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语法化研究的现状及内容作了大致的考察,并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从语言的历史演变来看,语法化的动因是认知的需要。对大千世界的语言表述推动了语法化的进行。本文同时简单探讨了抽象与语法化的异同,试图通过二者的异同建立一个语法变化的子模型。  相似文献   

2.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法化研究是国内外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粗略地概括了近年来有关"语法化"几项研究,并提出了当前和未来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几个值得着力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滕永青 《科技信息》2011,(28):145-145
语法化是在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法化的研究范围、动因和促成机制,从而揭示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4.
英语独立主格结构经历着不断的语法化过程。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划分了独立主格结构的类别;基于认知语法之主观化理论,分析了各种独立主格结构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普遍的语言演变现象。通过运用语法化学说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别对汉语副词"白"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演变的动因和机制的分析研究发现:语用需要是"白"发生语法化最重要的动因,而由于汉语是分析-孤立型语言,缺少曲折形态系统,因此"白"语法化的结果并未演变成曲折词缀。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与英语and的语法化过程都可以归纳为:动词→介词→连词。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比分析它们语法化的过程、原因和理据,发现不同的人类语言的结构类型,在语法化的演变途径上具有一些共性,其机制是人类对语言的相同认知。同时认为,“和”与and的语法化过程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研究者在语法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思想同语法化理论之间存在着原则分歧:前者主张语言(语法)系统的自主性和共时性,后者则强调语法系统受制于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且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正是因为这些原则分歧,结构主义流派同语法化研究在时期分布上几乎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在结构主义经典著作中是存在着一些语法化思想的萌芽的.  相似文献   

8.
动词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手致其语法化的因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并不完全相同。壮语动词语法化的主要因素是句子的分裂、与词义相结合的句法变化、语法意义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曹欢 《科技咨询导报》2010,(25):144-145
本文在语法化理论和认知语言学框架内,探讨be going to结构的产生、发展和语法化过程。并认识到be going to结构的空-时投射,从而形成具有规约意义的表时间的结构的过程是一个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隐喻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而隐喻本身就是单向的概念域的映射过程;语法化是隐喻性的过程,隐喻是语法化过程的动因。因此,语法化过程是单向性的,这是由语法化过程的本质,即隐喻性所决定的,语法化单向性反映了人类的基本认知规律,反映了人类语言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语法化研究发端较早,既包含传统的实词虚化研究,也包含结构式及句法演化研究,还包含语法化理论研究。我国早期实词虚化思想对西方语法化理论有一定影响。西方语法化理论起始较晚但发展迅速,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到我国,对我国语法化理论的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而以汉语为基础的我国语法化理论也对西方语法化理论有丰富和发展,二者逐渐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日语教学中的某些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探讨了运用语义扩展理论进行词汇教学,运用原型理论和语法化等理论进行五个方面的语法教学,阐述了该语言观对日语口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语言的词汇化,另一方面是语言的语法化。近年来,词汇化和语法化作为语言演进的两个主要方面,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就当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对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及语法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行”是一个结合能力很强的语素,本文主要运用词汇化、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古汉语中“行+X”的“行”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和讨论.认为其演化符合“实词>类词缀>派生词缀”的语法化规律,它经历了词根、中间范畴类词缀,但没能完成到典型词缀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万万"作为副词的用法广为人知,但"万万"如何由一个实词"数词",用法发展为虚词"副词"用法却无人探究.本文欲从语法化的角度,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给予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与人类其他方面的认知能力不可分离,认知语法知识是人类思维在语言层面上的体现。认知语法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了解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从而达到自然的掌握语法知识。  相似文献   

17.
王燕 《科技信息》2008,(20):203-203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相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型范畴理论等对英语存在句的生成、发展和意义拓展进行了分析。对英语存在句进行认知解读,不仅拓宽了存在句研究视野,也弄清了存在句的生成和演变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8.
从语法化角度探讨语言共性,发现发生在不同类型语言、不同语法范畴、相同语法范畴内不同语法单位中的历时演变过程具有普遍性,而真正促成这一普遍现象的则是历时演变机制.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历时因素的作用,将语言的历时演变机制作为更加基本和稳固的共性形式纳入语言共性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从共时角度看,"结果"的功能已经分化,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表明该词经历着语法化的过程。从"结果"在共时平面的基本用法出发,运用语法化理论,重点剖析"结果"在语义和语用上的语法化表现及其路径,发现"结果"的语法化是在类推和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下进行的,其各用法扩展引申则以认知隐喻为基础,体现了认知上的前景凸显和语义变化中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试析“手”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在阐述语法化的机制、现代汉语中的"手"的本义及引申的基础上,对"手"这一常见词项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发现通过隐喻和转喻,"手"的语法意义与最初的实在意义之间存在联系,实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分布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