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方法及周围神经血管保护问题,提高蝶骨嵴脑膜瘤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常规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结果:按Simpson分级法评价肿瘤的切除程度: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4例。术后患者均每6个月进行随访,影像学提示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积极的术后治疗是提高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改善神经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伽玛刀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者30例,额下入路者5例,额颞眶颧入路者4例,复发的5例及未全切的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及SimpsonⅡ级)率为69.2%(27/39),次全切(SimpsonⅢ级)率为20.5%(8/39),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率为10.3%(4/39).复发6例,其中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控制率为60%(3例),SimpsonⅢ级+Ⅳ级切除12例,其中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肿瘤控制率为75%(6例).随访4个月~8年,平均45个月,预后优良32例,一般4例,差3例,死亡1例.术前视力视野障碍的21例患者有7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9例无明显变化,5例恶化,术前偏瘫或偏侧感觉障碍的7例患者中6例术后有改善,1例加重,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6例患者有1例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例恶化.术后新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6例,意识障碍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语言功能障碍1例,精神异常1例,嗅觉丧失1例.结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能否全切与肿瘤的位置、大小、质地、瘤周水肿程度、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等的关系有关;术中CUSA与等离子刀的应用,可提高肿瘤全切率;伽玛刀是处理肿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的经验并探讨其实用性及其优势.方法:对76例桥小脑角区病变采取神经内镜辅助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5例听神经瘤全切并面神经解剖保留率100%,功能保留率92%;21例表皮样囊肿及8例脑膜瘤全切除;6例半面肌痉挛治愈;9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7例Meniere病治愈.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有利于保护小脑、脑干、神经和血管,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8月至2007年2月经显微切除2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上下联合入路4种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68.1%);5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和娴熟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边缘系统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对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应用显微手术广泛性切除的13例边缘系统低级别胶质瘤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均行肿瘤切除 ,9例全切除 ,4例次全切除 ,术后除2例出现暂时性失语外 ,均恢复良好 ,术后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边缘系统低级别胶质瘤源于原始皮质 ,可通过手术广泛性切除肿瘤而不致损伤重要功能结构 ,可很好地控制癫痫。  相似文献   

6.
对25例大型垂体腺瘤采用经颅,经眶(经筛)及经蝶扩大切除骨瓣入路的新显微手术方法,结果:肿瘤全切16例(64.0%),次全切7例(28%),部分切除2例(8%)。本组病例术后常规给予放射治疗,临床症状与内分泌功能于术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明显改善,经过1-5.5年追踪尚未见复发,此术式将经颅与经蝶两种入路于鞍结节处融合成一个人术野,扩大了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入路,有利于显微手术切除在型竽  相似文献   

7.
对25例大型垂体腺瘤采用经颅、经眶(经筛)及经蝶扩大切除骨瓣入路的新显微手术方法.结果:肿瘤全切者16例(64.0%),次全切者7例(28%),部分切除者2例(8%).本组病例术后常规给予放射治疗,临床症状与内分泌功能于术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明显改善,经过1~5.5年追踪尚未见复发者.此术式将经颅与经蝶两种入路于鞍结节处融合成一个大术野,扩大了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入路,有利于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提高了全切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蝶入路显微切除5例垂体腺瘤病人的病例资料.微腺瘤2例,大腺瘤3例.结果 手术全切5例,效果良好.结论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鞍结节脑膜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鞍结节脑膜瘤的(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中,肿瘤呈等密度3例,稍高密度12例,肿瘤均匀强化者13例,不均匀强化者2例,14例可见脑膜尾征.病理诊断:上皮型脑膜瘤9例,纤维型3例,合体细胞型1例,血管型1例,混合型1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表现,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均于早期在全麻下行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结果:随访1~6个月,恢复良好27例,轻残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有利于降低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性,并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食管癌病人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199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术前、术后共护理199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8岁.治愈出院195例,术后并发症死亡4例.结论:食管癌手术的成功取决于4个方面:高超的外科手术,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以及指导患者正确的术后进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治疗板机拇指的疗效.方法:弄清楚弹响拇指的腱鞘、肌腱籽骨等的精细解剖和动态解剖基础上,使用定点画线、听声法、针刀松解腱鞘等治疗86例板机拇指.结果:86例病人,均为一次完成松解,未发生副损伤,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安全线上进针刀,做到眼、手、耳密切配合,一次针刀松解,便可成功,此法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前诊断性影像资料,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夹闭动脉瘤.结果:21例夹闭完全,2例与周围粘连紧密,采取包裹治疗.术后对病人随访6个月~2年,无再出血发生.结论:利用神经内镜不但可以帮助术者清晰地了解动脉瘤结构,还可以探查到瘤蒂具体位置以及动脉瘤后壁下隐藏的穿通支血管,从而减少了对周围脑组织、重要神经和血管的损伤,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一蝶人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蝶人路显微切除5例垂体腺瘤病人的病例资料。微腺瘤2例,大腺瘤3例。结果手术全切5例,效果良好。结论经鼻一蝶人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显微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护理,出院时进行GOS评分并结合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良好36例(83.7%),差4例(9.4%),死亡3例(6.9%).结论:规范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配合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比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术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及原位可控结肠代膀胱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出防治原位可控回结肠及结肠代膀胱术并发症的有效可行防治方法.结果: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13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2例,占15.3%,其中早期并发症1例(尿漏),晚期并发症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结肠代膀胱术12例中发生早晚期并发症5例,占41.6%,其中早期并发症3例(尿漏2例,粘液分泌过多1例),晚期并发症2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1例,新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结论:回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尿液可控率高,原位自主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大量临床及尿流动力学研究表明,回结肠代膀胱是各种肠代膀胱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23例行该术式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住院天数3--7d,平均5d.术后随访1年,223例患者均排尿通畅,无永久性尿失禁、尿频、尿急、尿痛,夜尿0-3次.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保障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枕下正中入路,咬除枕骨大孔后缘形成2cm×3cm大小的横行骨窗,显微镜下切开硬膜,分离增厚和粘连的蛛网膜,松解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并行软膜下切除,重建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侧的小脑延髓外侧池交通,开放脊髓中央管口,必要时穿刺或敞开脊髓空洞,修补硬膜.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平稳,无感染、无手术死亡.全组术后随访,MRI显示26例患者中5例空洞消失,脊髓接近正常;21例脊髓空洞腔缩小呈细线.结论:后颅窝扩大、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枕大池重建术,能有效地扩大后颅窝空间,饵除压迫及蛛网膜下腔粘连,恢复枕骨大孔区脑脊液循环通畅,是治疗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