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清漪园(重建后称为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三山五园"之一。清漪园的建园既清新婉约,又不失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是一处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2.
刘晓丽 《大自然》2012,(1):62-65
颐和园是我国驰名中外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郊,也是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距离紫禁城大约15千米,曾经被称作清漪园。在清漪园诞生之前的几百年间,这里是一片湿地,万寿山那时叫翁山,山前有个翁山泊,后改名为西湖。在翁山西湖一带,水草丰茂、景色秀丽,人们常常来此登山游湖、吟诗作赋。  相似文献   

3.
北京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颐和园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颐和园本身的承受能力出发,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测定了颐和园的空间环境容量和心理容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最终得出了颐和园的合理空间容量及入园速度.根据颐和园实际容纳游客人数与其合理空间容量的对比分析,发现颐和园全年空间容量虽然处于未饱和状态,但在局部时间和地点上,超载现象严重.最后,从游客旅游行为及颐和园本身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局部超载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4.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内,是一座以湖光山色著称于世的大型皇家园林。它始建于公元1750年(清乾隆15年,时名"清漪园"),占地面积290.8公顷,主体结构由万寿山与昆明湖组成。这座被权威人士称誉为世界上造景最丰富的宫苑,集我国历代建筑之大成,在自然山湖基础上广筑宫殿、寺庙、楼阁、廊榭和各式的亭桥,并结合了古代书法、绘画、雕  相似文献   

5.
中国皇家园林在其建构过程中,将文化要素与地理环境有机融合,构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泉.以清漪园(颐和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解析,包括园林选址、山水地势和园林总体布局;对社会地理环境的解析,包括意识形态、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对建筑构件、道路桥梁、栏杆、门窗、匾额、瓦当等细部装饰图案文化符号的提取与解读,提炼其园林文化表达要素与象征语义之间的联系,为北京和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建构与创新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143个烟叶样品的6种化学成分(莨菪亭、芸香苷、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蔗糖)建立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独立的36个烟叶样品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基于烟叶中6种化学成分建立的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建模、留一法和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9.51%、85.31%和83.33%。进一步考察了143个烟叶样品在主成分分析投影图中的空间分布及中部和上部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异性,得出6种化学成分中蔗糖、莨菪亭和芸香苷是影响中部和上部烟叶差异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改变上部烟叶中的蔗糖、莨菪亭和芸香苷含量,可以扩大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GIS在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规划中的复杂空间问题进行辅助决策,从而使城市规划方案更加合理可行.文章以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为例,分析了GIS在开发区总体规划中的应用,即建立开发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以进行各种空间分析,利用GIS的统计分析功能快速获取规划中的经济技术指标,旨在为科学合理地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提供定量化的分析手段和结果,从而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磁场理论讨论变压器的能量传输机制.借助一个简化的变压器模型,以场路结合并对照的方式,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验证,讨论了变压器中磁场与感应电场分布、能量分布的特点及对二次侧负载的依赖性;分析和计算了坡印亭矢量.结果表明:铁心中主磁通并不传输能量.它的作用是在空间建立感应电场;感应电场与空气中的漏磁场一起形成坡印亭矢量,实现功率传输.进一步讨论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给出了坡印亭矢量的空间分布图像,以期建立一个直观的认识.最后,给出了一次侧与二次侧绕组交错叠绕和同轴叠绕两种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陈萍 《科技资讯》2010,(26):241-242
颐和园作为中国38项世界遗产中较早申请成功的一项遗产,它的管理、保护是值得关注的,后期申请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学习和借鉴颐和园在管理和保护中的一些经验。本文主要介绍颐和园的特征、以及相关部门对其的管理和保护,指出遗产保护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颐和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景德镇形成了著名的瓷艺家团体——“珠山八友”,其中的汪野亭与何许人,都以山水瓷画闻名于世。汪野亭偏爱春秋山水,何许人独爱雪景山水。在空间美学视阈下观照二人的瓷艺作品,从叙事空间、抒情空间、意蕴空间三个层面切入比较,由内在画境走向外在空间进行分析,进而领悟二人作品呈现出的不同风貌——清逸与清净。  相似文献   

11.
遵循中国传统山水构成理论与思想,考察了北京西北郊以颐和园为中心的"三山五园"景观,并对其景观形成过程、构成特点和景观上互借与互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从中提炼出有关园址选择、地形改造、空间布局、景观搭配等方面的原则,为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下的颐和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制作古建筑物的虚拟现实还很少见,颐和园是古建园林的精品,对其的认识和学习,多数还只是通过—些文本和图件,其中图件部分也只是一些分析图、示意图等,都是二维的效果,可感受性不强,很难表达出它的真实特色.而虚拟现实技术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的实时三维空间表现能力、人机交互式的操作环境以及给人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实现了虚拟旅游.本文通过对颐和园虚拟旅游的制作,阐述了虚拟现实的技术流程,并针对其特有的建筑特点,讲述了在三维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并对虚拟现实在旅游方面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伴随时下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颐和园为例,基于前景理论,建立节假日停车选择决策模型。为确定停车选择影响因素的参照点,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影响节假日停车选择决策的各个因素的价值函数,以及游客关于行程时间的概率重要性系数函数,计算得到了单个停车选择影响因素的前景值。利用熵权TOPSIS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综合考虑停车选择的因素确定得到方案选择的最终综合前景值,对所有停车方案的贴近度进行排序从而做出停车选择决策。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建立ML模型,研究游客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将根据模型计算得出的方案排序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前景理论适合用于节假日景区的停车选择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元素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颐和园建筑油饰彩画文物地仗材料中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三个地仗材料中,Y1样品同时检测到有淀粉和血料的存在;Y2样品含有较多的淀粉,其质量分数为10.47%,但没有检测到血料的存在,应为净满地仗;Y3样品含有较多血料,质量分数为11.97%,但未检测出淀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降水场的时空分布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分析了全国160个气象观测站51a(1951-03~2002-02)的月季降水量距平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得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类型是南北分布;统计降水量的时间尺度越大,则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尺度也越大;冬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尺度比夏季大;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比冬季大;春、夏季的降水空间分布变化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春季降水空间分布具有2.4~3.0a的显著周期存在,冬季降水空间分布也具有2.3~2.8a的显著周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亚洲夏季风对云南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云南94个气象站1961~1999年5~10月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偏早(晚)年或偏强(弱)年,云南5月、6~8月、9~10月及5~10月等关键期暴雨频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对云南暴雨频数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拥挤环境下的行人流疏导与高效排队方法的研究对于应急疏导与社会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对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40个场馆的排队长度、时间数据的自相关特性,及场馆之间的相关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访问量较高、平均排队长度较长的场馆,其客流一般呈现出较明显的正相关特性,特别是客流量达1 000左右的场馆,其表现出非常强的正相关性,而小流量场馆则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访问量和自相关性之间的关系大致满足非中心卡方分布。此外,一些临近场馆之间的客流相关性斑图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种基于相关性的讨论,有助于构建整个景点的客流斑图和行人流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大遗址周边区域历史文化特性进行保护,对城市空间开发实施控制,实现大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融合,以城市形态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阿房宫遗址周边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房宫遗址周边区域空间肌理较混乱,空间形态的破碎化现象严重,在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中的功能角色不够明确.大遗址与其周边区域存在中心与场、相互依存、图底关系3种关系;大遗址周边区域承担着保护与缓冲、过渡与融合的角色;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整合,应着重于形态结构、道路与交通、绿化系统与开放空间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可为其他城市与其周边遗址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从其研究状况来看,与其地位和作用不相符。为了挖掘布达拉宫的深邃内涵,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其进行综合研究。要有重点地对布达拉宫建筑群、经典书籍、绘画艺术、布达拉宫史和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研究。建议成立布达拉宫博物院和确立布达拉宫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