准确模拟和优化喷涂工艺过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CPL蒸发器多孔芯温压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维气液两相分层饱和多孔介质模型,对蒸发器多孔芯内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根据多孔芯内气液相界面移动时,内部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的计算特性,分析了系统启动和变工况运行过程中多孔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IV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RSM雷诺应力模型和VOF两相流模型对50mm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了系统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内静压从器壁至中心逐渐下降,静压为0处即为空气柱边界,空气柱内为负压,空气柱的存在增加了分级过程的能量消耗;旋流器内切向速度分布符合组合涡特征,内部为强制涡运动,外部为半自由涡运动;零速包络面是轴向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转折面,其上部为柱形,下部为锥形,柱形段直径约为溢流管的23倍;在外旋流区域径向速度方向从旋流器器壁指向中心,内旋流区域存在方向相反、位置相对的径向速度,空气柱内径向速度基本为0.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受工作环境温度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了双层幕墙在强迫通风及温差作用下所引起的热气流流动状态和规律,建立了相关的流场和温度场状态方程组,并计算了双层玻璃幕墙夏季热气流对建筑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降温性能。最后完成了节能型热通道光伏幕墙的一个实体模型试验,并和计算结果加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二维街谷热力动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ARPS动力模式模拟城市街谷流场,应用动力和能量平衡耦合模式模拟街谷温度场日变化过程。该动力模式能够模拟建筑物周围典型流场,包括街谷涡旋及背风区尾流涡旋等。耦合模式能够模拟街谷各接收面能量收支及温度场日变化过程。计算实例表明,上述模式系统可用于城市街谷和建筑群风环境和热力环境的研究,也可用于对街谷中空气污染物传输和扩散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利用粒子成像测速仪PIV对水泥生产中回转窑冷态模型内四通道燃烧器出口附近的流场进行测量,考察不同的轴流风、旋流风、煤风和中心风之间的比例关系对流场的影响作用,分析了四种不同工况下的燃烧器出口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轴流风和旋流风速度对燃烧器形成的射流场影响最显著.其中轴流风促进内部回流区的形成,旋流风减弱内回流区的形成,但能够加强流体和煤粉的充分混合,避免煤粉燃烧时局部高温区的形成.因此适当增加轴流风量和旋流风量可以起到降低烟气中的NOx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强制对流烘箱进、回风口的布置是影响箱内的温度场均匀性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开发出更高性能的烘箱,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进、回风口形式的箱体构造设计方案(双边送风后置回风、双边送风置顶回风、单边送风对向回风、单边送风置顶回风、背部送风双边回风)下箱内的温度场流场,通过分析监测点温度、检测面平均温度,并计算能量利用系数和不均匀系数,结果表明单边送风对向回风是最优方案。优化后烘箱与原方案相比能量利用系数提高17.5%,温度、速度不均匀系数风别降低了26.5%、48.6%。实验测量得整体最大温差为2.5 K。整体最大温差降低了59.7%,温度场流场均匀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用电池温升过高、电池组温差大的问题,开展电池包热流场分析与优化设计.根据Bernardi的生热速率方程式,建立由电池电解液、正负极柱和隔膜四部分组成的单体电池热耦合模型及成组电池传热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分析锂电池单体在自然对流环境下的温升特性,研究成组电池在强制对流条件下的热流场特性;通过增加导流板优化电池箱内流场结构,并评估导流板对电池组散热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单体锂电池在自然对流下温升明显,电池内核温度远高于正负极柱温度;电池箱进出风口位置及结构决定箱内空气的流向和成组电池的散热效果;通过对进、出风口位置的设计及增加导流板,可有效改进电池组热流场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施工期温度作用常常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底板等重点关注的结构进行了非稳定温度场及温度徐变应力场的研究,考查了温度徐变应力场对底板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底板内部和表面较大的温差使底板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对于有添加剂的混凝土,底板结构温度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从反循环压井工艺特点出发,以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为理论基础,推导出反循环压井过程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并对压井液入口温度、压井液密度、循环时间、压井液排量、压井液导热系数、井深等对反循环压井过程中井筒温度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井深增加、压井液入口温度提高、压井液排量减小、循环时间缩短、压井液导热系数增大、压井液密度减小,井筒温度线向高温偏移,反之井筒温度线向低温偏移;调整压井液排量和压井液入口温度是改善井筒温度场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k-ε湍流模型和贴体坐标,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车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应用Monte Carlo法分析计算太阳辐射在车室内固体表面引起的附加热流变化,研究空调客车室内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分布规律及热舒适评价指标(Predicted mean vote-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 即VP和PD)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靠窗侧座椅区VP绝对值较小,但PD较大,有吹冷风感, 从热舒适性出发,空调送风速度不应大于2 m/s;车室内靠走廊座椅区和走廊区的VP的绝对值小于0.5,而PD小于10%,能满足大部分乘客的热舒适性要求;车厢前部区域温度偏高,对人体热舒适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