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D48平台位于胜利油田垦东区块,是一座修井模块固定式采修一体化平台,平台分两层设置,主体平台底层是生产平台,顶层为修井作业平台,主体平台两侧外挂9井式井口平台各一个,总重量约1200吨。本文着重介绍平台上部组块的陆上整体预制,装船,海上就位安装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通过此项目的实施,证明运用整体化建造技术建造海上大型采修一体化平台,可缩短海上安装时间,降低施工风险,能更有效的保证建造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上产能的不断增加,部分末端平台干压升高,致使油井油田压差低,整个集输管网负荷大大增加,限制了油井产能.如CB11G,CB26压力均在2.0MPa以上,接近集输海管极限压力.本文就埕岛油田在2010年实施加药模块技术,降低平台外输压力,提高油田压差,稳定原油生产阐述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埕岛油田地处黄河口滩海交界地带,海洋环境、浅层工程地质、海底动力地貌条件十分复杂,在强烈的水动力因素与不稳定的海底条件作用下,平台和独立桩出现振动、倾斜等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海上平台和独立桩的安全生产运行。本文详细介绍一种用于平台、独立桩加固的施工技术及装备。  相似文献   

4.
宋华 《科技信息》2013,(3):434-434,479
本文阐述了在埕岛油田海上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可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井下作业施工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的过程设计和操作方法,讨论的基础方法和措施包括11项内容。通过一系列积极主动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埕岛油田海上作业施工产生的污染物达到零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水平,为海上油气田开发减少井下作业施工环境污染,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埕岛海洋平台进行了现场失重挂片试验 ,按ISO 92 2 3评价标准对大气腐蚀性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 ,海域的室外环境大气腐蚀性均属于最强腐蚀等级。用腐蚀探测电池研究了温度、湿度和盐沉积量等腐蚀因素对大气腐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盐沉积是埕岛海域大气腐蚀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气腐蚀速度的对数值与相对湿度及温度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微量盐沉积可使碳钢腐蚀速度增大 1~ 2个数量级。绘制出了温度、湿度坐标下的等腐蚀线图。  相似文献   

6.
埕岛海域大气腐蚀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埕岛海洋平台进行了现场失重挂片试验。按ISO9223评价标准对大气腐蚀性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海域的室外环境大气腐蚀性均属于最强腐蚀等级。用腐蚀探测电池研究了温度、湿度和盐沉积量等腐蚀因素对大气腐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盐沉积是埕岛海域大气腐蚀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大气腐蚀速度的对数值与相对湿度及温度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微量盐沉积可使碳钢腐蚀速度增大1-2个数量级,绘制出了温度、湿度坐标下的等腐蚀线图。  相似文献   

7.
埕岛海上油田油层多,储层平面上和纵向上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较强,采用分层注水工艺开发不能较好地控制整个油藏的水驱效果.针对埕岛油田采油速度低、含水上升较快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最优油藏动态调控方法.该方法将油藏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以油藏开发生产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求解描述油藏开发生产的优化模型,实时优化油藏的输入输出调控参数,获取该时刻最优的生产方案.利用该方法对埕岛油田6A+B典型区块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最优生产方案符合油田实际.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埕岛海域是胜利油田的重要产油区之一.其遭受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河系沉积物的液化.本文分析了该地区波致液化形成过程,建立了判别细粒土海床波致液化的理论计算模型,计算了埕岛海域不同钻孔处的液化深度,进一步得到液化流滑方向.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极端海况下,液化深度较大的区域分布在海域中部和东南区域,最深1...  相似文献   

9.
张小明  邹新 《科技资讯》2011,(12):132-132
本文针对埕岛浅海海底动力电缆的敷设工艺技术,结合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对两平台间海底电缆施工采用的主要技术设备及施工程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运用ANSYS应用程序软件,以CB25C(埕北25C)平台为例进行了海洋平台自振特性分析。计算出平台的一、二、三、四、五、六阶自振频率,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计算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说明运用ANSYS应用软件对平台进行自振特性分析完全能够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给出基于一维比奥固结理论的粉质土海床波致累积液化的简化计算方法.以黄河口埕岛海域海床为例,通过动三轴试验测试粉土孔压增长状况,回归得到孔压增长参数a=0.613,b=0.185.通过计算表明,埕岛海域粉质土海床水深7~8m处,海床液化深度最大,在50a一遇的波浪荷载作用下,液化深度达到5.2m,这与该区地质灾害扰动深度和地质灾害在此水深处相对集中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黄忠平  吴宁 《科技资讯》2013,(13):116-118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埕岛海区不同时期的海底地形,地貌和浅层结构特点,研究其演变规律,分析其对平台或其它海洋构筑物的潜在风险因素,客观地反映胜利油田埕岛海区海底的现势情况,起到防灾战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第一个浅海-极浅海特大油田—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平面上砂体连续性、层间层内隔夹层的定量评价以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特征,指出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与微相带、砂体发育密切相关,并建立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四种类型的孔隙结构模式,对指导埕岛油田馆上段油藏进行各种开发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的高渗透、高饱和、稠油、疏松砂岩油藏。根据开发方案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馆陶组在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附近转注,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由于实施注水工程滞后两年,油藏进入溶解气驱阶段,原制定的注水时机、注采比用1.0等技术政策已不能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在对储层发育状况及馆陶组开采特征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应用跟踪数值模拟技术,对埕岛油田馆陶组注水开发技术政策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实施注水后,通过强化跟踪分析,及时调整,注水开发见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陆岩  钟光复 《科技信息》2011,(25):I0300-I0301
在借鉴以往江河桥梁施工平台搭建的经验和搭建试验施工平台的基础上,根据青岛胶州湾大桥墩位所处海域的水文、地质情况及工程设备配备条件,介绍青岛胶州湾大桥海上施工平台的形式及平台的关键施工技术,对海上大型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埕岛油田存在一些零散小区块,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台结构等原因,无法利用目前海上的注水管网进行注水开发,只能依靠天然能量进行生产,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果。本文重点通过对目前陆地所采用小型注水工艺的调研,结合海上特点,提出适合海上零散小区块的注水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密闭取心井和模糊评判分析埕岛油田水淹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层的水淹状况。方法结合密闭取心井分析,遴选5个控制水淹层变化的参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结果流线位置、每米采液量、物性、井距和储层非均质性这5个参数从储层与注采两个方面影响着储层的水淹变化;使用模糊评价方法统计了11口新井的水淹状况,符合率达到84.2%。结论埕岛油田的水淹状况以弱水淹—中水淹为主,剩余油富集;Ng 5砂组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水淹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   

18.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临近香港机场,为了不影响香港机场,采用了6.7 km沉管隧道方案,在隧道两端各修建了一个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次建设的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开敞海域,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是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海域之一,安全风险很大.同时,工程需要穿越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大挑战性.对港珠澳大桥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并研发了快速筑岛和跨海沉管隧道成套技术.结果表明,在岛隧工程7 a的大规模海上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安全零伤亡,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可洗井分层注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凯 《科技资讯》2011,(4):124-125
胜利浅海埕岛油田自1988年发现到2000年开始实施转注,转注层为该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馆陶组上段.在区块油层厚、夹层长、易出砂、井斜大,要满足海上油田特定的生产环境的条件下,注水工艺与先期防砂相结合.本文就胜利埕岛油田注水工艺实施情况及目前的注水工艺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套新型的分层注水工艺以改进目前注水现状.  相似文献   

20.
林杰 《科技资讯》2023,(1):57-60
在数字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海上风电场运维一体化平台、智慧化平台建设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优化海上风电场设备运维模式,还可以降低运维成本,在确保发电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确保海上风电场运行生产安全。海上风电场作为我国电能生产的最新领域,必须要展现出海上风电场价值,做好海上风电场运维管理,借助信息化网络技术构建海上风电场运维一体化平台,实现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人、船、物统一调度管控。该文将针对海上风电场运维现状以及海上风电场运维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出海上风电场运维一体化平台的开发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