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静 《科技信息》2010,(34):I0058-I005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开始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给我国现代化进程造成巨大损失。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起着主导作用,其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自身的公共形象,若是处理的不好可能会降低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和支持度,甚至可能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因此,政府必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研究——雪灾后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问题不断涌现,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可以让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纳入有步骤、有条理的进程中,让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文以雪灾为例分析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京市2011~2013年间发生的283起突发公共事件,利用统计学方法,从时间、空间和类别等角度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发现:(1)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呈现"二分"特征;(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最多的区域是东部的朝阳区和北部的海淀区;(3)事故灾难构成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因素,而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是事故灾难的主要构成部分;(4)事故灾难也呈现"二分"趋势,自然灾害呈现出周期性规律,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偶发趋势,而社会安全事件呈现增多趋势;(5)中心区和东部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发展呈现周期性规律,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发展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灾难频发的时期,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总会遭遇程度不同的天灾或人祸,而当前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作为公权代表的政府必须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实现政府应急管理常态化,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基于本体的元事件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应用历史突发公共事件,快速获取应对当前突发事件的解决思路,以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实体层级体系的研究,将其公共属性进行描述和抽取,采用OWL语言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本体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元事件的定义,讨论了元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CBR的相关理念,提出了基于元事件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推理机制,使得决策者依据元事件库可以快速地获得应急处置方案;最后实例验证和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突发公共事件(Public Emergency)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涝等)、事故灾难(火灾等)、公共卫生事件(病毒疫情等)和社会安全(犯罪等)事件。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突发公共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空间规划与治理方法不断更新完善的动力。因此,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需要从区域、城市及村镇等层面出发,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及其特征,分析了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类型,阐述了图书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则和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学校的师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频繁,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些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师生的工作学习及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而且也使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学校各类突发事件已经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预警构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乡村人居环境的韧性是抵御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能力。基于乡村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的概念,阐述了乡村突发公共生态事件、经济事件和社会事件的类型特征,提出了在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村庄规划要综合考虑乡村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强调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三生空间”的规划协作,将乡村应急自救和预防控制相结合,以乡村人居环境韧性的能力提升作为村庄规划的建设目标,从而为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韧性”“乡村突发公共事件”“三生空间村庄规划”三者关系的理论框架,以指导村庄规划和乡村建设行动。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孕育着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是社会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高校不断遭遇治安刑事恶性事件、学生自杀、学生与学校对簿公堂等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冲击,通过对这类事件的准确定性、归类整理、本文提出了高校在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的矛盾不断增加,突发公共事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高校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而且让学生身心面临到巨大考验。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大学安全教育现状的调研,探索学校体育实施安全教育的困难、内容、途径等,并对学校体育实施安全教育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国内突发公共事件屡有发生。不仅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事关社会稳定、危及国家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突发公共事件(Public Emergency)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涝等)、事故灾难(火灾等)、公共卫生事件(病毒疫情等)和社会安全(犯罪等)事件。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突发公共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空间规划与治理方法不断更新完善的动力。因此,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需要从区域、城市及村镇等层面出发,综合考虑国土空间、城市空间与公共空间等,从而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繁荣并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长期挑战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浪潮下的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高频次、大规模和常态化的趋向,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成为各国政府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具有刻不容缓的意义。三峡库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于和谐库区建设具有尤为特殊的重要意义。必须坚持"三个结合",调动"三种力量",抓好"三个环节",切实提高三峡库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打造和谐库区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有电子政务网络的虚拟水平应急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是政府的“政务”内容之一,基于电子政务网络的应急信息系统自然也是“电子政务网络”的业务之一。本文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从理想应急信息系统模型出发,结合现实电子政务网络的特点,给出具体的虚拟水平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系统之所以很难规划,是因为它首先是一个政府工程,同时也是个社会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应急医疗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应急医疗救援.方法:对国内、省内近年政府颁布的相关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进行复习综述.结果: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医疗救援应按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习,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按应急预案分级分类实施.结论: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急救极为重要,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医疗救援工作应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做好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8.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应急体系建设成果以及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开展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构造了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结合在南方某市开展的应急能力评估,利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评分的统计学意义后,给出了该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状况,指出了该市在应急能力发展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为改善城市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性及有效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中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会对学校的日常工作造成重大冲击或对师生的安全构成明确威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从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发生后的处置以及善后处理等方面,来论述应如何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20.
魏巍  邓明川 《科技信息》2009,(10):39-39
高校中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会对学校的日常工作造成重大冲击或对师生的安全构成明确威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从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发生后的处置以及善后处理等方面,来论述应如何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