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单细胞的电化学研究不仅对于电化学而且对于细胞生物学都是一个挑战.本文亚甲蓝化学修饰微铂盘电极吸附捕获单个酵母菌细胞,以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被吸附细胞的电化学行为。在亚甲蓝的催化下,吸附的酵母菌细胞给出了一个不可逆氧化还原峰,受表面控制.交流阻抗图中获得电极与溶液,溶液-细胞膜,细胞膜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细胞膜与细胞内液之间的阻抗,电容等相关参数,为单细胞的电化学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在灿烂甲酚兰吸附修饰铂电极和在澳邻苯三酚红内层吸附、灿烂甲酚兰外层修饰铂电极上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还原和氧化过程。首次发现并报道了修饰层中的澳邻苯三酚红能促进血红蛋白的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用循环伏安法,在1mol/L硫酸水溶液和含10^-3mol/L苯的1mol/L硫酸水溶液中对铂电极行为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电极过程中产生的氧、氢和苯及其氧化产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特性以及苯的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和氧化步骤,提出了在酸性介质中,阳极过程苯发生化学吸附,阴极过程发生物理吸附,氧化反应步骤是不可逆电化学活化为控制步,后继过程为快速化学步。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灿烂甲酚兰吸附修饰民极和在澳邻苯三酚红内层吸附、灿烂甲酚兰外层修饰铂电极上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还原和氧化过程,首次工报道了修饰层中的澳邻苯三酚红能促进血蛋白的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不饱和有机酸在铱-铑合金电极上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电极材料的催化活性,以及发生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基本规律,确定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化学还原染色过程中铁胺络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铁胺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电极上发生单电子转移.加入靛蓝染料后铁胺络合物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过程,电极上仍发生单电子转移,反应机理为EC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共聚焦显微拉曼仪结合特殊的电极表面粗糙方法首次获得了Fe(CN)_6~(3-/4-)在铂电极表面氧化还原过程的拉曼光谱图。研究结果表明Fe(CN)_6~(3-)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能力比Fe(CN)~(4-)强,它们都是通过CN上的N原子和电极表面成键而发生化学吸附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碘酸钾在酸性溶液中铂电极上电化学还原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与恒电流暂态和恒电位暂态的理论分析相符.从而再次断定碘酸钾还原的自催化本质;同时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根据理论分析所得出公式计算了碘酸钾与碘离子氧化还原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K,讨论了K值与pH,碘酸根浓度,碘离子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不饱和有机酸在铱-铑合金电极上的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电极材料的催化活性,以及发生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基本规律.确定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典型植物黄酮化合物在乙醇—水体系中汞膜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过程及在非水体系DMF中铂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行为.在乙醇—水体系中只出现1个还原峰,在DMF体系中出现2个还原峰,分别对应于第1个电子和第2个电子的还原,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与电化学装置联用进行就地检测,首次得到了还原过程中产生的单电子还原中间体——自由基的ESR信号及精细波谱,通过测定和计算得到了有关自由基的ESR参数。g因子为2.006;超精细耦合常数分别为2.78,1.61和0.60Gs。  相似文献   

11.
12.
以铂电极为基体,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铁氰化钴修饰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H2O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电极对H2O2具有催化作用;在4.9×10^-5~1.1×10^-3mol/L范围内,峰电流与H2O2的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86),检出限为1.3×10^-5mol/L。  相似文献   

13.
The platinized FTO glass counter electrode was prepared by employing techniques of colloid preparation, Langmuir-Blodgett film and serf-assembly. The present electrode had very low platinum loading,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iodine/triiodide reduction reac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unter electrodes used in nanocrystallin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the present electrode had provided a much high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structure of platinum nanoclusters distributed homogeneously on the electrode.  相似文献   

14.
This work described an amperometric hydrogen peroxide (H2O2) biosensor based on immobilization of hemoglobin (Hb) on a glassy carbon (GC) electrode modified by platinum nanoparticles, which was prepared by an in situ chemical reductive growth method.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measurements confirmed that the Hb was immobilized on the platinum nanoparticles-modified glassy carbon surface and has a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platinum nanoparti-cles in improving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H2O2. The Hb immobili...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循环伏安法与稳态恒电流法,对钠钨青铜(NaxWO3)晶体电极及含铂的钠钨青铜(NaxWO3/Pt)晶体电极在酸性介质中(0.05mol/LH2SO4)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对氧阴极还原过程都有电催化作用,且后者明显强于前者,但均弱于金属铂(Pt)电极.作者还提出了NaxWO3及NaxWO3/Pt对氧还原反应可能的催化机理,认为高度分散状态的Pt提高了NaxWO3的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碳化ZIF-67薄膜制备的染料敏化太阳能对电极的光电性能,本研究通过碳化电泳沉积ZIF-67薄膜得到多孔碳电极,并进一步在多孔碳电极热分解氯铂酸得到负载铂的多孔碳复合电极。通过光电流-电压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强度调制光电流谱等的测试,对比单独在FTO导电玻璃基底热分解氯铂酸得到的铂电极和单独碳化电泳沉积ZIF-67薄膜得到的多孔碳电极,研究了负载铂的多孔碳复合电极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的光电性能。与其它两种对电极相比,以负载铂的多孔碳复合电极为对电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因碳化ZIF-67薄膜的多孔电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负载足够量的铂,从而提供更多的催化位点,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从而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聚吡咯膜电极对茜素红的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PPy)膜电极对茜素红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在聚吡咯膜电极上,茜素红的阳极氧化电流比在铂电极上增加数倍。相应的阴极过程也较铂电极显出一定的催化活性。茜素红在铂电极上和PPy膜电极上都显示了吸附现象。在PPy膜电极上用电位扫描法载入一定的铂微粒时,载铂微粒的PPy膜电极上茜素红的电催化电流进一步增加.在较高的电位和扫描速率下更为明显;但载入的铂微粒过多时,则使电流峰变平坦。  相似文献   

18.
自组装纳米Au电极及其对H2O2催化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纳米粒子-金溶胶在铂金电极表面的单分子层自组装,并探讨了K3Fe(CN)6在金溶胶表面的电化学吸附性质;同时,以金溶胶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铂金电极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的三电极系统对H2O2有良好的催化氧化作用,在1.0×10-6~1.0×10-3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氧化峰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为纳米自组装修饰电极在电化学及生物催化反应等方面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取代硅钨杂多酸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溶液的pH值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用浸渍吸附法制备了题述杂多酸修饰玻碳电极。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NO_2~-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Nafion膜将血红蛋白(Hb)和银纳米粒子(AgNPs)固载到玻碳电极表面制作N O-2生物传感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Hb/AgNPs/Nafion膜电极在pH值为6.9的PBS缓冲溶液中呈现出一对明显的HbFe(Ⅲ)/(Ⅱ)氧化还原峰,该电极对N O2-有良好的催化作用,线性范围为2.0×10-5~3.4×10-4 mol/L(n=18,R=0.997),检测限为1.2×1 0-6 mol/L(信噪比为3);故该膜电极可做N O-2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