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优化设计方法来解决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中内齿轮副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问题。该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内齿轮副的啮合效率,设计变量为外、内齿抡的变位系数X_1、X_2和齿顶高系数h*_n.以保证一定的重合度、齿顶厚以及避免各种几何干涉为约束条件。优化方法为复合形法。最后,还编制了自动绘图程序,以便借助计算机自动显示和绘制内齿副的啮合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圆弧针齿传动的啮合原理讨论了参数设计的限制因素,把双内啮合圆弧针齿少齿差传动机构转化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制约的两组齿轮副,以瞬时传动比变动量最小为目标,以连续传动、切齿不干涉、传动不干涉、装配不干涉强度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以复合型法作为基础对两组齿轮副进行了优化设计,给出的实例表明所进行的优化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摆线针轮少齿差行星传动原理,把圆形针齿齿廓看作两焦点重合的特殊定曲率椭圆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性能变曲率椭圆内齿型少齿差行星齿轮副:引入轴长系数λ分析了变曲率椭圆齿廓曲线的几何原理;基于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新型变曲率椭圆内齿齿廓方程,并推导了与其共轭的少齿差行星齿廓方程;分析了该新型齿轮副的啮合线、根切条件、啮合界限、压力角、诱导法曲率和滑动率等啮合特性。研究表明:新型齿轮副具有多齿啮合特性;根切界限方程和啮合界限模型分别为共轭齿廓的根切判定、椭圆内齿的齿根优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设计方法;相对于摆线行星传动,当齿高确定时,减小轴长系数λ可降低齿轮副压力角、诱导法曲率以及滑动率敏感区间的滑动率幅值和平均值。应用该新型齿轮副对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减速装置进行了机构设计与传动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同类型的摆线行星传动,新型齿轮副在传动效率与传动精度方面具有优势。最后加工出了减速装置的物理样机,并测试了样机的回差。测得的回差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表明回差仿真模型与仿真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内啮合齿轮泵多齿差圆弧摆线齿廊啮合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泵齿轮副的测绘和计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齿数差,齿顶高系数,变位系数和齿数对变位系数至X2-X1与啮合角α′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提供了简明实用的变位系数至选择图表,并给出X2-X1与α′的推荐值,可供设计使用与参考,并且说明了渐开线正常齿内啮合副完全可以应用于少齿差传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MATLAB的无啮合力齿轮泵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齿轮泵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径向力等问题,介绍了无啮合力齿轮泵的设计思想、结构原理和特点,以无啮合力齿轮泵体积最小为目标建立无啮合力齿轮泵的优化数学模型,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无啮合力齿轮泵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在满足约束条件下对其主要参数进行运算,得出了优化结果,提高了设计精度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脱离啮合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全面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梁栋  孟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0):13308-13314
内啮合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高等特点,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获得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内啮合齿轮副传动性能,在齿轮共轭曲线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点接触曲线构型内啮合齿轮传动形式,建立点接触曲线构型内啮合齿轮传动基本数学模型,通过空间共轭曲线副实现较灵活的齿面设计,满足高性能使用需求。分析点接触曲线构型内啮合齿轮副接触特性,建立齿面运动分析模型,探讨连续旋转运动下齿面实际啮合特征;提出适用于该内啮合齿轮副的齿面重合度分析计算方法,推导依据空间共轭曲线副评判成型齿面滑动率的一般计算公式,讨论不同参数影响下齿面滑动率变化规律;概述点接触曲线构型内啮合齿轮副齿面法曲率计算原则,提出齿面干涉分析依据等。相关研究为后续构建高性能齿轮传动副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适用于渐开线零齿差齿轮副齿形参数设计的新的优化设计方法——影响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且效率高,机时短。本程序可直接用于齿轮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由于渐开线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齿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极其接近,齿廓的曲率中心又处于同一侧,因此,当内外齿轮作相对运动时,在齿侧之间能形成相当大的油膜力。迄今,国内外对渐开线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齿间油膜力直接进行分析较少。本文尝试采用简单的近似方法计算该种传动齿间油膜力的大小。本文考虑到渐开线少齿差内啮合齿轮副的齿廓比较接  相似文献   

11.
为控制渐开线内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回差,对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影响齿侧间隙的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归类并量化。在认识各相关误差的形成机理与周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对各误差因素进行控制、补偿的可行性与最低成本控制,提出了齿侧间隙控制与补偿方法。包括基于等效变位齿轮的齿厚偏差补偿方法,齿轮变形协调设计,以及考虑各误差因素的最小侧隙啮合中心距设计计算公式。最后采用模数为1,内外齿轮齿数为45、40,精度等级为7级和6级的两对齿轮进行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将齿轮副的空程回差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内容包括工作原理,参数选择,几何计算,流程框图以及变位系数选择表等。文中根据所设计的程序计算了284种少齿差内啮齿轮副的几何参数并附有计算实例。实践表明,文中给出的设计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可供少齿差传动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渐开线KHV传动只需一对内啮合齿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加工零件少等优点。但由于内外齿轮的齿数相差很少,容易发生干涉,需采用较大啮合角,而对受力和效率均为不利。故一般文献认为KHV传动效率较低,并且速比大时更低,因此只能用于小功率传动。作者使用合理的内啮合几何尺寸计算方法、较精确的啮合效率公式、和优化技术,设计了通用程序,计算过400余题,取得了较好的参数。所需的啮合角比一般文献要小10°,啮合效率大于92%,并且速比大时效率并不降低。由此得出结论:KHV传动能够获得较高效率,可以用于中等功率和大适比传动。为KHV传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几何特性可调性强的复合摆线作为内齿廓,根据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按照少齿差运动规律,建立啮合方程以及共轭齿廓方程,并推导了齿轮副的啮合线、重合度、啮合界限、根切条件.分析了齿轮副诱导法曲率、压力角以及齿形调节系数对齿轮压力角的影响,设计并建立了齿轮副三维实体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模拟一定工况下齿轮副运动关系及传递效率.结果表明,复合摆线少齿差行星传动具有多齿啮合、传动压力角小、齿轮副诱导法曲率小、传动效率高等优良的啮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脱离啮合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全面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内平动齿轮传动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内平动齿轮传动设计中几何参数,特别是变位系数确定困难、计算过程繁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高等问题,探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优化设计的方法,采用机械优化设计理论,运用CAD建立了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优化求解数学模型,在优化软件LINGO平台上编程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和几何参数的优化,得到了一齿差和二齿差内平动齿轮传动变位系数和啮合角的最优值,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计算结果表明:一齿差内齿轮副最小啮合角为53.2°,二齿差最小啮合角为39.3°;一齿差内齿轮副的外齿轮最好采用标准齿轮,内齿轮采用变位系数为0.577的正变位,二齿差内齿轮副的内、外齿轮均须采用正变位,有时变位系数大于1.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脱离啮合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全面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脱离啮合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全面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少齿差传动的特点,理论分析了啮合传动时齿侧法向间隙与啮合点位置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寻优求齿侧间隙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一个算例,为进一步对少齿差传动参数的选择和强度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的CASGCD系统是具有一定智能的齿轮刀具计算机代数设计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自动推导对齿轮刀具进行啮合分析所必需的各种公式,并将这些公式直接转换成FORTRAN语句,加上系统的各种计算模块,生成完整的数值计算程序。文中给出了利用该系统进行径向剃齿刀刃磨砂轮齿廊修曲线公式推导和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程序编制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