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旱地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作物生长与土壤水分状况,农业措施对旱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以及旱地土壤水分模式几个方面,叙述了我国旱地土壤水分状况研究的概况,并对我国今后旱地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旭春 《科技资讯》2011,(28):148-149
土壤水分在黄土丘陵区具有特殊的生态学意义。本文通过具体的观测数据对定西市安家沟流域5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类型的土壤水分及水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在长达16年的观测记录里,仅出现少数的土壤贮水量达到或略高于临界有效贮水量,充分说明了甘肃定西市安家沟流域土壤水分亏缺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作物所需的无机营养绝大多数存在于土壤水分中,精确描述土壤水分在作物根系层的分布情况有利于监测作物的生长环境。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土壤水分监洲方面应用日趋成熟,土壤含水量在监测点处数据采集较为方便,但整个土壤体中水分分布状况无法直接获取。本文利用克里金插值算法,结合监测点所采集的土壤水分数据,建立土壤水分分布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通过采集的土壤舍数量数据对谊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表征土壤体中水分的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沙区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成活与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植物种类区土壤水分的调查分析表明, 不同植物种类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沙区地下水位深, 土壤水分主要依靠降雨补充, 固沙植物的生长明显地影响了土壤水分供给量, 乔木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差,灌木树种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少. 荒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在半干旱沙地建立人工植被过程中, 应依照土壤水分状况配置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5.
用东部非洲的气候资料了可能用量与土壤水分平衡,并分析了年降水量,年可能蒸散量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和土壤水分平衡的分布情况,探讨了东部非洲的自然带与气候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自动采控系统由软件和硬件部分组成,土壤水分状况的数据采集,存储,打印机和机泵的准确启闭均由程序控制自动完成。软件设计不仅包括单灌区采控功能,还具有双灌区同时采控的功能,实现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7.
用东部非洲的气候资料计算了可能蒸散量与土壤水分平衡,并分析了年降水量、年可能蒸散量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和土壤水分平衡的分布情况,探讨了东部非洲的自然带与气候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7,(10):1597-1602
基于秦岭中山区典型坡面4种用地类型(林地、撂荒地、园地和农耕地)的土壤水分数据,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坡面尺度上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水分贮存量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园地、撂荒地、林地和农耕地表层各层土壤水分均值表现出一致性,且多表现出中等变异程度.深度0~80 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受到地表植被及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大.根据0~20 cm土壤水分建立0~10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模型,其显著R2均在0.99以上,模型拟合优度比较高,其中林地的关系式为二阶关系式,其余均为三阶关系式;模型精度均大于80%,尤其是园地和撂荒地大于94%,由此认为,建立的土壤水分贮存量模型是可行的.结合大尺度遥感反演的表层土壤水分建立贮存量预测模型,能够为开展大面积的土壤状况调查、合理实施农业措施或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含量,改善土壤疏松状况,加速有机质速效N的分解。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龙里灌丛草坡类型区2005-2006年度土壤水分及局地小气候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并通过相关分析等手段对土壤水分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致呈现出三起两落的趋势,12-2月和9-11月为土壤水分缓慢积累期,2-4月和8-9月为土壤水分强烈消耗期,4-8月随着雨季的来临,降水量大,使得土壤水分迅速增加,为雨季土壤水分补充期;2)通过对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及其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到,雨季,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而在非雨季,温度是主要的控制因子,偏相关系数达0.851 (P<0.01),其次为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733 (P<0.01),而与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0.241 (P>0.05);3)通过对下垫面状况各异、气象条件基本一致的各实验点土壤水分规律的研究,发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与地表植被覆盖状况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2年8月~2003年7月对四川西部理县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理县干旱河谷区,不饲海拔高度0~5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阴坡比阳坡高。而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阳坡比阴坡大。同一坡向不同海拔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为2050m处的最高,1850m处的次之,1450m处再次之,1650m处最少,表明了在干旱区河谷的两岸坡面上部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在坡面下部靠近河流处次之,中下坡水分条件最差。相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都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的趋势,且30~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白洋淀水陆交错带芦苇退化及芦苇地改造状况,研究了健康、不健康芦苇地及经苇地改造的玉米地土壤水含量状况,并选择了玉米地、人工林、玉米一人工林及芦苇地4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健康苇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不健康苇地,经过不同种植方式后,在0~100cm的土层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不同,芦苇在保持湿地土壤水分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植被适宜性评价的关键问题。实现流域尺度土壤水分模拟对于亟待生态恢复的黄土高原地区尤为重要。基于DEM计算了安家沟小流域地形湿度指数,同时引入坡向、坡度等环境变量与土壤水分实测数据,构建了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模拟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模型检验的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回归效果显著,能够模拟小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4.
大棚土壤水吸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定点大棚内,其土壤水吸力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0~30cm层次大棚土壤水吸力底层大于表层,表明土壤水分运动方向是从底层流向表层.水吸力在100~400×102Pa时,土壤水分处于田间持水量到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水分有效性最大.但受人工灌水方式的影响,这种情况只占水分状况的41.8%,其余水分状况或多或少,表明大棚土壤的水分状况不理想.水吸力在4~10月份的生长期内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李强民  肖斌 《甘肃科技》2011,27(10):159-162,171
从民勤不同类型白刺沙包的植被、土壤水分、结皮等特征方面,初步研究了白刺沙包活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在防护林内白刺沙包无论是植被状况、水分条件如何,沙丘均处于固定状态,而绿洲外围处于丘间地迎风面暴露表面积较大或丘间地孤立沙丘活化程度高,相对高度大的沙丘活化程度也高,低缓或密集沙丘群沙丘则较小.不同类型白刺沙丘土壤水分存在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Met Op-A卫星与Met Op-B卫星ASCAT全球土壤水分产品的差异,更好地利用Met Op-A/B双星联合作业的观测成果,运用统计方法对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时间段内Met Op-A/B两颗卫星各自反演的全球土壤水分逐日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上述时间段内两颗卫星的土壤水分产品的全球土壤水分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不存在大范围差异,且土壤水分变化较大的区域与土壤水分湿区基本重合,变化较小的区域与干区基本重合;2两颗卫星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的地区主要是赤道附近地区以及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3两颗卫星对土壤水分反映不一致的区域主要包括西亚和北非、赤道附近以及我国的新疆和西藏地区。使用卫星土壤水分反演数据可有效促进土壤水分监测水平的提高,服务于我国农业气象干旱预警和抗旱灌溉决策等,但在将Met Op卫星土壤水分数据引入我国西部地区前,应当先做好该地区卫星数据的评估和订正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与林木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在气候-土壤-植物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地区马尾松林的土壤水分变化,确定了一些土壤水分常数,划定了四个土壤水文阶段,揭示了4—6月份为林木生长旺盛、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但稍不稳定时期,这一阶段的水分供应对林木生长起决定作用,并指出,若在土壤水分比较稳定的20厘米土层深度以下采取措施促进林木根系往深层发展,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文中还运用相关分析来研究马尾松林木的树高和早、晚材生长同水热系数及土壤水分供应的关系,以相关计算和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明,尚可利用水热系数(特别是和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结合起来)估算和预报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作为作物生长的基本要素,是日光温室环境参数控制的重要内容。土壤水分的控制是保证温室高产、高效的关键,是发展和推广节水农业的根本方向。日光温室土壤水分的模糊控制器的结构、模糊控制的规则、模糊决策和模糊控制程序的设计,对于自动控制温室土壤水分、提高温室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是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林草植被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定位研究密度与植物生长、土壤水分补给和消耗的关系是确定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实验基础。我们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6年生人工柠条林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密度包括8700、7100、5100、3200、1600丛/hm2。研究结果如下: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土壤水分承载植物的最大负荷,它是指在较长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土壤水分所能维持相应植物群落健康生长的最大密度;多年生柠条根系虽然可分布到500cm以下土层,但是大部分根量分布在0~150cm土层,根系随深度分布可用指数方程描述;降水最大入渗深度为170~270cm。柠条主要吸收利用0~270cm土层的土壤水分;一年内植物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可分为4个阶段;柠条密度与生产力或土壤水分补给量为线形关系,与土壤水分消耗量为二次抛物线关系,研究区柠条林地土壤水分承载力为8115丛/hm2,柠条林合理利用方向为保持水土和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土壤水分的长期精准监测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站点实测土壤水分作为参考数据,利用R、RMSE、Bias、ubRMSE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分产品SMAP、AMSR2、GLDAS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并根据研究结果选出精度最高的土壤水分产品对黄土丘陵沟壑区2016~2021年的土壤水分进行时空分析.研究表明,(1)在丘陵坡耕地、平原谷地、河滩地3种地形条件下,SMAP土壤水分产品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要优于AMSR2、GLDAS,其适用性最优;(2)2016~2021年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2021年4季以及多年平均土壤水分呈现东、西部地区土壤水分较多,中部地区土壤水分较少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