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酵青刺果种子的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刺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不同丝状真菌(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米根霉3005)分析发酵前后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这3种真菌发酵均可显著提高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其中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后效果最佳(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50.74±11.33、833.70±3.77 mg/100 g种子干重).发酵前后其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均为芦丁,由67.12±0.69μg/g增加至108.07±0.18μg/g.发酵能改善青刺果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少孢根霉3152发酵48 h清除DPPH·的效果最佳,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对ABTS+·的清除最强.发酵可以显著提高青刺果种子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适合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料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2.
无瓣海桑不同部位单宁含量及叶片单宁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作为红树植物外来种,引种到我国后得到大面积种植.本文以广东湛江高桥无瓣海桑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并利用MALDI-TOF MS对成熟叶片纯化单宁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不同部位(叶片、树皮、根、果)总酚含量在(127.73±3.80)~(359.54 ± 63.28) mg/g之间,其中树皮的总酚含量最高,而花的含量最低,叶的总酚含量也较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缩合单宁在花中的含量也最低((17.56±2.61) mg/g),但在果和树皮中最高((276.48±9.62) mg/g和(254.71±5.62) mg/g).蛋白质结合能力在叶片和果较高,而在根中最低.(2)经MALDI-TOF质谱分析显示,无瓣海桑成熟叶片纯化单宁是以葡萄糖分子和棓酰基为基本结构单元的水解单宁,其中棓酰基通过与葡萄糖或另一份子棓酰基脱水形成的共价键相连.  相似文献   

3.
天然居群青钱柳叶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是一种集药用、材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目前市场上多用其叶制成具有保健功效的保健茶。筛选出以药用保健为目的、用于制茶的优良青钱柳种源,以更好地发挥青钱柳叶的保健功效。【方法】采用水提方法,研究33个天然居群青钱柳叶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青钱柳叶水提物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居群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其中,总黄酮含量范围为6.79~20.91 mg/g,总三萜含量范围为15.67~44.63 mg/g,总多酚含量范围为10.53~33.04 mg/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为0~5时,可将青钱柳33个天然居群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分别分为3、4和3大类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青钱柳叶中这3类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相关。【结论】安徽绩溪(S2)、贵州石阡(S15)、湖北鹤峰(S19)、湖北五峰(S20)为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及抗氧化能力较强的优良药用保健青钱柳居群。  相似文献   

4.
镉和芘交互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体内酚类化合物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S.L.)Yong)]为研究试材,通过镉(Cd)和芘(Pyr)交互胁迫盆栽实验,研究秋茄体内酚类化合物对Cd-Pyr复合污染的响应,旨在探讨红树植物通过酚类化合物的调节耐受重金属和PAHs复合污染的作用机制.Cd胁迫含量为0,5,10,20,40mg/kg,Pyr胁迫含量为2,10,50mg/kg,二者交互胁迫.结果显示:Cd和Pyr胁迫下秋茄根、茎、叶合成大量的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均随着胁迫含量增大呈现上升趋势.各组织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均表现出茎叶根.高含量Cd-Pyr复合胁迫下根、茎和叶的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同一水平Cd胁迫组.根和叶中的总酚、单宁及缩合单宁的含量与相同器官中Cd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可推测复合污染背景下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参与了秋茄根和叶对Cd的螯合,增强了秋茄对Cd的耐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龙眼品种资源中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差异,选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龙眼资源圃的24个龙眼品种,分析其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物质的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总抗氧化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四种不同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龙眼品种果肉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FRAP、ORAC四种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呈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不同品种龙眼果肉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24个不同品种的龙眼聚成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的三大群类。不同品种龙眼果肉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酚类物质是龙眼果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在龙眼果肉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中结合态平均占总酚含量的17.45%。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湖北K326烤烟多酚类物质含量特征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湖北烤烟多酚类物质总量平均为37.63mg/g,随叶位由上而下逐步增加.(2)相关分析表明,C3F和X2F等级烟叶多酚物质总量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3)聚类分析将海拔高度与烟叶单宁类物质含量、莨菪亭、黄酮类物质含量、多酚类物质总量共5项指标分为3类.海拔高度为1050~1200m左右时,各等级烟叶多酚类物质总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蚕豆中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评价青海不同品种(系)蚕豆籽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文中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蚕豆中酚类物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测定蚕豆提取液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蚕豆中酚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0、超声波功率450 W、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25 min,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测得蚕豆中总酚、原花青素、总黄酮、花色苷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分别为1 486.24,54.61,580.13,4.67 mg/100 g和31 391.36μmol/100 g。30个不同品种(系)蚕豆籽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差异显著,蚕豆中酚类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具有选择性。筛选出陵西1寸、GF3,GF46,GF47和青蚕14号为青海富含酚类物质的主要蚕豆品种,可作为蚕豆健康产品开发利用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Sheue,LiuYong))幼苗叶片酚类化合物含量和结构动态变化,阐述了其从成熟到衰老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秋茄叶片从芽至第6对叶,总酚含量((144.73±8.56)mg/g~(38.79±2.14)mg/g)和可溶缩合单宁含量((128.44±12.73)mg/g~(19.87±2.45)mg/g)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生理活力强的第3对成熟叶的总酚及可溶缩合单宁含量最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单宁主要降解产物(翠雀素、花青素、花葵素)的相对含量,逆向推断单宁结构差别:其中花青素含量最多且相对含量稳定;翠雀素含量从幼嫩组织到成熟叶片逐渐增加,芽和芽中幼叶含量较低;花葵素含量在芽中较高,其他组织中含量相差不大.由此可知,从芽中幼叶到第6对叶这一发育过程中单宁结构的羟基数量不断增加.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各发育阶段叶片单宁结构进行分析:缩合单宁组分从二聚体到十四聚体广泛分布于芽和叶片,但从第3对叶片开始,单宁聚合体与糖苷结合,特别是在第5,6对已经开始衰老的叶片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秋茄叶片不同发育阶段酚类化合物含量和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对于红树植物的生存和适应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肉桂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以台湾土肉桂、清化肉桂、云野肉桂和西江肉桂4个品种肉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粗提物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并对肉桂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其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UHPLC-MS/MS法对4个品种肉桂游离态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肉桂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9~71.62mg/g和46.49~58.05mg/g,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品种对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台湾土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蔗糖酶的IC50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进一步通过UHPLC-MS/MS发现,原花青素类、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芦丁可能是肉桂抑制糖消化酶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不同品种肉桂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能够为肉桂的品种筛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不同部位灵芝及子实体提取物中总三萜酸含量测定方法.灵芝样品用乙醇提取,依次经氯仿、5%碳酸氢钠萃取,酸化后再用氯仿萃取、浓缩至干,称重,即得灵芝总三萜酸量.结果:灵芝子实体总三萜酸为(8.58±0.25)mg/g,孢子粉为(3.48±0.03)mg/g,菌丝体仅为(1.75±0.09)mg/g;菌盖总三萜酸含量为(12.62±0.22)mg/g,菌柄为(7.66±0.08)mg/g.10批次灵芝子实体的总三萜酸含量范围为4.3416.39 mg/g.灵芝子实体提取物中的总三萜酸含量以醇-水提取物的最高为(208.70±5.54)mg/g;碱水提取物的最低,仅为(123.07±4.99)mg/g.HPLC初步分析子实体和孢子及子实体提取物间三萜酸成分大部分相同.本法适用于灵芝子实体及其提取物、灵芝孢子和菌丝体总三萜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可靠,可为灵芝产品质量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