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厦门鹭类集群营巢地分布及其生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厦门境内分布有10个鹭类集群营巢地,营巢地鹭类平均数量1 918±567只.其中,白鹭、夜鹭、池鹭和牛背鹭繁殖群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 721±518,99±25,87±31和11±9.9只.营巢地的鹭类营巢密度平均为0.98±0.14(巢/m2).鹭类营巢地形成的最早时间为2月,最迟为5月.厦门的鹭类营巢地数量存在着变化,近5年共丧失6个鹭类营巢地,其中,营巢地林区发生火灾和工程建设土地需要各占50%的诱因.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营巢地受保护程度、营巢地植被、人为干扰程度以及营巢地与湿地的距离是影响鹭类集群营巢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在鹭类营巢地管理工作中,应当重点保护营巢地的上述环境特征,同时重视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 g,体长为57.05~58.18 cm.2004年招引到大屿岛繁殖的鹭类亲鸟种群数量为6 300只,主要由白鹭(占79.36%)、夜鹭(14.29%)、池鹭(4.76%)和牛背鹭(1.59%)组成.结果说明,在废弃营巢地植被等环境条件没有被破坏而且在避免其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养殖鹭类能够招引外来的野生鹭类重新回到已经废弃的营巢地进行集群繁殖.本实验也获得基本的鹭类养殖技术、鹭类摄食量及生长发育等数据,可为今后珍稀濒危鹭类的异地养殖保护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g.体长为57.05~58.18cm,2004年招引到大屿岛繁殖的鹭类亲鸟种群数量为6300只.主要由白鹭(占79.36%)、夜鹭(14.29%)、池鹭(4.76%)和牛背鹭(1.59%)组成,结果说明.在废弃营巢地植被等环境条件没有被破坏而且在避免其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养殖鹭类能够招引外来的野生鹭类重新回到已经废弃的营巢地进行集群繁殖.本实验也获得基本的鹭类养殖技术、鹭类摄食量及生长发育等数据,可为今后珍稀濒危鹭类的异地养殖保护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样方法,根据生态学原理,分析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鹭类在大屿岛繁殖时,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主要分布于核心中部偏南的中央大片区域,白鹭(Egretta garzetta)各处理能分布、池鹭(Aroleola bacchus)仅分布于核心区的南北;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只分布在核心中区部偏最高,白鹭、牛背鹭和黄嘴白鹭的巢居中,而且三者巢位相近;在白鹭和池鹭营巢在同一树上的情况下,池鹭的巢处于上层,对鹭类群体繁殖时间的空间分布现象的产生原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鹭类集群繁殖对营巢地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鸡屿岛上的鹭类集群营巢地的表层土壤进行测定,比较繁殖前营巢地、繁殖后的营巢地及非营巢地土壤当中的全氮(N)、全磷(P)、全钾(K)的含量.实验测得,繁殖前营巢地土壤全氮百分含量为0.038±0.006;全磷百分含量为0.086±0.015;全钾百分含量为1.049±0.048;繁殖后营巢地土壤全氮百分含量为0.090±0.015;全磷百分含量为0.262±0.154;全钾百分含量为1.236±0.077.繁殖后营巢地的土壤含氮、磷、钾的水平均显著高于繁殖前(P<0.05),亦显著高于非繁殖地(P<0.05).说明鹭鸟的集群繁殖活动能够提高营巢地土壤的营养状况,提示这种影响经过长期积累以后可能导致营巢地植被结构和生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郑州鹭类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2003年对河南郑州市区鹭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区共有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garzetta)及苍鹭(Ardeacinerea)4种鹭鸟营巢繁殖,栖息地道路总长4600m,道路面积约132400m2。2003年栖息地共有鹭巢6762个,巢密度为0.051个/m2。平均每株行道树有鹭巢12.47个,多的超过30个。鹭类对营巢树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从种群数量上看,夜鹭占绝对优势,占98.05%,其次是池鹭,白鹭和苍鹭数量较少。据2003年统计,在市区停留的时间为:夜鹭212天,池鹭158天,白鹭147天。雏鸟留巢期为夜鹭49.17±0.835天,池鹭32.7±1.059天,白鹭41.43±1.134天,均较荒野地长。平均出雏数为:夜鹭2.85±1.268只,池鹭4.50±1.35只,白鹭4.43±1.27只。鹭鸟在市区繁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并对市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上海青浦地区混群繁殖鹭类的活动规律以及夜宿地和觅食地利用的种间差异,本研究选择青浦地区3种鹭类优势种——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6月和7月在青浦郊野公园捕捉鹭类并佩戴GPS-GSM追踪设备,截至2019年7月底,共获得了5只追踪时间在86~377天之间的活动信息(1只池鹭、2只白鹭和2只夜鹭).结果显示:这5只鹭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长距离迁徙,仅扩散到离巢区不远的范围,最远达淀山湖以南的沪浙交界处,活动范围的面积存在较大的种内和种间差异.池鹭与白鹭的活动节律相近,均为白天活动、夜晚休息,但栖息地利用具有明显差异,池鹭夜晚和白天的主要栖息地分别是林地和莲池水塘,白鹭夜晚和白天的主要栖息地分别是林地和农田.夜鹭多在夜间活动,但两只夜鹭个体在夜间的栖息地也存在很大不同.连续追踪一整年的白鹭个体的每日移动距离在冬季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冬季食物资源较少有关.本研究表明鹭类主要利用农田和莲池水塘等人工栖息地,适宜强度的农业活动可能并不影响鹭类的种群维持.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到6月,选取曲阜孔庙、孔林、沂河和泗河作为不同城市化程度的白鹭(Egretta garzetta)栖息地,从营巢、取食和人为干扰三个方面初步研究了城市化对繁殖期白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孔庙和孔林,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白鹭的营巢密度逐渐减小,营巢高度逐渐增大,惊飞距离逐渐减小.在沂河和泗河,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白鹭的密度和觅食频率逐渐减小,惊飞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9.
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的白鹭繁殖行为和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2 0 0 1年 3月至 7月对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鸡屿岛的白鹭 (Egrettagarzetta)繁殖行为和繁殖力进行了研究 .白鹭集群、择巢、筑巢于 2月中旬至 3月中旬 ,3月底部分亲鸟开始产卵和孵化 ,4月中旬雏鸟开始出壳 .白鹭窝卵数为 4.43± 0 .6 8(SD)枚 ,孵化期为 2 3.2± 1.4d ,孵化率为 88.5 0 % ,窝雏数为 3.8± 0 .8只 ,育雏期 2 8~ 35d ,雏鸟成活率为 87.7% .每年每只白鹭的繁殖力为 1.96只雏鸟 ,每巢成功繁殖 3.37只雏鸟 .鸡屿岛白鹭繁殖前期的种群数量为 5 0 32只 ,繁殖结束时亲鸟和成活雏鸟数量共 135 0 6只 .本文分析影响白鹭繁殖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白鹭繁殖期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广西防城港市万鹤山鹭林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样方调查结合实地逐株统计方法,调查广西防城港市万鹤山鹭林植物,结果表明,万鹤山鹭鸟几乎全部聚集在以许氏家族房屋为中心直径为800m^2左右的半圆范围内的次生林中,白鹭的营巢植物群落的乔木层主要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郁闭度0.6,下层以三叉苦(E.lepta(Spreng.)Merr.)占优势,灌木层盖度40%与草本层成团状分布;营巢树共有12种,马尾松和三叉苦均为10巢/株,其余10种平均单株营巢数为2-8株,夜鹭的营巢植物群落为典型的马尾松-桃金娘-五节瓦+铁芒萁群落,林分郁闭度0.7,营巢树仅为马尾松,鹭 取食的的任何部分,但在权桠建巢,常到树冠顶部了望和停留,挤压幼枝、损折干枝,破损树皮以及所排粪便覆盖和污损树叶等,影响鹭林植群的演替,但不改变演潜方向,而且鹭林植物群落及周围森林无明显病虫害发生,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近海水域及周围森林,宣传教育群众爱护鹭鸟。  相似文献   

11.
鸟类是环境监测的代表性指示生物之一,为研究南昌市Cu、Pb、Cd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于2009年4~11月,在南昌市鸟类主要林栖地收集了6种鸟类(牛背鹭、燕子、白鹭、斑鸠、麻雀、白头鹎),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了这6种鸟类的心、肝、肺、胗、肌肉、绒羽和飞羽样品中Cu、Pb、Cd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这6种鸟体内的富集顺序是一致的,即Cu >Pb>Cd;但重金属的富集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6种鸟类的飞羽对这3种重金属富集量的大小各不相同,且富集能力因组织和元素的种类不同而不同;肝脏是Cu和Cd富集的目标器官,肺是Pb富集的目标器官.相同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因鸟的年龄大小也有差异,普遍规律是:成鸟>幼鸟.经与其它地区比较,发现南昌市白鹭的飞羽对Cu、Cd的富集量低于法国Camargue生物圈保护区,而Pb的富集量高于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法国Camar-gue生物圈保护区,说明南昌市的Pb污染较严重,而Cu、Cd的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2.
厦门夏季滨海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季(1999年6月~1999年8月)对厦门滨海湿地11个样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的调查中,显示出厦门滨海湿地鸟类共有11科27种.其中,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为数量优势种.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香山和筼筜湖两个样区为最高,分别为3.18和2.33,刘山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  相似文献   

13.
厦门滨海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秋季对厦门滨海湿地12个样区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说明:厦门滨海湿地鸟类共有19科52种.其中,白鹭、环颈、苍鹭、普通鸬鹚和中白鹭为数量优势种,反映出厦门滨海湿地主要作为水鸟的越冬栖息场所.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杏林湾水库和湖两个样区较高,分别为3.66和3.35,西堤和高浦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分别为1.42和1.17,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高低主要受物种数量和各物种种群数量均匀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厦门海滨湿地鸟类的研究(1999~2000)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1999年7月至2000年5月对厦门海滨湿地12个样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厦门海滨湿地鸟类共有21科77种.其优势种有白鹭(Egretta garzetta)、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环颈Liao(Caradrius alexandrinus)、普通颅鹚(Phalacrocorax carbo)、凤头潜鸭(Aythya ferina)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常见种有白鹭(Egretta garzetta)、池鹭(Ardeola bacchus) 、环颈Liao(Charadrius alexandrinus)和肌鹬(Tringa hypoleucos)。在厦门的滨海湿地鸟类组成中,有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黑嘴鸥(Larus saundersi)和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4种国际濒危鸟类,有14种国家2级保护鸟类。本次调查第一次发现白脸鹭在中国的新记录。本文对厦门滨海湿地鸟类的地理区系、居留情况以及种群数量季节变动也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次生林斑块的边缘效应对鸟类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鸟类的繁殖季节,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确定了11块次生林斑块,对次生林斑块的边缘效应对鸟类分布格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块样地面积在10.9~51.2 hm2之间,平均面积为24.8 hm2;鸟类主要分布在0~50和50~100 m两个距离梯度;不同梯度中鸟类的分布在年际间未发生较大波动(P0.05),不同距离梯度的鸟类分布差异很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150 m为鸟类的主要分布区域,边缘距离为150 m,次生林斑块中边缘效应存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凉水原始红松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区系特点.凉水原始红松阔叶林属于长白植物区系,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种子植物80科243属444种.最大的科是菊科,共有植物48种;植物种类超过20种的科有杨柳科、毛茛科、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等.属于这些科的植物共有152种,占凉水种子植物种类总数的34.23%.裸子植物1科4属6种;被子植物79科239属438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3科188属352种,单子叶植物16科51属86种.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凉水原始红松阔叶林内种子植物可分为4大类性质的区系成分,共有16个分布型16个变型,种类成分较复杂,区系性质为温带性质,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区系古老,区系来源为温带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6月份在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期间,通过对鸣唱个体的定位观察,发现了3只白喉林鸫(Rhinomyias bruneata).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河南省鸟类分布的新记录.白喉林鸫是我国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的特有夏候鸟,因该地区中低海拔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已被有关国际保护组织列为受胁物种,以往文献对白喉林鹆的鸣唱特点描述甚少,本文描述了在河南发现的白喉林鸫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首次报道了其在繁殖期的鸣唱特征,并对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和保护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6月份在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期间,通过对鸣唱个体的定位观察,发现了3只白喉林鹟(Rhinomyias bruneata).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河南省鸟类分布的新记录.白喉林鹟是我国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的特有夏候鸟,因该地区中低海拔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已被有关国际保护组织列为受胁物种.以往文献对白喉林鹟的鸣唱特点描述甚少,本文描述了在河南发现的白喉林鹟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首次报道了其在繁殖期的鸣唱特征,并对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和保护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