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考虑到溶剂分子的非线性效应,应用Franck-Condon原理解释了外氛溶剂重组能,对电荷分离的反应,采用计算机模拟数据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自由能计算模式,并用此模式计算了反应物和产物状态的重组能,结果表明,当能量差偏离平均很远时,必须考虑自由能高次项的修正,即溶剂分子的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生物体内电荷跳跃转移的一些新特征。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电荷转移过程中一种可能的中间体--溶剂化电子--的结构性质特征以及在蛋白质长程电荷转移中的重要作用。蛋白质中存在着诸多基团、分子片或电正性区域,比如:质子化的碱性支链基团、芳香环、极性肽链、螺旋及结构水簇等,它们可以俘获电子、然后释放,扮演着电子跳跃转移中继站的作用。这种基于溶剂化电子的电子跳跃转移模式构成了蛋白质内电子长程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CH3+HCl→←CH4+Cl反应进行研究,获得了反应的活化能、电子耦合矩阵元、重组能等动力学重要数据,并以B3LYP方法与实验数值联合佐证了电子转移反应的步骤对整个反应过程的反应速率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CH3 HCl<=>CH4 Cl反应进行研究,获得了反应的活化能、电子耦合矩阵元、重组能等动力学重要数据,并以B3LYP方法与实验数值联合佐证了电子转移反应的步骤对整个反应过程的反应速率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外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影响,并用DSC和GPC等表征手段对聚丙烯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给电子体种类对催化剂性质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有机胺类化合物为外给电子体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表现出最高的聚合活性,而胺基硅烷类化合物表现出最低的聚合活性和最好的氢调敏感性,醚类化合物表现的聚合活性、氢调敏感性以及立构定向性介于有机胺类和胺基硅烷类之间。此外,外给电子体种类对聚合物的分子量有较大的影响,相同聚合条件下,有机胺类外给电子体合成的聚丙烯的平均分子量最高,醚类次之,羧酸酯类和胺基硅烷类最低。利用Fukui函数和反应热对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ONOR-D)和四乙氧基硅烷(DONOR T)的络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ONOR-D比DONOR T与催化剂活性中心有更强的络合能力,因此,DONOR-D与DONOR-T复配外给电子体主要呈现DONOR-D的聚合性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算符方法,研究了在蛋白质分子中通过所激发的孤立子把电子从供体传送到受体的几率大小。把存在于生物环境中并有相互作用的生物蛋白质看成是与一个热源接触,具有耗散特征的动力学系统,此种情况下激发的孤立子和由孤立子传送的电子几率与电子同孤立子的耦合程度、孤立子的振幅与速度及动力学系统的耗散特征和供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有关,其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过渡态理论框架下,用经典轨迹方法、两态模型近似,采用AM1半经验方法及从头算方法探讨了色氨酰酪氨酸缩聚二肽体系的电子转移过程.对于包含桥体的二肽体系的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采用UHF/6-31G水平上电子给体、受体优化结果,和分子轨道电荷定域初始猜测诱导SCF技巧,在UHF/6-31G水平上用线性反应坐标构造出给体、受体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双势阱,得到两透热势能面交叉处的反应坐标R约为-0.217,表明气相反应发生在反转区.生物体系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对探讨某些生命或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配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从一个配合物分子的中心原子(或离子)转移到另一个配合物分子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上去的电子转移反应。本介绍此类反应的两种反应机理,即外界反应机理和内界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日常工作中,电子档案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现象,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成为档案管理部门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和做好电子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准确、更完整、更可靠地利用电子档案.从电子档案的管理人手,分析了电子档案的主要利用途径,指出了做好电子档案管理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过渡金属配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轨道理论,应用该理论能更好地研究外界机理和内界机理的过度态结构、电子转移轨道和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1.
双势垒中杂质原子对量子隧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计算穿越任意势之透射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在双势垒阱区中有正电杂质时电子隧穿的共振能级、波函数、透射系数.通过与无杂质原子的双势垒量子隧穿情形对比,详细讨论了杂质原子对量子隧穿的影响.数值结果显示,体系的有效势是双势垒与杂质原子库仑势的叠加,当电子能量处于叠加势中的本征能级时,发生共振隧穿,对纯束缚态,不可能发生共振隧穿.此外,还给出势阱中有、无杂质两种情形的波形图,通过对比,可以进一步看出杂质原子对共振隧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INDO/2—MO法和IADO法计算了一些过渡金属离子六水合物和六氨合物单电子转移反应的电子传递系数,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符,这不仅表明两种计算方法行之有效,还可以根据电子传递系数的计算值和反应速率常数的实验值以求得单电子转移反应自由能变化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半经典轨道理论研究了开放圆量子台球体系在外加磁场中的输运性质。采用半经典近似格林函数由体系本征函数得到了传输矩阵元,根据几何角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磁场下圆腔传输的电子经典轨道,并对传输矩阵元傅里叶变换谱峰位置与电子经典轨道长度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谱峰位置跟轨道长度吻合的很好。说明在研究微结中电子传导时,二维异质结是适用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电子在组分超晶格中的运动问题等效于电子在一维方形势阱中的运动问题。由于电子所经受的相互作用势是一维周期势,情况与K-P模型类似。利用转移矩阵方法对理想情况下超晶格量子阱的能带结构和透射谱特征进行了研究,而且对非理想情况下的透射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存在局域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验电子转移速度数据,提出了一种实验确定溶液中水合离子对间电子自交换反应偶合矩阵元的新理论方案。利用改进的自交换活化模型和从ab initio计算的单组分数据点拟合的精确位能而对所含活化能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在弱电子偶合情况下,所提的精确与近似方案在确定溶液中电子自交换反应偶合矩阵元方面都是有效的。尽管引入Newton近似稍微减小偶合矩阵元,但仍与精确法和其它理论法吻合较好。此类体系偶合矩阵  相似文献   

16.
Fabry - Perot interference in a nanotube electron waveguide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ang W  Bockrath M  Bozovic D  Hafner JH  Tinkham M  Park H 《Nature》2001,411(6838):665-669
The behaviour of traditional electronic devices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 classical diffusive motion of electrons. As the size of a device becomes comparable to the electron coherence length, however, quantum interference between electron waves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leading to dramatic changes in device properties. This classical-to-quantum transition in device behaviour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for nanometer-sized electronic elements that make use of quantum coherence. Molecular electronic devices 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realizing such device elements because the electronic motion in molecules is inherently quantum mechanical and it can be modified by well defined chemistry. Here we describe an example of a coherent molecular electronic device whose behaviour is explicitly dependent on quantum interference between propagating electron waves-a Fabry-Perot electron resonator based on individual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near-perfect ohmic contacts to electrodes. In these devices, the nanotubes act as coherent electron waveguides, with the resonant cavity formed between the two nanotube-electrode interfaces. We use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multichannel Landauer-Büttiker formalism to analyse the device characteristics and find that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propagating modes of the nanotubes caused by electron scattering at the nanotube-electrode interface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7.
由透射率研究非线性玻璃非线性系数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非线性玻璃吸收光谱中非本征吸收区的透射率分析非线性玻璃的非线性系数。把非线性玻璃中光电场满足的Maxwell方程变换为一个非线性自治一阶常微分方程组,数值求解得到非本征吸收区的透射率随非线性玻璃非线性系数的大而单调减小的数值关系,指出非本征吸收区的透射率的不同反映了非线性玻璃非线性系数的不同,这为分析比较不同尺寸的半导体量子点玻璃的非线性系数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递矩阵方法与矩形势垒的量子隧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传递矩阵方法精确计算了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出电子穿过矩形势垒的透射系数,进一步研究了该透射系数与有效质量和矩形势垒参数的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有效质量和矩形势垒参数对透射系数的影响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光子源和纠缠光子对的制备是量子信息产生和传输过程的源头,是实现量子通信的重要前提条件.半导体量子点固体系统具有可集成性和可扩展性的优点,并且与现有的半导体光电子学技术密切相关,近年来在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对制备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是未来全固态量子通信的重要元器件.从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制备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对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解析推导出圆形常规半导体量子点中的电子结构,描述了圆形拓扑绝缘体量子点中边缘态具有双重简并的电子结构,能级间隔与量子点的具体形状无关,并且具有自旋轨道锁定的特性,总结了实验和理论上在利用这一独特的电子结构制备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对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量子阱系统中对粒子透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由矩形势垒构成的量子系统的变换矩阵和透射系数的精确解,并研究了多量子阱系统结构变化对共振隧穿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