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光交换结构有同步和异步两种工作方式,同步算法已经很多了,但异步调度算法却研究得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个新的异步调度算法——LETF算法。证明了LETF算法在有两个输出端口时为最优调度算法,并进一步证实在多输出端口时,该算法为2近似调度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LETF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能达到100%吞吐量。一般情况下,在加速比最小时能无限接近于最优调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帧紧迫度的边界可移动虚拟信道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虚拟信道调度算法完成虚拟信道在物理信道中的排序,其性能决定了高级在轨系统多路复用的时延性能和物理信道传输效率。传统的动态调度算法未区分虚拟信道紧迫度与帧紧迫度的不同,并且未讨论在同步时隙中没有同步数据时如何有效利用该同步时隙,因此性能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帧紧迫度的边界可移动虚拟信道调度算法。该算法根据信源的数据类型将虚拟信道划分为同步虚拟信道和异步虚拟信道,对同步虚拟信道采用轮询算法进行调度,对异步虚拟信道则采用基于帧紧迫度的虚拟信道调度算法进行调度,并且二者之间的边界是可移动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与传统动态调度算法及边界不可移动的调度算法相比,大大降低了各虚拟信道的平均调度时延、最大调度时延,并明显提高了信道利用率,更适于在空间链路中传输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匹配预测的交换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磊  张德运  刘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0):1016-1019,1024
提出一种新的虚拟输出队列调度算法MiSlip.该算法在iSlip算法的3步匹配基础上,增加了预匹配过程,考虑到连续两次调度过程的相关性,通过利用前次调度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在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问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准确预测本次调度的匹配结果,从而减少了本次匹配过程的迭代次数,提高了匹配准确度和iSlip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iSlip算法相比,在保持吞吐量和丢包率不变的情况下,MiSlip可以明显地提高迭代效率,降低调度时延。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关于有限期作业调度的一个新算法,并证明了新算法的正确性,即对任意一个实例输入,算法都获得最优解作为输出.当作业数n较大而各作业时间期限较小时,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接近于o(n),优于现有的其他算法o(nlogn).  相似文献   

5.
输送流体双腔并联压电泵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压电泵的输出能力,采用压电双晶片进行驱动,设计了双腔并联被动截止阀压电泵,并加工了试验样机.对不同压电振子驱动方式(同步驱动或异步驱动)的双腔并联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以液体和气体为介质对样机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110 V驱动电压下,工作频率小于400 Hz时,输送液体最大输出流量为1330 mL/min,2个振子异步驱动泵的输出能力好于同步驱动;输送气体最大输出流量为950 mL/min时,2个振子同步驱动和异步驱动泵的输出能力基本接近,从而确定了双腔并联压电泵输送流体时的最佳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自动综合设计迭代产生的行为时序,提高综合前后设计时序的一致性,对VHDL同步延时语句的高级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将延时转化为适当约束,提出相应调度模型及调度算法,采用启发式方法使解空间搜索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该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复杂度下得到近似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综合同步延时语句,使综合前后设计时序达到较好一致,提供了一种便于给出延时约束的手段,减少了综合过程的人工干预,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2-近似启发式算法,对具有切换时延的光交换机进行调度.算法主要包含两步操作:匹配选择和权重判决.匹配选择通过贪心算法实现,它决定了交换机内核的配置情况;权重判决确定了交换内核配置的持续时间,其实现机理为:对于给定的匹配,所选择的权重要使得剩余业务矩阵的估计成本为最优.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logN).相对于最优调度算法来说,此算法理论上可保证2近似,即性能至多比最优调度恶化2倍.仿真结果表明:此文算法几乎可以逼近最优调度,比Adjust和Double算法更能自适应于各种变化的业务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三级Clos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QoS的三级Clos分布式交换结构.对该结构进行区分服务模型的引入,分别从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并从算法的有效性和复杂度等方面,对提出的交换结构的可扩展性和QoS策略作了分析.最后,在交换网络输入端利用改进的Diff-Serv模型进行数据流的区分,在Diff-Serv域内确保优先级高的业务流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提出了DHiRRM调度算法,使该交换结构的设计能提供优良的QoS策略.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并行查询中丛生树的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处理机分派算法和优点及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处理机分派的调度算法,本算法可达到近似最优调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并行查询中丛生树的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处理机分派算法的优点及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处理机分派的调度算法,本算法可达到近似最优调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光分组交换的最小开销调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交换机中调度光分组时%其核心问题是找到一种调度算法以使分组在交换机中的时延最小(其时延包 括业务实际通过交换机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配置交换矩阵所用的开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漏桶的新 算法--业务穷尽匹配(traffic exhaust matching,TEM)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N2),并能实现!100%的吞吐量。 与已有的ADJUST和DOUBLE算法比较,仿真表明TEM在时间复杂度及传输时延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在光交换机中调度光分组时,其核心问题是找到一种调度算法以使分组在交换机中的时延最小(其时延包括业务实际通过交换机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配置交换矩阵所用的开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漏桶的新算法-业务穷尽匹配(traffic exhaust matching,TEM)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N^2),并能实现100%的吞吐量。与已有的ADJUST和DOUBLE算法比较,仿真表明TEM在时间复杂度及传输时延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交换机中周期流量的优化调度问题,着重讨论了该问题的复杂性.依据呼损率定义了交换机周期流量调度的最优化问题,并对其子问题,嵌套周期流优化调度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证明了一种受限Max2Sat问题的NP完全性,并通过将该问题多项式归约到交换机周期流量调度的最优化问题,由此证明了仅有1和2周期的交换机周期流优化调度问题是强NPC问题.并利用该结果证明了任意嵌套周期的优化调度问题也是强NPC的.这表明对于任意嵌套周期流优化调度问题不存在伪多项式算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集合划分的航速可变不定期船舶调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定期船多货物、多船舶、多挂靠港口和多航线的运营组织特征,综合考虑船速对航次时间、航次成本的非线性影响,提出了不定期船舶调度的非线性网络规划模型,用于解决航速可变的船舶选线与调度规划问题.针对模型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基于集合划分方法的两阶段求解算法.通过案例计算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船速可变,制定的船舶调度方案能使营运收益提高10%~25%.新建立的模型能够对船舶运行计划、货载选择、包运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和船速等进行统筹规划,制定详细的船舶运行时刻表,为不定期船舶调度实务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网络控制系统性能,解决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和任务相互约束的问题,设计了同时调度网络控制系统中任务与信息的算法.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调度序列,减小系统采样周期和端端延时,优化了系统整体性能.最终形成同步异构系统一个周期内的调度表,确定了系统每个子任务的执行时间和占用资源,解决了不同控制回路资源冲突问题和相同控制回路任务与信息执行顺序的约束问题,并且保证了每个子任务的实时性.仿真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艾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3):3074-3077
针对国内缺乏通用排班模型和排班技术落后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建立了带有强、弱约束的护士排班模型,并采用整数规划的分支定界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泊位调度问题的GATS混合优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集装箱港口的运作中,泊位调度系统是制约集装箱港口降低船舶在港时间和运营成本的主要瓶颈之一.泊位调度问题是NP难问题,本文分别应用遗传算法GA和混合优化策略GATS对泊位调度问题的非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了求解,与遗传算法相比,混合优化策略GATS增加了种群多样性,加速了进化过程,避免陷入局部极小解。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新颖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的全电力无级变速器--双机械端口电机,通过对电端口的控制,能量可以在两个机械输出端口和电端口之间自由的传递和分配,实现无级变速的功能.根据绕组函数理论推导了这种电机在自然坐标系下的电感矩阵,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接着分析了这种电机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的工作模式和实现无级变速的原理.通过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和工作模式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