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珊珊 《科技资讯》2014,(31):234-234
作家陈染的文学作品用女性独有的心理和写作手法,通过超越性别界限来展现中国女性独到、不为人知的一面,这种写作手法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引起了男性对女性的重新定位与关注,也使得广大女性展开了自我反思。陈染的作品中,女主角会把"恋父情结"移植到姐妹感情之中、母女关系出现对立情况和存在一定的自恋倾向,这种超女性特征正是陈染对中国女性的内心心理、情感特征和社会需求的特意刻画。广大读者阅读到陈染的作品之后,心灵上肯定会产生感悟,也会有所收获,这也是陈染想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意”与“象、量关系实际是比兴关系,采用的是比喻与象征的手法,一“意”既可换多“象”,一“象”亦可呈多“意”。意象有四种主要类型(纪实再现型、写景咏怀型、托物寄寓型、变形灵动型),意象的营构手法也多种多样;诗词的锤炼,主要是炼意。  相似文献   

3.
陈染的文本世界流淌着强烈的纯女性色彩,带着某种反叛传统道德的意味以及鲜明的自怜意识。本文主要从陈染的散文创作入手,探讨其文本世界中绵延不绝的孤独之痛,无法归依的漂泊感,从而说明陈染散文创作并非属于“贵族化”的自负,而是出自对女性精神家园和个体存在价值的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V.S.奈保尔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英语作家之一,象征手法的出色运用是其小说<河湾>的一大艺术特色.从河湾、水葫芦、蚂蚁、面具、大人物、黑暗等几个意象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作了探讨,指出象征手法的运用营造了作品的气氛,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李金发是一位雕塑家,他的诗歌创作与雕塑有着密切关系,并且直接受到罗丹雕塑的深刻影响.他的不少诗作是对罗丹雕塑的感悟和咏叹,他对罗丹爱情题材的雕塑作品尤其倾心,罗丹雕塑表现宇宙动象的艺术手法是李金发师承的重点.李金发的诗是象征的,亦是写实.  相似文献   

6.
新吉祥图案以托事于物的“比德”与“比兴”和“意从象出”的象征手法,将生活原生态(物)转化为艺术作品(象),并在表达意的过程中发挥审美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几乎所有的论者都认为,陈染的“私小说”是她自己“私人生活”的抒写.但作为时代环境的共同受用者,与其经历相似的其它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多与陈染相似.所以陈染对孤独境况、痛失精神家园之感、人与人的隔膜等的抒写应是非个人性的.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其优秀长篇杰作《红字》中,刻意地使用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多层寓义。象征手法是霍桑应用最娴熟的手法之一。本文将论述《红字》中主人公姓名的象征意义,旨在说明该作品使用象征手法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文学书写的历史呈现为"历史寓言",其真正的意义表现于具体的"历史文本之外".暗示着文本的客观历史性内涵.中国大陆的新历史主义文学作品由于创作上的客观环境局限,却依然试图表达出新维度新思想,打开新的话语环境,本文以<白鹿原>为例阐述新历史主义文学对新时期发展道路的启发性贡献.从新历史主义的定义和影响入手,阐释了<白鹿原>的象征手法和主人公的价值观影响以及该文的成功意义.  相似文献   

10.
威廉·杰拉尔德·戈尔丁在其代表作《蝇王》中使用大量象征手法来表现“人心黑暗”这一主题。他认为人的本性基本上是邪恶的,所以对人生抱着悲观态度。戈尔丁运用的象征手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个体象征和整体象征。个体象征形象主要来源于神话传说、圣经故事,以及西方古典文学作品;整体象征形象也就是通过上下文获得象征意义的形象。这两类象征手法交替运用,起了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达到了神秘性与现实性并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染作为当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关注女性的生存体验,透视现代知识女性的孤寂处境。这一方面是她对外在生存状态的抗争,另一方面是女性世界内部及其内在心理的挣扎,且这两都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12.
陈染对孤独的迷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涉及到孤独话题.她认为,孤独是精神高贵的标志,唯有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才会体验到孤独的快乐.只有在孤独中,人的精神生活才格外活跃和丰富.实际上陈染是借孤独话题探讨人的内心,表达人生存的永恒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13.
自从创作伊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浩然以及浩然作品的争鸣就一直没有停止,这一事实本身,至少说明浩然及其作品,存在着某种随时代的变迁而沉淀的独特价值。浩然的出现和成长,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怎样对一个作家思想和创作的规约以及作家自身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执着追随的过程。浩然创作特点的形成,是被规约而成的,逐渐被规约的浩然与现实的政治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个体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文坛一道引人瞩目并颇遭非议的风景.陈染和卫慧同为其中的代表作家,她们的作品中有着共同的性别焦虑和对成长主题的观照.但二人的创作理念不同,叙事风格不同.从陈染到卫慧,90年代女性个体化写作完成了"从飞升到坠落"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染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建构完成了对自我心路历程的找寻,同时也透露出她对他者(人类)和现实世界反抗中的复杂情绪。本文从陈染与其"父"的关系出发,通过对陈染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体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6.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写作”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作家,卫慧、棉棉代表的第二代,春树、木子美代表的第三代。在阐述她们的“身体写作”时,着眼于“身体写作”和男权文化的关系,结合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写作动机、文学品格、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探求者"的不懈探索--试析高晓声象征性小说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晓声创作道路中象征性小说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家自身走出创作困境的需要、创作思想转变的促发、作家扎实丰富的学识经验的积累、外国化的影响等。高晓声的象征性小说并不排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手法,而是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8.
陈染开启了“个人化写作”的先河。在她的作品中蕴涵着很深的对现实的对抗。  相似文献   

19.
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听、说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写作知识与技巧与语篇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重视语篇分析就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基础。本文从语篇的衔接方式、修辞手段、体裁分析等角度阐述语篇分析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新生代作家邱华栋及被称作日本“都市学派代表”的作家村上春树在创作中载匀能紧扣“城市与人”的主题来探讨现代化都市中人的存在意识,生存体验与心理感受,两位作家都选择了典型的都市生活题材,但邱华栋的作品常聚焦于都市生活中浮华,喧嚣的一面,而村上春树的作品更多地关注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在创作手法方面,两都能充分地利用象征都市生活的符号进行有机地组合,拼贴,其中邱华栋主要是从都市生活的具体感受方面来提炼对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和城市明的认识,村上春树更注重创作本的前卫性与实验性,充分地运用象征手法来对都市生活的本质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