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旋转粘度计于恒定低切变率(0.3秒~(-1))下观察抗凝血复钙过程中的切应力一时间(τ-t)曲线。从该曲线中测定复钙凝血时间(t_(?))及凝血过程中的粘度上升速率(dη/dt),作为研究抗凝血药物的流变学指标。选用华法令与阿斯匹林为阳性药物,给Wistar种大鼠灌胃三日后采血测定。实验表明,华法令可使t_r显著延长(P<0.001),并使dη/dt显著降低(P<0.001);而阿斯匹林仅使dη/dt显著降低(P<0.001)。这与药物抗凝的作用机理一致。结果提示,血液流变学测定可用于研究对凝血过程有影响的药物;本文所用的有关参教亦可能作为临床实践中某些血液学异常的快速判断。  相似文献   

2.
顾忠伟 《科学通报》1982,27(16):989-989
前文我们报道了由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阿斯匹林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阿斯匹林的丙烯酸酯,即甲基丙烯酸β-(乙酰水杨酰氧基)乙酯(HEMA-ASA),甲基丙烯酸β-(乙酰水杨酰氧基)丙酯(HPMA-ASA),丙烯酸β-(乙酰水杨酰氧基)乙酯(HEA-ASA),甲基丙烯酸,β-羟基-γ-  相似文献   

3.
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元柱 《科学通报》1989,34(2):108-108
黄治勋等人从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 C.]植物的根中提取得七种生物碱,其中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6-methoxy-5,6-dihydrochelerythrine),C_(22)O_5NH(21),m.p.=202-203℃。它具有中等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为了探索抗肿瘤药物的构效关系,我们协作对该药物进行单晶结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们已经知道在花瓶中放入一片阿斯匹林可使花儿保持更长一段时间,目前,科学家们已能解释这其中的奥秘.他们发现阿斯匹林中的活性物质水杨酸(邻羟苯甲酸)可以激活植物体内的防御系统,抵抗病菌侵入.这一发现为植物抗真菌、病毒及其它病菌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它还表明水杨酸对植物的作用与荷尔蒙类似,它或许还能激活植物体内的其它过程.在过去20年间,科学家们已发现植物对人工合成的阿斯匹林颇为敏感,阿斯匹林可使植物打开叶片上的气孔;促进叶片生长,有时还能使其开花.  相似文献   

5.
在古希腊,有一位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医生,名叫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据说他曾用柳树皮提炼出一种药粉,可以止痛解热。于是古希腊的达官贵人们在通宵达旦寻欢作乐时,纷纷用这种药粉来止头疼、提精神。而过了许多世纪之后,德国的拜尔药厂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水扬酸这种有效物质,并用化学合成法制出了乙酰水扬酸,将其命名为“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的发明,开创了制药的新纪元,多年来,人们一直沿用这种模式,即从自然界的物质中寻找治病的药物,例如抗生素,最初是得自于自然界的霉菌。 这种研制药物的模式,近年来已受到挑战。许多过去认为是特效药的药,如抗生素,因逐渐有了耐药性而失去疗效。许多在80年代可以用抗生素治愈的疾病,如肺炎与感染,到了90年代却无法治愈,从而使患者死亡率大量上升。  相似文献   

6.
以生长抑制率为指标, 采用改良的MTT法检测新合成的(顺)-3-(氯代亚甲基)-6-甲基-硫色满-4-酮(CMMT)对12株人源肿瘤细胞系(A549, SGC-7901, BGC-823, U937, K562, Hela, MCF-7, HEPG-2, A375, LS174T, HT1080, C4-2B )增殖的影响. CMMT对12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0.41~6.05 ?g•mL−1之间. 与同浓度的顺铂(CDDP)相比, 其抗肿瘤活性明显占优. CMMT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具有极高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类药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正>天然产物的独特结构和重要生理活性是药物发现的重要灵感来源.有些天然产物本身或其结构类似物是重要的临床药物,而天然产物合成过程中发展的新方法也促进了结构新颖化合物的设计,给药物发现带来新机遇.吡啶的合成和反应性不仅是基础有机化学教科书中讲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许多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如上市药物,用于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ORD)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esomeprazole)、缓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常年过敏性鼻炎的全身及局部症状的第三代组织胺拮抗剂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维生素B6以及从萝芙木中分离到的吲哚生物碱香鹰爪花碱(suaveoline)等均具有多取  相似文献   

8.
蔡孟深 《科学通报》1984,29(19):1183-1183
为系统研究1,2,4-三嗪类化合物干扰核酸代谢的规律,曾经研究了一些三嗪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 李钧等初次发现6-甲基-3-甲硫基-5-羟基-1,2,4-三嗪(Ⅰ)在无水吡啶中,与对甲苯磺酰氯作用,直接滤得N-[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氯化吡啶嗡盐(Ⅱ),Ⅱ在微量吡啶催化下,经水分解得产物推论为N~4-[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6-甲基-5-氧代-4,5-二氢-1,2,4-三嗪(Ⅲ),然后他们研究了Ⅱ的胺解和Ⅲ的醇解  相似文献   

9.
李在威 《科学通报》1987,32(15):1160-1160
金属离子可以影响许多药物分子的稳定性、体内分布和代谢途径,以至影响到药物的活性。青霉素是一类重要而有发展前途的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一些金属离子如Zn(Ⅱ)和Cn(Ⅱ)能显著催化青霉素分子的水解,这不仅涉及到药物的稳定性,而且涉及到青霉素的作用机理。研究青毒素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结构及抗菌活性不仅可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据一项初步研究,经常性服用阿斯匹林的妇女会减少她们突发心脏病的危险.这个研究结果提供了第一个关于阿斯匹林能够防止妇女心脏病发作的证明. 关于性别对心脏影响的争论始于1988年的一项研究。因为这项研究不包括妇女,它也就没有提供关于这种药减少妇女心脏病发作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位英国医生说:除非万不得已,儿童—特别是12岁以下的儿童不宜服用阿斯匹林,因为它与一种危险的疾病——里尔(Reye)氏综合症有某种关系。里尔氏综合症首先是一个澳大利亚医生雷依(Re-ye)博士于1963年发现的,这种病很罕见,每年在一  相似文献   

12.
阿斯匹林     
Weis.  GW 赵清志 《世界科学》1991,13(12):39-42
阿斯匹林,这一古老的药物及其获得广泛应用的同族药物,二百多年后,其作用机理才得以完善地说明。尽管斯通当时并不了解,可他发现的是水杨酸类药物——水杨酸衍生物的总称。这些化合物能退热或缓解各种急病、恶寒、疟疾等引起的疼痛。这种柳树皮有收敛作用是因为它含有较高浓度的水杨酸甙。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水杨酸类是乙酰水杨酸,它以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2021,66(14):1783-1792
微胶囊是一类由天然或合成壁材构筑的具有中空结构的微型容器.通过金属-多酚网络(metal-phenolic networks,MPN)自组装制备的功能微胶囊,因其具有pH响应性、荧光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等特性,在化学和生物医学等交叉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eolite imidazolate framework-8, ZIF-8)为模板,制备了pH响应性的MPN胶囊,并研究了其细胞毒性和细胞相互作用.通过改变ZIF-8模板的尺寸,可以在200 nm~1μm范围内调控MPN胶囊的大小;由于ZIF-8纳米颗粒可以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解,因此,在MPN制备过程中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去除模板;调控单宁酸和Fe~(3+)浓度及反应时间来控制胶囊壁厚.该胶囊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并能有效封装和递送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在纳米药物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纪育澧 《科学通报》1957,2(Z1):86-86
<正> 为了研究抗血吸虫的药物,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含有三价锑的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查阅文献,对硫代锑(Ⅲ)酸酯类已有许多研究。Clemence 和 Le  相似文献   

15.
赵明 《科学通报》1991,36(10):777-777
铁(Ⅲ)离子与各种核苷酸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阐明铁离子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传送过程中的去向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研究还将有助于寻找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 鉴于目前只有很少的铁(Ⅲ)-核苷酸化合物被合成出来并加以表征,我们将研究集中于合成新的铁(Ⅲ)-核苷酸化合物及其结构。本文报道四个铁(Ⅲ)-单核苷酸化合物的合成,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阐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16.
梁映秋 《科学通报》1984,29(4):210-210
一、引言自从Jensen将1-苯基-3-甲基-4-苯酰-吡唑酮-5(以下简称HPmbP)引用为螯合萃取剂后,由于它在分离分析各种金属方面所表现的优良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Roy等曾报道他们合成了Ln(PmbP)_3·nH_2O以及它和乙醇等加合物。Okafor等报道他们合  相似文献   

17.
袁倬斌 《科学通报》1966,11(7):302-302
巴比妥酸衍生物的普通极谱分析,前人报导很多,文献[1,2]已有综述。关于此类药物的交流电示波极谱法,文献[3]曾对佛罗那和鲁米那进行过研究;Proke(?)等以0.2MNa_2HPO_4为底液,对尿素中的五种巴比妥酸盐进行了半定量测定;韩组康等以0.1M硼砂为底液,对硫喷妥钠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对巴比妥酸衍生物进行示波极谱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但迄今未见有进一步的报导。文献中亦尚无关于5-烯丙基-5-(1-甲基  相似文献   

18.
几百年前,美洲印第安人和古希腊人分别发现柳树的叶和树皮可治愈疼痛和发烧。1828年,在慕尼黑工作的约翰·巴奇纳(Johann Buchner)成功地分离出极少量水杨甙,即水杨醇的葡萄糖甙,它是柳树皮中的主要水杨酸酯。水杨酸(Salicylic acid)的名字来源于柳树的拉丁词 salix,由拉斐尔·皮里亚(Raffaelepiria)于1838年给柳树皮的这种活性成分命名。1874年,德国开始最先合成水杨酸的商品生产。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于1898年由巴耶尔(Bayer)公司采用并迅速成为世界最畅销的药物之一。虽然水杨酸的医学作用方式是一个不断争论的问题,但它们正被用来治疗人类疾病——从普通感冒到心脏病。即使在水溶液中阿斯匹林也经过自发水解成为水杨酸,这两种物质在植物中有相似的作用,本文中将一起论及。水杨酸或邻羟乐甲酸属于植物酚类。酚类化合物具有一个羟基或其功能衍生物的芳香环。植物中苯甲酸形成的最重要的机制是苯丙烯酸的侧链降解。苯丙烯酸是莽草酸途径的重要中间体,它向水杨酸的转化很可能经过苯甲酸或邻羟苯丙烯酸进行。最近对34种植物的叶和繁殖结构中水杨酸含量的研究证实了其在植物中的普遍存在。发现在生热植物的花序和感染坏死病原体的植物中,水杨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刘有成 《科学通报》1987,32(19):1465-1465
研究谷胱甘肽(1)通过消毁自由基而保护生物体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作者前曾报道,1与哌啶氮氧自由基(2)在广泛pH范围内的反应,发现在酸性介质中被氧化成磺酸(GSO_3H),在碱性介质中被氧化成二硫化物(GSSG)。为了解该反应的机理,作者进一步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的反应动力学与机理。  相似文献   

20.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人体内最大的膜受体蛋白家族,具有保守的7次跨膜螺旋结构.GPCR可识别细胞外的各种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离子、光、气味分子等,与之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随后与细胞内的效应蛋白(包括G蛋白、GPCR激酶GRK和阻遏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诱导各种细胞反应.作为分布最广泛的细胞表面蛋白,GPCR在所有重要的生理活动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是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炎症、代谢性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靶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中约34%以GPCR为作用靶点,2011~2015年间,GPCR药物的销售份额占据全球上市药物的27%.近年来,GPCR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成果揭示了GPCR对配体识别和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并为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详细介绍GPCR的结构研究与药物研发进展,并就GPCR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