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制备金属锌配合物[Zn(Himdc)_2(H_2O)_2](1).以4,5-咪唑-二羧酸(H_2imdc)和硝酸锌为原料,在水热条件合成金属锌配合物[Zn(Himdc)_2(H_2O)_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为单核配合物,分子间氢键将单核配合物联接成三维氢键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2,3-吡啶二酸(2,3-pydc)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3-pydc)]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相邻的Zn(Ⅱ)离子由2个μ_2-O桥连成双核结构{Zn_2},这些{Zn_2}进而通过2,3-吡啶二酸根连接成复杂的2D层状结构.拓扑分析发现,配合物1是双节点的(3,6)-连网格,拓扑符号为(4~3)_2(4~6·6~6·8~3),是一种少见的CdI_2型拓扑网格.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2,3-吡啶二酸(2,3-pydc)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3-pydc)]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相邻的Zn(Ⅱ)离子由2个μ_2-O桥连成双核结构{Zn_2},这些{Zn_2}进而通过2,3-吡啶二酸根连接成复杂的2D层状结构.拓扑分析发现,配合物1是双节点的(3,6)-连网格,拓扑符号为(4~3)_2(4~6·6~6·8~3),是一种少见的CdI_2型拓扑网格.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吡啶-2,5-二羧酸为配体与MgCl_2·6H_2O和Zn(NO_3)_2·6H_2O,运用水热法在120℃下反应3 d,合成了一个混金属配合物,[Mg(H_2O)_6][Zn(pydc)_2]·2H_2O (1, H_2pydc=吡啶-2,5-二羧酸).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分析以及室温固态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a=0.72725(10) nm,b=0.74311(10) nm,c=1.06859(15) nm,α=78.968(2)°,β=74.332(2)°,γ=70.428(2)°;V=0.52066(12) nm~3,Z=1.此配合物呈现深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7.
用乙酸锌、4-羧酸-2,2′:6′,2″-联三吡啶和草酸在水热法条件下反应生成新的配合物1,结构式为[Zn_3(tpy)_2(C_2O_4)_2(H_2O)_4]·(H_2O)(tpy=4-羧酸-2,2′:6′,2″-联三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2/m点群,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8197(13),b=23.462(3),c=10.0674(14),α=90°,β=113.49°,γ=90°.配合物1是三核配合物.中心锌离子Zn1是六配位,其中3个Zn1-N键长分别是2.186(4)、2.083(3)、2.172(5),3个Zn1-O键长分别是2.230(3)、2.027(3)、2.048(4).锌离子Zn2是对称六配位,键长分别是2.1223(3)、2.0597(5)、2.1416(4).配合物1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1进行荧光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8.
以非手性的3-吡啶-4-苯甲酸(HL)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和Zn(Ⅱ)自组装,制得二维配位聚合物[Zn(L)_2]_n·n DMF(配合物1)的纯手性单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对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脱去质子的配体阴离子(L)-采取两种手性构象异构体桥联四节点的Zn(Ⅱ),形成纯手性二维网格,并沿c轴堆积成手性的晶体.在310 nm激发光的激发下,固体配合物1在375 nm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剂热方法,通过ZnCl_2和4-(5-嘧啶基)间苯二甲酸(H_2PAA)在混合溶剂DMF/H_2O中反应制备得到具有光致发光性能的配合物[Zn(H_2O)_2(PAA)]·(H_2O)_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充分的结构表征。采用固态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锌离子和PAA~2-配体中的氧原子及氮原子配位,形成具有(4,4)菱形网格形状的一维层,该一维层状结构沿c轴交错堆叠在一起形成二维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两个过渡金属配合物苯磺酸锌[Zn(H_2O)_6](C_6H_5SO_3)_2(1)和对甲基苯磺酸锌[Zn(H_2O)_6](p-CH_3C_6H_4SO_3)_2(2),均为无色块状晶体。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两个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配合物中Zn(Ⅱ)离子均与6个配位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形的八面体空间构型,再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还研究了两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1.
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4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NO2)2(H2O)2]n(1),[M(bipy)(NO2)2]n[bipy=4,4'-联吡啶,M=Zn(2);Co(3),Mn(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式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2个晶体学独立的Zn(Ⅱ)离子通过μ1,3-NO-2桥连形成3D结构,拓扑分析可简化为6-连单节点mab网格.配合物2~4是同构的,均可简化为6-连单节点jsm网格,其中NO-2配体构象发生明显扭曲,形成双螺旋链.此外,配合物2和3对环己烯的氧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4-氨基-1,2,4-三氮唑(L)、钼酸钠和氯化锌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制备得到了一种新的八钼酸盐基锌配合物材料[Zn(L)_2(Mo_8O_(26))_(0.5)(H_2O)_2]·3H_2O,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锌配合物分子式为C_4H_(19)Mo_4N_8O_(18)Zn,M_r=916.40,晶系三斜,空间群P 1,V=1.14105(10)nm~3,a=1.04158(5)nm,b=1.11066(6)nm,c=1.23860(7)nm,α=68.8370(10)°,β=66.5730(10)°,γ=62.8290(10)°,Z=2,Rint=0.0205,Dc=2.656g/cm~3,μ=3.270 mm~(-1),F(000)=874,R=0.0303,wR=0.1066.结构解析证明,标题锌配合物是包含一维聚合物链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结构中存在的连接L配体和[Mo_8O_(26)]~(4-)阴离子的氢键对最终三维超分子网络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锌配合物修饰的碳糊电极(1-CPE)展示出[Mo_8O_(26)]~(4-)阴离子的特征氧化还原峰,而且此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展示出良好的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活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氮唑-1-乙酸(Htza)和1,10-邻菲罗啉(phen)混合配体与三氟甲基磺酸铜(Cu(CF3SO3)2)在常温条件下反应得到1个单核Cu(Ⅱ)配合物[Cu(tza)(phen)2]2·(CF3SO3)2·0.5H2O(简称配合物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通过单核阳离子[Cu(tza)(phen)2]2+和CF3SO3-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1,10-邻菲罗啉芳香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四氮唑杂环与晶格水之间的OH幆N弱氢键作用形成的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对配合物1金属离子的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刚性含氮杂环多羧酸配体与醋酸镉为原料,采用水热技术合成了配合物{[Cd_3(L)_2}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三个相邻的Cd(Ⅱ)离子通过L~(3-)配体苯环上的羧基连接形成三核次级结构单元[Cd_3(CO_2)_6],这些次级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L~(3-)配体吡啶环上的氮原子和羧酸基团连接形成了三维网状配位聚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质子传导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配合物1掺杂的Nafion复合膜在纯水和硫酸溶液中均表现出比空白Nafion更为优良的质子传导性能,且随温度或酸度的增加,质子传导性能增强.质子传导机理研究表明,配合物1的质子传导是按Grotthuss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硝酸铁(水合物)与4'-碘苯并-15-冠-5反应形成固态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测定,考察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并作了热重和差热及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证明该配合物中 Fe(NO_3)_3与配体之比为1:2,为不含结晶水的固态夹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两个三氮唑Ag(Ⅰ)配合物:{[Ag(L1)](CF3SO3)(H2o)}2(1)和{[Ag(L2)](CF3SO3)}∞(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2为-维链状结构,并且2进一步通过O…Ag…O弱配位作用连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室温条件下,对两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手性的S-(+)-扁桃酸(S-(+)-H2opa)和中性的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Co(Ⅱ)-配合物:[Co(S-(+)-Hopa)2(bpp)]n (1).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C6手性空间群,P6122极性点群.bpp配体的端基氮原子与Co(Ⅱ)离子配位,形成在空间三个方向均匀分布的一维链,并通过分子间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配合物1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热失重、磁性和铁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同时显示出弱铁磁和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乙醇体系中,由硝酸铋和8-羟基喹啉(HQ)反应,合成了[Bi(NO_3)Q_2]·H_2O铋(Ⅲ)-8-羟基喹啉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445 04(13)nm,b=0.819 6(4)nm,c=2.071 8(10)nm,β=118.406(5)°,V=3.651 9(3)nm3,Z=8,F(000)=2 192,μ(Mo Kα)=9.698 mm-1.测定了配体、标题配合物及铕掺杂(摩尔分数:5%,10%,15%,20%)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无论是标题配合物还是铕掺杂的配合物均显示配体的荧光,既没有铋离子的特征发射,也没有铕离子的特征发射.说明配合物的荧光是配体的荧光;而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于配体,说明金属离子对配体的荧光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系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2系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1中,每个Ag(Ⅰ)离子都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配体L~1的O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1的γ-C原子,一个NO_3~-的两个O原子,另外一个NO_3~-的一个O原子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Ag(Ⅰ)离子也均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同一配体L~2的两个γ-C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2的O原子以及NO_3~-的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硝酸钍与缩二脲(BuH_2)的固体配合物 Th(BuH_2)_4(NO_3)_4的合成及化学组成的测定,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差热、热重、X—射线粉末衍射和摩尔电导等性质.结果表明,缩二脲通过羰基氧原子与 Th(Ⅳ)配位,同时部分 NO_3-也参与配位,并推测出该配合物可能的结构式为[Th(BuH_2)_4 (NO_3)_2](NO_3)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